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我们中国家长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宠爱孩子给他们最好的一切,就是爱孩子的表现,这样的想法真的是大错特错,过度的溺爱,孩子并不会知道感恩,反而孩子未来还容易成为“白眼狼”,而父母给孩子的爱一定要藏起来一半,不然受苦的最终是你。
曾经在《圆桌派》这档节目中,犯罪心理学教授、育儿专家李玫瑾就说过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她说:有的家长该管孩子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使劲管!
李玫瑾的这句话就足以表明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存在很大的问题,适当的年龄没有进行指导,逐渐导致养成很多的坏习惯,等父母发现了孩子问题,想要改掉坏习惯时,却非常困难了,毕竟,三岁看老,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一辈子的事情。
对于现在的家庭来看,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可谓是百依百顺,生怕孩子过得不好,最终养成了你行我素的性格,而等到父母发现就已经晚了。
被父母宠溺过度的孩子,往往会缺乏自律和独立自主的能力,等到孩子未来步入社会,孩子的路也会很难走,严重很影响一辈子。
所以,李玫瑾教授提出的“两不管三不惯”原则,可以避免孩子未来少走弯路,父母带孩子时也能变得很轻松。
1、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不要管
现在的家长都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无论是吃饭还是穿衣都是父母帮忙完成的,慢慢的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陋习。长期下去,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逐渐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而且还会命令父母会帮助自己做事情。
所以,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不要管,适当的放手去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独立的能力,还能够养成好性格。
2、孩子能承受的事情不要管
美国儿科协会博士肯尼斯·金斯伯格曾说:“世界不完美,孩子需要一颗更有弹力的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而孩子通常第一次面对挫折时,一般都是以哭闹来发泄情绪,而这时候父母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帮助孩子,很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性格。
如果孩子遇到挫折父母就管的话,那么孩子未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很难锻炼出好的心态,经不起挫折,未来步入社会中,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困难,孩子不知道如何解决,压力会变得非常大,所以,适当的放手,对孩子是有很多好处的。
一、孩子不尊重别人不能惯
现在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孩子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就送到了老人的家中,而老一辈人的教育方法和年轻人是不同的,通常老人对孩子都十分宠溺,毫无原则去对待孩子。
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养成了骄纵的性格,只要有事情不顺心就会乱发脾气,不懂得尊重别人,就算自己的父母也不例外,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很难有成就的,所以,当家长们发现孩子有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扼杀掉。
二、达不到目的就“威胁”
孩子小时候不能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基本上都是用“哭”的方式来得到父母的帮助,所以,家长们要习惯性的拒绝孩子的要求,不要听见孩子哭,我们就立马满足要求。
因为孩子不知道什么事情是对是错,但孩子如果知道哭闹的方法有效,他们就会养成这种习惯,只要是家长不满足自己的要求,孩子就是以哭来威胁。
三、孩子喜欢撒谎
有的孩子撒谎变成了习惯,还有的孩子撒谎是无意的,但父母们要知道撒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明明自己做错了事情,却说谎推卸自己的责任,认为这样能够逃脱责任。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严厉批评孩子,你先要问清楚孩子为什么说谎,然后跟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并告知他们说谎是不对的。
好习惯能够造就人,而坏习惯能够摧毁人。行为科学研究也给出了结论:
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习惯性的创新。
可见习惯的力量,是有多么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