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水喝错了也致命!牢记三个“限水”时刻,对健康太重要了

由 汤生 发布于 健康

不喝水一定会生病,因此,“多喝水”是很多人的口头禅,但是,多喝水真的好吗?

其实,喝水不在于多,而在于会不会喝。为了您的身体健康,学会科学的饮水方法很重要。

3种情况,悠着喝

01运动前后

运动时会大量出汗,很多人会选择短时大量饮水来“解渴”,但事实上,这是不对的!

这是因为,在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会使人体盐分流失,此时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摄入水而没有及时补充盐分,血液中的钠离子等电解质浓度迅速下降,可引发水中毒,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

建议:运动前2小时左右就要注意补水,以防运动后脱水。

在运动中要掌握“少量多次”的补水原则。在运动后,若渴感强烈,可先用水漱漱口,再适当少量、多次增加饮水。 

02吃饭时

吃饭时喝水是很多人的习惯,有人是为了防止噎食,有人是为了解咸解辣。

其实,吃饭时少量喝水确实是没问题的,但千万要注意量!

一般建议吃饭时控制喝水量在一小杯(100~200毫升)以内比较合适。

但如果您习惯于在吃饭时饮入300毫升以上的水,这就是大量饮水了,对消化不利。

建议:吃饭时口干,可以适当喝点汤,由于汤里含有的蛋白质、油脂等成分,会刺激消化液的产生,这样就不容易影响消化了。

03吃药时

在服用药物时,很多人为了改善口感会大量喝水,但这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哦~

因为,不是所有药都要多喝水!

吃完后不宜饮水的药物:

止咳平喘的药物:比如常见的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等糖浆,服用后会附着在咽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消炎、止咳作用。

如果吃完药马上喝水,会把咽部药物有效成分冲掉,影响药效。

苦味的健胃剂:比如龙胆汀,通过刺激舌头上的味觉,反射性来促进胃液的分泌,来增加食欲。大量饮水会冲淡苦味,降低健胃的效果。

口含片:比如西瓜霜润喉片,含着让它起药效,喝水送服,它的作用就起不了了。

吃完后少量喝水的药:

比如胃黏膜的混悬剂,它在胃中溶解成很多细小的微粒,然后附着在胃黏膜上进行保护,喝大量水就把保护膜稀释或冲走,起不到保护胃的作用。

喝水,适合自己最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指出,一般健康成人每天要喝1500~1700毫升的水。

大约相当于普通包装矿泉水3瓶,或者一次性纸杯8杯的量。

高温作业等出汗多的人群,饮水量还可适当增加。

不过,上述的数字也只是一个建议量。

清代医书《四圣心源》中记载:“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渣滓下传,而为粪溺,精华上奉,而变气血。”

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脾阳不足(脾阳即脾胃功能),对水的消化吸收作用弱,不能化为气血,此时再过量饮水,就可能会导致食欲不振、易恶心呕吐、呃逆频繁、腹胀腹泻、胃脘不适等症状。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水量”。

而具体到个人时,饮用多少水为宜呢?其实大家可以通过自己的小便颜色来判断:

一般来说,若呈浅柠檬色,说明体内水分处于最佳状态;若小便清澈无色,则应稍微减少水分摄入;若小便呈黄色,则需及时补水。

限水人群

①心脏病患者、肾脏功能不佳者需根据医嘱确定每日饮水量。

②未满6个月婴儿,肾脏功能发育未完全,在母乳充足的情况下,不需要额外补水。

③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等病毒性感染较为严重的感冒病患,不建议多喝水,否则可能造成低血钠症和液体负载过多等症状。

(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