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孩子本身没什么错,但过度的宠爱容易让孩子迷失自我,走向一条错误的道路。
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宠他,宠他,无限制的宠他。被宠坏的孩子,长大后真的很可怕。
如果孩子出现下面这四点行为之一,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时给孩子太多没有原则的爱?
1、没有规矩
一个孩子没有规矩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吃饭时,敲打碗筷,在盘中挑来拣去;去别人家做客,乱翻东西;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诸如此类的行为,其实都是缺少规则约束的结果,很多家长会有误区:觉得给孩子定规矩,孩子就没办法自由成长,会受到约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
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听起来很拗口,但理解起来却不难:“比如牧牛场,周围用铁栅栏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人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就不得不干涉。不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里,却不准它吃草喝水,或是东奔西跑,如此就是呆板了。”
父母要培养孩子规矩意识,一味的纵容,父母收获的将是一个不被社会接受的熊孩子。
2、喜欢谈条件、要挟父母
前两天一位网友吐槽自家孩子小小年纪竟然威胁大人“不给iPad就不吃饭“!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我朋友家的1岁4个月宝宝虽然不会说话,但只要她不满意就会一边哭一边打自己的脸;我外甥从不到两岁就是不开电视不吃饭;超市里少不了不买东西就蹲地上不走的孩子……所有的这些孩子虽然表现不同,但性质都是一样的。
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常常以哭闹、不吃饭、离家出走来要挟父母,如果遇到一个没有底线的爸爸或妈妈,那么接下来孩子就会把这招,用得炉火纯青。
有时候父母苦口婆心地说一百次,不如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体验一回。让娃认识到家长是不会和他讲条件的,他自然就会闭嘴了。
其实,小孩子和家长讲条件最开始都是试探性的,如果家长能守住底线拒绝谈判,孩子也就不会养成凡事讲条件的恶习。当然,家长也要分清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全部满足,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这样才行。
3、自理能力差
被宠坏的孩子,自理能力大多都很差。
然而,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小学和幼儿园相比,比较大的变化是学校没有生活老师,同时每班孩子数量增多,教师数量减少,一些简单的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去做,不能总指望老师,这就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懂得自理和做家务,父母舍不得和过度保护,助长了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性。
4、过于自私冷漠,不懂心疼父母
很多家长都曾抱怨:
“辛苦了大半辈子,从来都没有好好享受过生活,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养育孩子身上,可孩子还是不让人省心,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到底该怎么办?”
都说这个世界上,最疼爱孩子的人是父母。
作为父母,对孩子尽心尽力,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总是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生怕孩子受到一点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