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的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个问题。每次在叫孩子去干什么的时候,叫了很多遍还是都不会回应。
一定要你发火了,或者是直接去拽孩子,他才会理你一下。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都会觉得很生气,认为孩子这是不尊重自己。
01
案例:
有一次朋友接完他的孩子放学之后就马上的催促孩子去房间里写作业,然后她就厨房里准备晚餐。
过了一会儿,朋友把晚餐准备好了,喊孩子出来吃饭,但是无论喊多少遍孩子都没有回应,最后气的朋友直接去房间里面看,才发现孩子居然在玩游戏,朋友瞬间觉得怒火中烧。
除此之外还有一次,朋友和孩子在客厅里看电视,孩子越做越近,最后都要凑到电视跟前了。
朋友就对孩子说你靠后做一点这样对眼睛不好。说了一遍之后,孩子不理会,继续坐在同样的位置上。
然后朋友耐着性子又说了一遍,还是依旧没理会,最后还是朋友自己把孩子拽到后面去的。
02
分析:
想必像朋友这个例子,大家也都会觉得非常的有共鸣。孩子在家里总是不理会自己十喊九不应,明明自己说的声音已经很大了,但是孩子却跟没有耳朵一样不理你装作没听见。
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家长都会责备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不懂事不尊重人,孩子不理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太专注地做他自己的事情,所以真的没有听到,而另一种便是他听到了故意不回应。
而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是和家长与孩子说话的方式有着一定的联系。
03
那么父母平常都是怎么去说孩子呢?
总是太唠叨
家长似乎都会有个通病,认为孩子年龄小,只说一遍的话担心他们记不住,所以就会在孩子耳边反复地唠叨同一件事情。
有时候孩子在做自己事情没有给回应的时候,家长又会一直反复的去问你到底有没有在听?
正是因为父母在孩子旁边反复的唠叨,让孩子产生了一种厌烦心理,所以他会开始免疫,也会用不理会的方式去暗示父母,你真的很唠叨。
总是指挥孩子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还有一部分的家长,他们总是会认为把孩子生下来就是要让他当跑腿的。比如在周末自己懒的时候瘫在家里。
想去喝水或者想拿东西,但是又不想起床的时候,就会喊孩子过来帮忙拿。
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很有热情,总是很乐意去帮忙,但是时间久了爸妈就会觉得这是孩子应该做的事情。
却没有意识到孩子现在已经产生了厌烦心理,所以后面认为爸妈如果叫自己准是没好事,就选择不回应。
总是命令孩子做事情
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喜欢当一个权威者的角色,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总是高高在上的,直接用祈使句的语气劝孩子交流。
命令孩子去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也会产生那种抵触心理,认为既然他都说他不愿意做了,为什么父母总是要强迫他?
于是他们并采用不理会父母的方式做出反抗。
对孩子这种情况,家长与其一直去埋怨孩子不懂事不尊重人,倒不如想想如何去改变和孩子的说话方式。
04
那么家长又应该怎么做去改变这种情况呢?
方法1:说话要注意语气
孩子即便是你非常亲近的人,但是在和他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毕竟孩子也是有自己的自尊,也希望自己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
而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尊重也是相互的,只有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之后,他也才会采取同样的措施去回应。
当一个人在专注地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是特别厌烦被打扰的。
所以,当家长喊了孩子几遍他没有回应的时候,不要暴躁,去看一看孩子到底在做些什么。如果孩子非常专注的话,那么也不要去打扰他。
方法2:不要总是对孩子唠叨
家长总是担心自己如果不多说几遍的话孩子会记不住,但是其实,这可能会触发超限效应。而且家长也必须要知道,你反复地唠叨并不会让孩子更加的迅速,反而只会让他产生抵触心理。
所以不要总是用唠叨去和孩子沟通,而是帮助孩子把每天的时间都给分配好。
方法3:和孩子处于同等位置沟通
和孩子沟通是需要掌握技巧的,家长不要总是把孩子当成未成年,没有自己思想的一个角色来看待,而是要把它看成有思想的成年人。
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处在同等的位置去沟通,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即便是你需要他的帮忙,也一定要采取诚恳的态度。
方法4:让孩子帮忙时要说谢谢
孩子从来没有理由要理所应当的为父母做些什么,如果孩子愿意帮助你完成某件事情的话。
你一定不要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而是要学会对孩子说谢谢,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让孩子更懂得感恩。
育儿难题找,家庭教育从小做起,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帮你解决育儿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