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晚期=“无药可救”?医生:别太绝对,“不治之症”也有可能重获“新生”
来源:东莞市人民医院
“神圣”的周五晚终于来了!
下班后 小健吃完外卖、洗完澡
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
“来来,兄弟上号!今晚不赢两把绝对不睡!”
可没到凌晨两点
他就感觉有点“肝”不动了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兼肝胆外科学科带头人王在国介绍,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就像人体内的大型“化工厂”,发挥着代谢、排泄、解毒、免疫及凝血等重要功能。虽然功能强大,但肝脏也是人体唯一一个没有痛感神经的主要器官,疾病早期通常没有症状,所以需要定期筛查监测,不要等到出了严重问题再就医,因为一旦这个“哑巴器官”不再沉默,往往代表着出了大问题。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仅次于肺癌)。手术切除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佳治疗途径,但由于早期肝癌无明显症状,等到出现症状才来医院就诊的,七成以上确诊患者已经处于中晚期,一般生存期仅3~6个月,所以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王在国指出,随着外科技术不断精准化、微创化,以及转化医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药物的出现,传统意义上中晚期肝癌属于“不治之症”的旧观念需要更改。目前,医学界已经研发出能够有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新方法,部分患者甚至可以通过转化治疗后重新获得根治的机会。
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在王在国的带领下,在全市率先应用世界领先的“转化治疗”策略,近两年已经帮助20余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经“转化治疗”实现肿瘤降期,其中成功转化的10余例患者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治疗。
近日,71岁的李阿伯因自感肝脏不适到医院做CT检查,发现肝脏长出了一个112×100×97毫米的巨大肿瘤,肿瘤已经严重侵犯下腔静脉及肝中、肝右静脉,同时发现了门脉癌栓填塞,门腔静脉间隙直径3.5厘米淋巴结转移,确诊为肝癌晚期。
患者肿瘤太大,如果手术切除,需要切掉大量肝脏,剩余的那点肝脏势必无法满足人体的肝功能需求,极易发生肝功能衰竭,生命将进入倒计时。
面对这种困难局面,患者及家属接受了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专家的建议,尝试应用世界领先的“转化治疗”方案,即分子靶向药物(仑伐替尼)+肿瘤免疫治疗药物(PD-1)先行治疗,为治疗晚期肝癌博取新的机会和希望。
王在国指出,比起以前,现在医生手上对付肝癌的“武器”越来越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新“武器”有: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联合新型靶向药物(如仑伐替尼)及局部治疗手段(肝肿瘤微创消融、肝血管介入或立体适形放疗)。利用这些“武器”实现将部分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转化为可手术切除的状态,让晚期肝癌患者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治疗,甚至实现长期生存目标的机会。
“转化治疗需要肝胆胰外科、肿瘤内科、介入科等多学科联合作战,这比单一科室单打独斗更加高效。”王在国介绍,经过“免疫+靶向”药物治疗3个月后,李阿伯的影像学检查报告显示“肝癌巨大肿瘤完全液化坏死并缩小至60毫米、门脉癌栓及转移灶液化坏死,血清的甲胎蛋白也从1635ng/ml迅速降至正常水平。
MDT多学科会诊
“转化治疗”达到了预期效果,成功实现了肿瘤降期,重新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并于2021年4月9日完成全市首例“晚期肝癌转化后的根治性切除治疗”。术后随访至今,未见肝癌复发转移,“无瘤生存”近1年,总生存期达2年。
肝癌唔该远离我!
“虽然医学技术推陈出新,但肝癌依然是一个恶性度非常高的疾病,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才是肝癌防治的关键!”王在国强调,肝癌防治提倡“六早”,即早预测、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治愈。
定期到正规医疗机构做肝脏彩超、血清甲胎蛋白等相关检查是最重要的肝癌筛查手段,高危人群定期体检是预防肝癌的最有效措施。尤其是患有肝炎、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定期到正规医疗机构做体检,最好是每半年做一次筛查。如果发现彩超、甲胎蛋白结果异常,要第一时间找专科就医,争取更好的治疗时机。
肝癌高危人群
有肝炎(乙肝、丙肝等)病史者;
有肝硬化病史者;
长期大量酗酒者;
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有肝癌家族病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