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部分人对精神疾病的关注度远远低于器质性疾病,似乎当抑郁自杀、“精分”伤人等与精神疾病有关的事件出现时,才会引起大众的关注度。其实,目前精神疾病患者——尤其是重症精神疾病的治疗情况更加令人担忧,病情反反复复,药物可能会跟他们终身相伴,这场病如同一场梦魇,将他们推向“疯癫”的境地难以突围。
不少精神疾病患者都面临过这样的问题:在患者发病的初期的几年内,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而3、5年后则发展成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疾病,很多药物逐渐失去效果,所服的药量越来越大,所服的药类越来越多,同时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究其原因可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原因包括精神症状的持续存在所引起的持续精神兴奋具有“神经毒性”作用、长期治疗所产生抗药性等原因;主观原因包括不合理的治疗方式,如擅自减、停、增药,不规律服药等,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加重。
除此之外,药物治疗精神疾病并不能立马见效,一般需要2~4周,有的甚至要6周以上。因为药物治疗需要与受体结合,阻断亢进的神经递质而发挥生物学治疗作用。尤其是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病程长,复发多,服药多,或因种种原因导致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差,或因长期受体“神经毒性”兴奋作用,令神经细胞膜结构多数有损害、受体数量减少等,从而导致药物疗效差,甚至可使药物完全无效,这时,也是家属最为头疼的时候。
如何让“难治性精神疾病”不再难治?
当家属尝尽各种办法,疗效都差强人意时,不妨试试精神外科微创手术。随着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结构性和功能性影像技术、神经内分泌学科的发展,“难治性精神疾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治,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的出现成为了内科系统治疗无效的最终选择。
不同于药物治疗的层层转化作用,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病直接作用于引起精神症状的脑内神经核团,进行精准靶向调控。其手术靶点也是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和总结,随着神经生物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电生理学的进步,神经核团调控技术也逐渐成熟。
通过微创调控以上病变部位将其精神病理冲动直接阻断,手术麻醉清醒后马上就能看到效果,如
手术对各种妄想、幻觉、行为障碍、亲情敌视等阳性症状效果显著,症状完全缓解或消失;
又如手术对情绪低落、情感淡漠、孤独退缩、恐惧害怕也有较好疗效。
手术治疗精神疾病不是一项刚兴起的技术,具有100多年历史。目前已发展到第五代脑立体定位技术,即CT/MRI/DTI图像融合下的可视化、实时、个体化的数字精确定位,其定位误差从过去盲式定位误差的3mm~10mm,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定位误差1mm左右。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顽固性精神疾病的治疗终有一天会被彻底攻克,这将使“难治性精神病”变得不再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