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相信为人父、为人母者,都会为了自家孩子的成长费尽心思,耗尽心血,只愿他们能够成龙成凤,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所以,很多父母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严格盯紧其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以防其出现不良势头时可以及时地纠正。
认真地对待宝贝们的教育这个态度当然没错,但教育并不是一种有立竿见影效果的事情,不能严阵以待,也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一些所谓的“坏毛病”的时候,家长们不要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姿态。了解其产生的背后原因,从根源着手,才是更重要的。
孩子有以下三种“坏习惯”,家长们莫着急
有调查结果表明:儿童期有强烈反抗倾向的孩子,84%的人成年后意志坚定,独立性好;而没有反抗倾向的孩子,74%的人不能独立承担责任。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挖掘到其深层的内核才是明智的做法。
“坏习惯”一:话很多,爱提问
在一个班级里,总有一两个话特别多的小朋友。之前给我家宝宝开家长会的时候,他们班主任就约谈我了,原因就是我家孩子话太多,太爱说话了,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了。为此我很汗颜,但我知道这一天总会来临,因为他在家的时候话就特别多,而且总是爱问为什么。
可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不良的习惯,爱说话、爱提问的孩子,说明他有思考的潜力,有求知欲,有好奇心。如果能够引导好的话,对孩子的发展利大于弊。
1、要引导孩子的谈话。人们之所以会讨厌话多的孩子,是因为这些小孩子的话是重复的,没有意义的。
家长们可以指导他们发展语言能力,让其语言更加有结构,有创造性。具体做法可以是鼓励宝贝们写故事、写日记、写诗歌等。
2、要有技巧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小朋友们的提问是千奇百怪的,有些问题的答案他们暂时理解不了,就需要父母们创造性地回答啦。
比如“太阳为什么会落下?”这一问题,学术的回答就不适合小孩子,可以根据其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用拟人化的方式解答,如“他下班回家了。”不要觉得答案太深奥,就对他们置之不理,或者敷衍了事。
“坏习惯”二:爱破坏东西
玩具或者被大卸八块,或者被拆得七零八落,几乎没有一个完好无损地存在着…相信这样的场景大部分家长都不陌生,甚至正在某些家庭中上演着。父母们总是希望宝贝们能够爱惜自己的玩具,因此会制止甚至责怪孩子的这种行为。
其实,完全没必要,孩子爱搞破坏往往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有些玩具孩子想拆,就让他拆吧,玩具存在的意义不正是帮助其进行智力开发吗?
那么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破坏行为呢?一方面,理解并支持他们的行为。不能一看到他们拆分玩具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臭骂一顿,这其实是对宝贝们的一种伤害,长此以往,孩子的创造力可能就丧失了。对于他们的研究行为,家长们最好是赞美支持,这对孩子来说最具有激励性了。
另一方面,共同参与。有些结构组成比较复杂的玩具,小朋友们拆分可能不会那么顺利,就需要家长们介入,帮助一把。另外,家长在一旁观看,也可以避免拆分过程中有利器伤到孩子。
“坏习惯”三:爱顶嘴
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不喜欢爱顶嘴的小朋友。通常他们都会觉得这样的小孩不听话、不好管、欠收拾。其实,爱顶嘴恰恰说明这个小朋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会更有主见,敢于坚持自我的想法。对于这样的孩子,没有必要用武断的、权威式的形式压制。
强行压制只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孩子变得战战兢兢,人云亦云;要么激起孩子的叛逆心。发展心理学表明,大部分孩子都会经历三个叛逆期。2-3岁、7-9岁、12-18岁。特别是在7-9岁,言听计从的乖宝宝很可能会变成说一句顶十句的刺头。
当然顶嘴要看具体什么情况,是他们反抗的表达吗?是反驳吗?还是纯粹的无理取闹?如果是试探家长底线的顶嘴,大多是小孩有想反抗的心了,家长有必要反思以下教育方式是否有些专断独行了。
如果是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一般是单纯的反驳,这表明孩子具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家长需要听完判断再教育。若是纯粹的无理取闹,那么需要家长放手,让他们去试试,碰壁了或者吃亏了,再教其反思。
小辫子妈有话说: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每一个看似轻松的举动后,都有深思熟虑的考量。教人成才,本就应该是一件劳心的事情。有不良习惯的孩子,不一定就是朽木或者顽石,做法得当,朽木亦可雕,顽石也可成钻石。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