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孩大呼“爸妈太恶心了”这件“丢人”的事,父母一定要做
作者 | 妈小咪
这世上,最尴尬的事,莫过于孩子“说真话”。
近日,一条“6岁小女孩,看到爸妈亲吻,大呼恶心”的视频,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原来,小姑娘无意中看到爸妈旅行时拍摄的亲吻视频,急得直拍大腿,大呼“太恶心了”。
妈妈看到女儿的反应“笑了笑”,表示喜欢女儿最真实的一面,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
然而,网友们却表示,真的笑不出来。
夫妻之间接吻,是对彼此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一个亲密的动作在一个天真的孩子眼中变得“恶心”和“肮脏”,不由得令人担心。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这时应该告诉她爸妈是相爱的,互相亲吻是表达爱的方式,而不是一直回避性教育。
曾经看过一个笑话:电视剧里,但凡出现男女亲热的画面,我爸就喝水,我妈就上厕所,我爷爷就装睡,我奶奶就收衣服。
面对“性教育”,多数父母选择了逃避。
可是,“性教育”并不是躲着就不存在的,缺失的“性教育”常常以一种尴尬的方式,进入孩子的生活。
诸如:
还有这些常常听到的话:“你是充话费送的”、“垃圾堆里捡的”、“为什么男生有小鸡鸡,女生没有”、“为什么男生能站着尿尿”……
许多父母都知道“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在面对孩子的“性问题”时,总是习惯性地一拖再拖,仿佛“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了”。
其实,父母觉得尴尬的“性教育”,却成了坏人作恶的温床。
我们以为性教育太早,坏人却从来不会嫌孩子太小。
越小的孩子,越是他们下手的对象。
坏人清楚地知道,越小的孩子,性知识、性自我保护能力可能就越薄弱。
陌生人一颗棒棒糖,一点零花钱,可能就能换来一个小女孩的妥协。
10岁的男孩,竟然在书店,对才5岁的女孩进行猥亵,父母竟没发觉事情的严重性。
9岁的女孩,被老师进行了“性教育”,妈妈却觉得“为时过早”。
可是,无论父母怎么回避,“性”已经悄悄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性知识的缺乏,让许多孩子受到了难以挽回的伤害。
知乎上,有关“性教育”的相关问答中,不少网友“现身说法”:
“因为相信可乐能杀精,于是喝可乐后发生性关系,15岁经历了打胎。”
“大人告诉我我是从卫生间里出来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害怕去厕所,觉得会生孩子。”
“有天觉得家里的两个儿子异常安静,就去看看发生了什么,结果看到他们在互摸。”
无论是外界的诱惑,还是孩子的身心成长,都无法遮挡他们对“性”的好奇。
性盲,比文盲更可怕。
对性的无知,其实,是对自我的无知。
特别幸运,今年10月17日,“性教育”被正式纳入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性教育方面,父母更应该为孩子提供帮助。
第一,性教育,不应该停留在防止“性侵”上。
性教育不止局限于关于性侵,真正健康全面的性教育,应该告诉孩子:
如何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的身体,尊重别人的身体;
如何对爱的人表达爱,以及,如何爱自己。
除此之外,良好的“性教育”,还能够反应出,一个人的自我安全感、界限感是否充足。
第二,性教育,不分早晚,孩子需要时,就是正当时。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父母对“教育时间”拿捏不准。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孩子有需要时,当他们提出问题、表现出兴趣时,就是最好的时机。
比如,当父母的亲热行为,被孩子撞见了,孩子问,父母就该说。
对此,在《重要的性,影响孩子一生里》中,作者教给我们4个步骤:
首先,问孩子看到什么,初步了解孩子对这件事的理解。
如果孩子不感兴趣,父母便不必在意;如果孩子表现得有些羞羞答答,表示孩子已经有了模糊的意识。
第二步,当孩子有兴趣知道时,明确地告诉孩子,男生和女生结婚之后,相爱的两个都会这么做,并对孩子说:你也是爸爸妈妈通过这种行为而来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第三步,如果你担心孩子会模仿,不妨直接告诉孩子你的担心,并给出建议,如:
“你现在还小,还不能模仿这个行为,得等你长大成人以后才可以,否则会让你和其他人的身体受伤,爸妈会很担心。”
最后,要和孩子拉勾,这是爸爸、妈妈和你之间的秘密,不能对任何人说。
第三,科学的性教育,应该分年龄段进行。
4岁以内的孩子,父母需要将更多的心思花在,教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
区分“男女有别”、人是从哪里来的、身体的哪些地方可以裸露在外,哪些地方属于个人隐私,不能公开,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触碰。
6岁左右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应该有明确的界限。遇到他人强行,或诱导触碰自己身体时,敢于反抗,或者事后告诉父母。
同时,懂得尊重他人身体,不随意触碰他人身体。在对他人表达喜欢时,会选择比较温和的方式。
10岁左右的孩子,就应该清楚怀孕、避孕、自慰、繁殖、男女之间的性行为等更科学的知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如何判断危险和保护自己。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并不是丢人的事,孩子被“性无知”所伤害,更不是让人抬不起头的事。
性教育,不会诱导孩子犯错,性无知,才会让孩子出错。
身为父母的我们,要正视和理解什么是“性教育”,孩子才有机会,更好得读懂自己,保护自己。
- End -
作者简介:妈小咪,儿童心理学研究者,在文字里潜心修行,不愿为母则刚,只愿回首莞尔一笑。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