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钟南山称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 此前多地曾检出阳性

“(新冠病毒)原来是人传人,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课题,环境传人。”

12月19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在一个专题研讨会上发言称,新冠病毒的环境传播是新出现的课题,需要科学家寻找规律并研究预防措施。

警惕!钟南山称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 此前多地曾检出阳性

钟南山指出,国内疫情防控面临两大风险,一是境外输入,二是新冠病毒通过环境进行传播。“冷链外包装的病毒会不会使人感染?病毒浓度达到多高会出现感染?病毒能够存活多少天?这些新问题都需要我们找出规律,研究预防措施。”

冬春季是流感多发季节,这对医生准确鉴别和诊断提出了更高要求。钟南山说,“流感病人出现发烧流涕、全身疲劳、肌肉酸痛等症状,这与新冠肺炎的症状是一样的,到底是流感还是新冠肺炎?一旦诊断错了就不得了。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前,多地疫情发布会上曾通报环境样本检出阳性的情况。

12月15日,北京市召开第185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晟介绍,12月14日,朝阳区疾控中心接报1例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对所居住环境酒店采样,共采集电梯、楼道、灯环境样本30件,除了患者居住酒店环境样本4件阳性之外,其余均为阴性。18日,北京疫情发布会通报,新增一上述确诊病例关联病例,该患者居住场所位于12月14日确诊病例所住的朝阳区汉庭酒店大山子店。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朱晟介绍,朝阳区发现该例关联病例后,立刻采取相关措施,对汉庭酒店、员工宿舍和工作场所进行环境采样,已经采集109件环境样本,其中宿舍区21件样本阳性,其余88件均为阴性

除北京外,12月12日晚9时,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通报,自12月7日发现本地病例后,在环境和食品采样检测中,成都全市累计采样11737份,已完成检测11678份,其中阳性15份,阳性样本皆从病例使用过的物品、住家及周边环境中检出,其余均为阴性。

此前,12月7日郫都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日晚成都市召开发布会通报称,患者卢某丈夫赵某某检测结果也为阳性,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疾病防控专家组组长、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流行病学专家)祝小平介绍,病例家的冰箱、门把手的核酸采样检测都为阳性,病毒来源正在核查中。

此外,11月20日0-24时,天津市新增5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据央视新闻报道,天津市卫健委韩金燕处长接受《新闻1+1》采访时介绍,11月20日天津市公布的核酸阳性人员中,杨某某和杜某某日常会接送孙女上下幼儿园。确诊病例杨某某孙女所在幼儿园的环境表面出现了核酸检测阳性样本。

相关新闻

钟南山紧急提醒!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 专家解读

警惕!钟南山称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 此前多地曾检出阳性

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近期,国内多地相继出现散发疫情,除了报告新增病例外,不少进口冷链食品或外包装表面也检出核酸阳性。今天(12月19日),钟南山在公开场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的新课题。环境传人指的是什么?如何实现?当下应当如何防控?新京报记者连线了我国参与一线防控的流行病领域专家,对此进行释疑。

追问1:“环境传人”具体指什么?

国家感染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蒋荣猛介绍,“环境传人”并不是新冠病毒新的传播途径,本质上就是物传人。只要感染者污染了周边的环境、物品,健康人接触后就可能被传染。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流行病学教授栾荣生表示,在既往的呼吸道疾病中,既存在物传人,也存在人传人,其中人传人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健康人群与患者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吸入飞沫,从而感染病毒。

物传人的风险较小。其传播途径是,患者排出带有活病毒的飞沫、排泄物,污染了周围环境、物品,健康人触碰到这些物表的病毒后,触摸自己的口、鼻、眼,从而感染。

记者了解到,我国科研团队曾证实新冠病毒可气溶胶传播,并从患者使用过的卫生间空气里发现了新冠病毒。相比飞沫大颗粒,气溶胶体积更小,容易漂浮和停留在空间中,传播距离也更广。栾荣生表示,气溶胶传播往往是在特殊的、较封闭的空间中产生,如医院,并不是开放的公共场所中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追问2:“环境传人”对防控形势有何影响?

蒋荣猛分析,之所以点出环境传人的问题,是由于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而对感染源的追溯并未完全明确,因此考虑到环境带来的风险。此外,世界范围疫情的蔓延,也给我国疫情防控带来压力。

栾荣生介绍,既往的传染病防控关注的环境传人,主要是近距离,如某一地区出现病例后,该病例接触过的周围环境,如住所、医院病房等。记者从北京疾控部门工作人员了解到,发现新增病例后,会对其居住环境进行核酸检测与后续的消杀。而当下,更值得注意的则是远程传播。

“进口物品数量太大,种类繁多,监测和消毒很难全部覆盖,防控起来比较麻烦。”蒋荣猛表示,我国当前疫情较为稳定,没有大规模的本土疫情,新冠病毒在境内的传播基本被阻断。但世界范围内疫情仍在流行,由于感染者群体庞大,很多人放弃了核酸检测,继续在社会上流动、工作,进口物品也因此被感染者污染。秋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季,让新冠病毒的传播更加容易。

在全球经济贸易频繁的背景下,人员和货物的往来仍在继续。人员的管控相对清晰,物品则漂洋过海,病毒可能在冷链低温环境下存活、抵达国内。当国内工人接触物表病毒时,就可能被感染。

栾荣生介绍,我国既往从外包装上分离出活病毒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物传人的传播风险的确存在。此外,我国边境线漫长,陆路输入的防控也相对困难。

“并不是说环境传人的风险很大。实际上,现在从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上检出阳性的概率非常低。但防人相对容易,防物相对困难一些。”栾荣生说,从目前国内出现的病例来看,与进口货物相关的传播,多发生在冷链工人等特定职业,并不是物品进入市场后,在普通市民中造成流行。

追问3:如何应对这一新挑战?

栾荣生认为,应对“环境传人”,首先应从关口检疫入手。当进口冷链货物入境,海关和市场监管局要作为主管部门把好关,检疫、消毒,对于多次查出阳性的进口冷链货物,应当有熔断机制,不再进口。

记者了解到,10月以来,我国已多次就冷链食品防控出台规定。

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建立和完善由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和企业级平台组成的冷链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实现重点冷链食品从海关进口查验到贮存分销、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全链条信息化追溯。

《关于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则提出,海关部门应当负责按规定开展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监测检测,组织指导进口冷链食品进口商、海关查验场所经营单位做好口岸环节被抽中的进口冷链食品集装箱内壁和货物外包装的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工作等。

他还提到,疫苗是和疫情赛跑的有效手段。随着新冠疫苗在美国、英国开打,随之传来的不良反应报道引发公众对安全性的担忧。他表示,大部分不良反应是轻微的、一过性的,比较严重的个例还不能断定与疫苗有直接关系,其发生率和平常人群的发生率差不多,可能不打疫苗也会发生。一旦疫苗普及,免疫屏障建立,疫情传播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蒋荣猛则认为,普通市民不必太过焦虑。病毒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在与病毒共存中延续。面对新冠,重要的是保护好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现有的自我防护手段,如戴口罩、手卫生、勤洗手、减少聚集等,就能以低成本取得很好的效果。

警惕!钟南山称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 此前多地曾检出阳性

责任编辑:尤园园_1000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85 字。

转载请注明: 警惕!钟南山称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 此前多地曾检出阳性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