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你给的并不全是孩子想要的,这4种教育方式,才是中国孩子需要的

由 公羊淑军 发布于 健康

如今新时代的爸爸妈妈们学习能力强,热衷于学习各种先进的育儿知识。但是根深蒂固的教育方式依然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在我们传统的中国教育中,爸爸妈妈是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主力军,因此缺乏独立性往往是中国孩子的“通病”。然而,我们给予的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有哪些好的教育方法能够融合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呢?
1、平等对待孩子,犯错需要道歉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给予孩子反省冷静的时间和空间,而不仅仅是口头道歉。
案例:
有一天,小明家里来了客人,妈妈邀请客人坐在沙发上,但是小明不依不饶地哭闹。原来是客人坐的位置刚好是平日里小明最爱的地方,他不允许其他人“霸占”。客人表示把位置让给小明,但是妈妈拒绝了。妈妈认为小明这样迁就孩子会过于宠溺,并要求小明去房间里冷静。当小明冷静下来之后,妈妈带着小明一起去跟客人道歉。
2、家长是孩子的底线和规矩
在国内,熊孩子的最大武器并不是哭声和无理取闹,而是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当家长成为孩子的最后底线时,需要为孩子的日常行为设立规矩。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在超市一个男孩抱着玩具,趺坐在地上哭闹时,他的妈妈蹲下来,看着的他的眼睛,严肃地对他说:“我说,不。”几秒钟后,男孩读懂了妈妈眼神中的意思,乖乖地把玩具放下。不仅如此,家长对于孩子的娱乐时间限制,吃饭的礼仪等等都有一定的规矩,并落实执行。
3、重视有关孩子的一切
有多少家长真的做到“重视孩子的一切”?在学校里,孩子“乱七八糟”的涂鸦被妈妈丢到一边,孩子的汇报表演爸爸总是缺席。其实,有关孩子的一切都值得我们珍视。
即便是出差在外的爸爸依然忙碌地查看手机,因为今天是孩子在学校的足球比赛。在一通通电话中,爸爸关注着比赛场上的变化,安慰着输了比赛的孩子,并真诚鼓舞着他。
1、培养他们的爱心
全面培养孩子成长和发育,不仅是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情感生活。情商的培养、和同龄人相处的能力这些都跟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 那么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共情力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当班上的同学生病了,我们可以打电话慰问。参加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都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的爱心。最好的学习不是读书,而是实践。身体力行去参与,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爱。
2、表扬和鼓励不嫌多
我们都知道,表扬和鼓励能够让孩子获得自信,支持他们去不断尝试。而批评和打击会让孩子丧失信心,失去探索的欲望。
但是鼓励和表扬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笼统的表扬不仅没有作用,还可能会引起负面影响。
当孩子画了一幅《动物世界》之后,妈妈不要说“孩子,你真棒!”“宝宝,你好聪明哦!”。不妨说说孩子哪里画得好,妈妈喜欢你颜色的搭配和内容的丰富。能够记住每个动物的特征。
一次有“营养”的表扬,胜过一百次没“营养”的表扬。
3、输入正确的观念要从小做起
家长需要给孩子从小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并且以身作则。这种观念一旦形成,会在孩子的大脑里留存,并深深地影响日后的人生。比如说,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不占用他人物品,不在公众场所大声喧哗。这些看似“细小”的观念,都是反映一个人的品德水平。
4、变成孩子,和孩子玩吧
在生活节奏繁忙的社会,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我们可以细想孩子能有多少时间可以心无旁骛地玩耍。家长有多少时间可以放下工作的压力,释放自我?这可能不需要我们刻意划分出一段时间,只需要转变我们的态度。降低我们的身份,变成一个孩子,和孩子一起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