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拒绝孩子“不合理”要求?
情绪失控的孩子需要的不是讲理,
不是吼叫,而是需要被“看见”
我们收到很多家庭的反馈,都有一个关键词 “拒绝”。
“我家娃总喜欢提各种无理要求。比如
冬天说:妈妈我要吃雪糕;
下雨天说:妈妈我想出去玩水;
看见喜欢的玩具挪不动脚...
每件事我都想拒绝!怎么办?
其实,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家长应该都在 “拒绝”和“妥协”中徘徊。
怎么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真是件头疼的事。
拒绝孩子,其实是门艺术。
而说到管教孩子,也会有一些这样的吐槽:爷爷奶奶爸爸全都是有求必应,全家只有我一个人给孩子立规矩,明明就是为孩子好,却在孩子面前“当了坏人”,感觉好委屈!
唉,其实哪个当妈妈的内心不柔软呢,尤其看着孩子泛着泪光用祈求的小眼神儿渴望的看着你,哪个妈妈不想说:“给你给你都给你”呢!
当然,我们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孩子愿望,但 家里规矩一定要有的,熊孩子也是不能培养的,小朋友终究是不能为所欲为。
既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要有人要去当那个 “坏人”,那个坏人要怎么当,才能不伤害和孩子的感情呢?又 该 如何正确的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不“甩锅”,理性且倾听
所谓拒绝,是有一个大前提的。就是能不对孩子说不,尽量不说,根据事情的程度来决定。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地拒绝孩子。
而现在很多家长情绪上来时,第一反应就是直接拒绝,并且会反过来指责孩子 “你的要求太过分/不合理/我不同意”。
比如当孩子看到路边卖小吃,想吃的时候,你说“这是什么啊肯定不好吃。”
孩子弄丢了喜欢的东西想要找回来,你说“那个破玩具一点都不值钱,找什么找!?”
更多的一句“万能”拒绝孩子的话: 你怎么事情这么多?
听起来这些句式都很熟悉是不是?
为什么这种拒绝方式最伤人呢,因为这本质属于一种甩锅行为, 把“拒绝”所带来的愧疚感,甩到孩子身上:提出这种要求,是你的错,是你的不懂事儿,你才是那个“坏人”,而我拒绝你这种不懂事儿的要求是应该的!我是好人,所以我不必感到愧疚。
但很多时候,我们都忘记了一点, 在拒绝孩子之前,应该先理性的判断,先想这件事值不值得拒绝,再思考该如何拒绝。而并非直接“甩锅”式拒绝。
其实并非不能拒绝孩子,但是这种“反将一军”的拒绝方式,应该是最糟糕的,会让孩子觉得,我只不过提出个要求,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怎么就变成“不懂事儿”的“坏孩子”了呢?会非常委屈和无助。
对于小孩子来说,在他们心智发展还未完全成熟的时期,有些时候被父母无情拒绝,会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傻事。 家长一定要适当加以引导配合。要非常小心地拒绝孩子的要求。并要严肃地考虑拒绝之后会带来哪些后果。
如若长此以往这样做,孩子也会变得不再爱提要求,“事儿”少了,但是一定会在心里耿耿于怀,变成亲子之间的嫌隙。而且这种孩子在外面也会畏畏缩缩,不敢向别人提出要求,因为内心深处会觉得提要求=犯错误。
所以大人们在拒绝孩子的时候, 多思考原因和理由,不要甩锅,也不要一味的指责,更不要直接否定,多听听孩子的想法。
合理建立标准
面临这个问题,如果孩子在商店吵着要买玩具怎么办?而家长不给买,有的孩子就会倒地打滚大哭大闹。这个时候很多方法就会说,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思维引导到别的地方或物品。
但其实这样的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看起来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最好的办法是, 当孩子提出了一些要求的时候,家长应该逐步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就好像制定规章制度一样,和孩子定好了这个制度,互相保证和同意以后都照此实施,这样大家都可以听得进去这个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不要总觉得孩子太小,觉得跟他们建立一些规则没有用。 其实不然,因为孩子被拒绝后最需要一个合理解释。
只要你的标准和规则合理,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接受。相反,如果你只是一句干巴巴的“不可以”,没有任何的解释,孩子才会跟你继续闹。
不用情绪逼迫孩子
面对和孩子的沟通,最重要的是情绪的处理。
通常我们在拒绝孩子的时候,总会伴随孩子的小情绪或发脾气。而家长自己的情绪也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影响。
很多家长甚至会这样做,动用情绪,先发制人,在孩子被拒绝生气之前,自己率先一副要生气的样子,孩子就懵了,顿时觉得自己理亏,根本就不敢再提了。
大多数的经典句式是这样的:
你说什么?
你再说一遍?
所以,你是怎么想的?
你真行!竟然敢提出这种要求?
可是如果情绪有用,我们为什么要讲道理?
正常的一个逻辑,如果你不跟孩子讲道理,他也不会跟你讲道理的,反正谁情绪强烈谁最大,他也会和大人一样,先发制人,在提出要求的时候就先发脾气,整天哼哼唧唧或者一脸愤怒,学不会好说好商量。
先稳定孩子的情绪很重要,之后再用调节气氛的方法去活跃下气氛。在愉快的状态下,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想法和道理。
那么拒绝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呢?
01
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宝贝遇到问题一有情绪,爸爸妈妈第一反应:这是坏事。
其实,情绪不分好坏。我们要先关注情绪背后的动机,然后去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自己也会有情绪。带着情绪去和孩子沟通,这是大忌。
所以, 父母需要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的情绪。
02
共情孩子,表示对理解他的诉求
罗振宇在《知识就是力量》曾说:“在公众场合,当我们的孩子非要买玩具,大声哭闹时,我们要温和的照顾到孩子的情绪,小声的说:“宝宝,我知道宝宝现在很生气,我看到宝宝的嘴巴都撅起来了,我看到宝宝在跺脚。是不是很想要这个玩具?”,这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就会发现,孩子的情绪很容易就被安抚下来了。”
为什么这么做?这是在告诉孩子:我懂你,我能接受你生气,我体会到了你的悲伤。
这会让孩子觉得: 我是可以有情绪的,虽然我有情绪,但爸爸妈妈还是依然爱我。这两句话,是在帮助孩子控制情绪泛滥,回到理性思考。只有先做了这一步,孩子才能听得进你的解释。
先稳定孩子的情绪很重要,之后再用调节气氛的方法去活跃下气氛。在愉快的状态下,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想法和道理。
和孩子沟通时,建议爸爸妈妈一定要和孩子保持水平的对视,最好蹲下来,面对面地用一些非肢体语言,比如:拥抱,拍拍头……轻柔地告诉他:宝宝,你可以和妈妈说哦!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
作为家长,要摆正自己的立场,如果孩子的要求真的有一定道理,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一直不停地拒绝,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也许很多妈妈觉得在“拒绝”孩子一方面,做的不好,但是在生活上,58分的妈妈,就是偶尔缺席,偶尔情绪失控,偶尔自私,偶尔对孩子发泄。
这些偶尔出现的不足,偶尔让孩子失望的瞬间,却也正是孩子可以成长的瞬间,因为你不那么完美,孩子才有机会超越你,也正是这些不完美,让 我们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妈妈而不是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