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小学女生跟男生吵架,遇上初次月经!班上同学一无所知

由 仁连荣 发布于 健康

文/母婴期刊
不少女生在青春期仍懵懂无知,突然有一天来了月经,因为害怕胡思乱想,以为得了很严重的病症,不敢告诉父母,怕他们害怕,担心再也见不到他们,甚至连遗书(或遗言)都备好了。有这样的经历的女性,并不在少数。
很多父母很早辍学,或根本没念过书,要么不知道如何教育女儿,要么不知怎么开口,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这是一件羞耻之事。
01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在一所学校的六年级教室,男生和女生因矛盾争吵起来,后来那名女生来了月经初潮,但是班上的同学大多不了解大姨妈怎么回事。看到女生衣服上有血迹,误以为是那名男生把女生打出血了。
事实就在那摆着,男生一直喊冤枉,可是百口莫辩,谁也不信男生没打女生的话,他只好认栽。
有同学把老师喊来了,男生并没有挨批。老师带女生去换了衣服,帮忙买了护理用品。
更让人惊奇的是,十多年过去后,这一男一女竟然结婚了,真是不打不相识。
可见,那个年代
性知识的缺乏和性教育的滞后,是一种普遍现象。生物老师讲人体生殖器官时,大多改成自习课。
02
应对月经的的演变过程
1、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的人们衣不蔽体,女性来月经没有很好的处理办法,多会就地取材擦掉血迹。
2、
奴隶社会
人们学会了用骨针缝制兽皮,或用树皮缝成贴身衣物。女性来了例假,可以使用吸附作用的干燥物,懂得用水清洗污物。
3、
封建社会
随着农耕的发展,人类学会养蚕抽丝技术和织布,生活条件有了很大进步,女性学会缝布条袋,里面装上草木灰,并在两头缝上带子,系在腰部。它的好处是可清洗、晾晒(或烘干)后反复使用。
对于一些地主、富裕家庭,会备一些清洁的棉类物品,作为卫生带内的填充物。但它的缺点比较明显,吸水性不是太好,人们更乐于接受草木灰。
随着人类掌握造纸工艺,草纸有更好的吸水性,被人们广泛接受。由于女性出身贫贱,普通人家的女子多半要自己处理月经问题。
有的女性终其一生未使用卫生带,古人十岁出头就结婚了,有的还没有经历月经初潮,婚后就面临生子问题,由于避孕条件较差,她们要生一堆娃,很少被月经困扰,到生育结束,基本也接近绝经的年龄。
4、
现代社会
其实,现代社会的护理用品,也在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演变而来,比如卫生纸、卫生巾,我们要感谢那位发明造纸术的蔡伦先生。
如今卫生巾花样繁多,不仅舒适,也非常实用。结合经期的情况,不仅有白天、晚上使用之分,也有厚薄之分。
这得益于女性地位的提升,市面上越来越注重女性的消费,不断迎合女性的心理和需求。甚至有些做成礼品,传递男性对女性的呵护和爱心。
03
女孩来例假一无所知,谁之过?
1、
父母教育
过去的社会水平、文化程度、家庭条件等十分有限,对于小孩更多的是养育,解决温饱问题,父母能够承担的家庭教育多是品德教育为主,对于性教育是缺失的。
不像现在,学校、图书馆、家庭都可以看到有关性教育的绘本和书籍,幼儿都能大概知道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长大出生的。
2、
学校教育
记得初中的生物课堂上,老师讲到第二性征和受精部分,班上几个受捣乱的男生,总是阴阳怪气的偷笑。老师提出时,女生站起来会脸红,一脸难为情。对于跟性有关的字眼,有一种天生的恐惧和羞耻。
甚至讲到植物授粉的内容,课堂的气氛就会显得凝重。
3、
社会教育
这么多年过去了,性教育在我国普及力度仍然不够,起码我们这一代是缺失的。无数孩子能够长大、结婚、生子、为人父母,真的是太幸运了。
希望国家、社会能够加大普及力度,不再把性教育当成一件回避的话题。妈妈能够跟孩子从容谈论例假、卫生巾、痛经等问题,就如同要去超市买东西一样。
而男士可以大大方方出入超市为媳妇选购卫生巾,而不是买安全套、卫生纸(巾)时,专门用黑色方便袋装起来,生怕被人发现,像做了亏心事一样。
04
最好的性教育年龄
郑渊洁非常感恩父母从小未打骂过自己,唯一不足的是,她问父母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父母总是回答,是从垃圾箱里捡的。
他一直很困惑,直到青春期都很痛苦。他没有性教育信息的来源,全是伙伴传递过来的片面的信息。
郑老师的儿子出生后,他就想不能让儿子也这样,我们提倡保存小孩的好奇心。但是,有一件事不能让他们好奇,那就是性。小孩在未成年之前,不应该探索这个东西。如果家长能够直接告诉子女,他们就不再好奇了。
对子女的性教育不能晚于三岁,郑老师的儿子询问“闪电为何比雷声快?”的问题,他转移话题,用香蕉和面包圈讲解儿子的出生过程。让傅首尔困惑的是,郑老师脑回路太强悍,回答儿子的问题答非所问。
郑老师并不这么认为,难道给儿子讲他出生的过程,不是他人生的“电闪雷鸣”吗?
讨论话题:
你在青春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是什么吗?我们想听听你的经历。
图片来源网络,只供想象,图文无关,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