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为什么不必过早要求孩子的行为习惯
我终以为「行为习惯」如果只是「习惯」,那便不可贵。盖行为必需出于「自觉」,才是实在的,其行止语默,适时而发,无有定准,而莫不中节,方是真生命之表现。
王阳明说:戏台上的戏子做起孝弟忠信,很是样子,也会动人,但却是装出来的。意思是说知行要合一,真实的道德行为的基础是「真知」,即是「自明自觉」。
如果我们归纳人生比较有功效的行为规矩,拿来告诉已经有「明白觉察」能力的大人,让他们既能这样行,又知道为何要这样行,乃至于从内在兴起自律心悦诚服地愿意这样行,必如此,才是「行为」的真章,而且才真能「卓越」。
如果从一个孩子小的时候,连什么叫做「卓越」都还懵懂,他也不想了解,也不能了解,大人们就以大人所了解的,甚至自己都不甚了了,只是一头热的向往,希望把自己都不一定做到的行为,凝结为一个一个「准则」,要孩子依样画葫芦,孩子固然很容易被「塑造」,做得像戏子一样好,但除了满足大人的虚荣心之外,又有多少真实的用处呢?
万一不幸,养成了孩子误以为所谓为人处世应对进退就是一场演戏,只要演得好就可以混过关,那就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了。
天下师长,天下父母,无不用尽心思,希望孩子学好,但什么样的学,学成什么样子,才是学好,有时不是大人以大人的眼光和心态所容易把握的。
所以,我一向很谨慎,不敢随便加给孩子他天性以外的东西。
我只知道诵读和记忆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只给他诵读,至于读经典,是因读经典和读别的东西,当时所用的力量一样,而将来的功效不同也。
至于行为方面,我知道要说到「德行」「道德行为」,真是谈何容易,圣人不居圣,贤者不居贤,德行,必需是自内而外,清清爽爽,了了当当,才是实在的。
大人如果懂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一时做不到,勉强可也。
但是儿童,我认为只要引导他在某个范围之内,有基本的规矩,不致于往动物性发展,可以进行教育,就可以了,我万万不敢做些自以为是的「框架」要求孩子扛。
以为「循规蹈矩」,即是「德行」,那就小之乎看「德行」了。去
维持儿童的纯真,或许才是教育者最最重要的责任呢,何苦破坏他的原始心灵,让他「早熟」?
大人们自己闲来无事,就赶快以自己所知所愿的圣贤之道自修吧。但可千万不要要求儿童做自己都做不到的行为,因为那终究是假的,要求愈多愈严格,做假的成份就愈大。
爱读经
做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