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阅读一本育儿类书籍时,看到作者曾举了一个这样极端的例子:一个小孩被老师侵犯了四个月,才被发现。
孩子的妈妈很奇怪,孩子这么长时间以来只字未提。后来在心理分析师的引导下,这位妈妈才想起来,有一次孩子说肚子疼,不想去学校。
当时那位妈妈觉得孩子纯属无理取闹,认为孩子是在逃避上学才装得病,就没有理会。
这个例子是极端了一点,但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孩子拒绝上学,他的妈妈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也没有弄清楚孩子不想上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才会带来那样严重的后果。
我们要知道,在那些被家长称为“无理取闹”的行为背后,是隐藏着孩子某种情绪在里面的。
他们看起来很奇怪,做得事、说得话很不得体,有的时候还很极端,这些异常行为的背后肯定想传达某种信息,而我们家长要想办法发现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一、父母把孩子的哭喊定义为“无理取闹”,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解读孩子哭喊的行为
我们还拿孩子不愿意上学来举例。我们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不愿意上学的情况,但是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用点心就不难发现:也许是因为他不喜欢学校的某位老师,也许是因为他跟班上的某位同学关系闹僵了,也许是因为他害怕交作业,也许是因为害怕上课回答问题,也许是因为他不想穿着这条他不喜欢的裤子去上学,也许是因为压根就听不懂上课的内容,又或者原因很简单,就是厌烦上学。
这个时候我们家长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倾听,然后去解读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孩子需要我们的倾听,需要我们关注他的内在情感,还有可能需要我们的保护,又或者是想让我们帮助他们一起解决某个问题。
我们平常碰到的孩子行为表现地很夸张,甚至对别人产生攻击性;他们有的时候表现出对妈妈非常地依恋,有的时候又经常和妈妈对着干;他们做事无法集中注意力;他们还总是嫉妒别人......
以上的这些异常行为,我们家长要多长个心眼,都是有原因的:要么是因为孩子的某种情绪没有得到释放,要么就是孩子的某种需求被掩盖了。所以,压根就没有什么“无理取闹”,只是父母不懂得解读孩子行为罢了。
二、孩子哭喊、发脾气或者犯错误时,不要总是问他们为什么?
很多父母遇到孩子哭喊、调皮不听话或者犯错误时,总是会问他们: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婴儿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我们都知道。婴儿的第一语言就是哭喊,他们只要大声哭,家长就知道可能是饿了,可能是尿了,也有可能是拉了。
慢慢地孩子开始长大,他们会说话了,但是不代表任何事情他们都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他们仍然会通过喊叫、发怒、大哭以及让家长受不了的行为来表达自己。
你要是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那样做?一方面,他们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的某些行为的深层动机有可能是无意识的。另一方面,他可能会找一个答案来回答你,但是这个答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真实的。
对于年龄偏小一点的孩子,要组织好语言来表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并不容易,因为他不一定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你让他怎么解释给你听呢?
有的时候,孩子还会觉得这件事不可以说,说了爸妈会不高兴,所以也会隐藏事情的真相。
因此,我们家长可以少问一些为什么?因为孩子给的答案未必是准确的。
三、孩子哭喊是一种语言,需要父母主动探索和解读
要理解一个思维方式和我们不一样的孩子,和他们进行沟通,并不会总是那么顺畅。但是我们也是从孩子过来的,小的时候也曾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听出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这样一来就好理解自己孩子的行为了。
不听孩子的喊叫,不理会孩子的不合作行为,不把它们当作一种语言来对待,不努力理解它们的含义,不把这些信息当一会儿事,认为孩子的哭闹就是“无理取闹”,认为孩子就是这样不懂事......
这样的处理方式带来的后果就是:让孩子渐渐地关上自己的心扉,以后就会拒绝再和父母沟通,亲子关系也越走越远。
然而,更令人头疼的是,当孩子在提出要求、寻求帮助以及表达自己的需求时,如果没有被人理解,他们还会借助一些病态的表象来让自己的需求得到重视。
比如反复发作的耳炎、湿疹、过敏、尿床等症状,以及之后出现的学习障碍以及攻击他人等行为,都在传达着一些信息。
但是,也并不是孩子所有的行为都隐含着某种特定的意思,也不用事事都很紧张,都去解读。要小心过犹不及。
写在最后
假如孩子的某种行为让你感到惊讶、焦虑不安、心生疑问,假如孩子的情绪在你看来不合常理,假如孩子总是与你作对或者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症状,在这些行为或症状真正变得令你惊慌失措之前,请认真倾听:孩子到底想表达什么?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声没有人倾听,如果他的需求被父母贬得一文不值,后果将会十分可怕。
压根就没有什么“无理取闹”,哭喊是一种语言,是一条信息,等待着父母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