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一位90后妈妈的育儿启示

由 舒培荣 发布于 健康

1 孩子的眼中

妈妈轻轻地推门进来。

“小贝小贝快起来,我们要去学游泳了”,妈妈小声地喊我,我正在房里睡午觉。

“我还想再睡一会呢”我微微张开眼睛,又把头埋进被子里,虽然隔着厚厚的绿色窗帘,但是我依旧感到外面暑气逼人。其实妈妈进来的时候我已经醒了,但一想到游泳,我就装睡不想起来,因为我上次游泳的时候呛水了,我害怕了。我真的不想去了,而且空调房里躺着多舒服呀可是之前妈妈说,游泳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如果学会了游泳,不小心掉到水里也不用担心被淹,这样会感觉自己好棒啊。就在我心里百转千回的时候,妈妈已经半跪在床上,用两只手,托起我的咯吱窝把我抱了起来,妈妈温柔地拍了我,每当妈妈这样做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妈妈很爱我、一下子,我就精神了。

到外面整理好游泳用的东西,穿上防晒衣,戴上防晒帽,我们就顶着烈日出发了。虽然刚刚不太情愿,但是我一想到学习新东西马上就开心起来了。路上没有一丝风,骄阳似火,把路面烤的火辣辣的。还好妈妈带了点冰水,把电瓶车擦了下,要不然我的屁股也变成烤红薯了。但是我还是像往常一样,不停地说话,每当我觉得快乐的时候,我就喜欢说话,就像一只小鸭子一直在嘎嘎嘎地叫,不过现在更像一只烤鸭,很快到游泳的地方了,鸭子见到水,清清凉凉真舒服。

教练准备走过来准备教我,但我因为害怕我还是拒绝把头放进水里,无奈他只好去教妈妈。他们去旁边的另外一个游泳池学了,我没有游泳圈,我一个人只能在游泳池走来走去,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洒洒水。看到妈妈在那边认真的学,而且已经能漂浮起来游一段了,我好羡慕呀,我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我也一定可以的。我一直记得妈妈说的话,人最重要的是自信,自信是从做成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起来的。

一会儿教练又来教我了,这次我尝试了把头放进去憋气,但是坚持的时间还是太短。稍微放一下我就立刻想把头拿出来,我好怕自己淹死呀,那种在水里,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太恐怖了。

教练问我妈妈,我几岁了?妈妈说,5岁不到。教练说,学的有点早了,而且胆子也小,学起来挺困难的。

我跟妈妈说,我想休息一会。不想再把头放进水里了。我现在也对自己没信心了。我感觉到妈妈在强压着着她暴躁的脾气,尽量对我保持耐心。

教练继续去教我妈妈了,没多久,课结束了。妈妈过来了。我跟妈妈说,妈妈我想让你教我,我不想让教练教我了,这样我会比较放松。妈妈说好的,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头埋进水里,我们从三秒增加到5秒再增加到7秒最后能到10秒,妈妈一边做动作示范,一边鼓励我,我的一点点进步都让妈妈很欣喜,妈妈对我总是充满信心,觉得我肯定行。接下来妈妈引导我,让我试着把整个头都浸泡在水里,腿并拢伸直,身体就可以漂浮起来,我大胆地试了下,太神奇了,从来没有过的体验。我的身体竟然飘起来了,我感觉自己像美人鱼一样。

很快,在水里飘起来的兴奋取代了我对水的恐惧。就这样,我的学游泳正式开始了,我们整整练习了一个下午,似乎忘记了时间和疲倦。

回家的路上,我站在电瓶车前面,气温已经降下来,傍晚的凉风吹拂着我们的脸颊,树上知了的叫声在我们耳边萦绕,夕阳西下,天边的云霞金光闪闪,云彩由红色到橙色变幻着,好像火团在渐渐散开。笼罩在这壮丽的景象中,仿佛佛置身于画中。妈妈说,如果你今天一直睡觉不来游泳,这么美丽的风景不久就错过了,生活从来不缺少美,你要善于用你的眼睛和心去发现。我说,是啊,太美啦,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的天空,真想拍照记录下来。

那一天城市的晚霞

这是我试着用孩子的口吻描写我们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个片段,养育孩子的过程有艰辛,有烦躁,有一遍遍的重复,有失去耐心想放弃的时候,更有崩溃抓狂想痛哭的瞬间,对应的有希望,温柔,有进一寸的欣喜,有爱的回应,也有沉浸当下收获的美好。

但不可否认,当妈妈的这几年,对孩子强烈的爱与责任感,让我的身心都有了很大的成长。

02 依恋

孩子刚出生时,由于比较年轻,也没有充足的准备,真的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好在后来阅读了很多育儿及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才慢慢对育儿的重点有所了解。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重视孩子生命早期的依恋关系的建立,我决定自己带孩子。

在教育的路上,李玫瑾教授真的是我的启蒙恩师,她的视频我看过很多遍。她一再强调,0-3岁是,是孩子与家人一对一依恋关系的建立时期,这个时候,妈妈应尽量自己带孩子。童年依恋的满足,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理资本。当他人生出现艰难挫折时,他更能保持轻松宽容的态度。你辛苦付出积累的情感依恋,也是日后管教孩子的资本。

心理学上说,母亲每一次的及时回应,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神一般的存在,现在想想刚开始我接触到的一些信息“让孩子哭一会儿”,真是后怕。若孩子总是处于无回应的绝境,他会习惯性地压印自己的渴求,长大后也会衍生出很多有问题的沟通方式。我们现在经常所说的共情能力,也是因为先得到了足够多且好的回应。

植物芽儿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还要合适的环境作为养分,孩子的成长也一样,需要充足的亲情养分。

对于年轻的新手妈妈来说,养育孩子确实是有很大的挑战,刚生产完那一段,我也有轻微的产后抑郁,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大概是在我读了武志红的心理学书籍《巨婴国》之后,渐渐地我并不那么在意外界的的看法了,我不再为我做的不够好感到内疚了,我更能倾向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了。一点点的心理变化直至身心合一不再分裂,我重新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

伴随着婴儿丰沛有活力生命的生长,我自己也重新活了一次。

当然有时候生存比教育更重要,很多妈妈可能因为身体不好,或者现实原因没办法亲自带孩子,多视频,多跟孩子交流,在一起的时候,尽量高质量的陪伴,你的爱意孩子感受得到。

03 亲子共读

在孩子1岁多的时候,我开始陆续买入绘本,为她创造阅读环境。但真正是2岁起,我经过学习之后,才算对儿童读物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这时我可以鉴别出什么是更优质的绘本。审美需要培养更需要保护,感觉,触觉这些东西非常珍贵,接触的东西一定要有所过滤。

每天睡前有趣生动的故事,栩栩如生的图画,甚至有些还配有音乐,真的都让她如痴如醉。这些月光下的亲自共读时光,无论是对我还是对她的身心,都是很好的滋养。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孩子找到榜样和共鸣,丰富语言的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和眼界。

注意力的集中不是与生俱来的,沉浸式的阅读无疑是对专注力最好的训练。

稍微小点的时候我挑选了很多英文绘本,会循环听播放英文声频一起学习英语,效果不错,现在更多的是中文绘本,再大点应该会增加一些古文历史方面的书籍,始终觉得中文很美。

现在的她还是不知道如何打发自己的时间,便利的网络环境,如果不加控制,我们的时间会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滴被消耗掉。我始终对电子设备保持慎重,会陪她一起学习,也会规定她的使用时间。再大点,会培养她自主阅读,希望她在可以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坚持绘画,在自己的维度里也可以怡然自乐。沉浸式的学习,长时间的静心训练,对她以后人生的深耕大有益处。

芒格说,他认识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热爱阅读的,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我们需要极强的自我更新与纠错能力,也只有在阅读中,有限的人生才能学到无限的知识。

爱越多,话语越多。有时候我会絮絮叨叨地跟她说一些闲话,很多我想她应该听不懂,听不懂也要说,说了心里才有种子,时机合适才会萌芽。大人们是孩子们的榜样,平常的一言一行构成了孩子的价值观。

关上灯后,我们会一直祷告。看到一段美丽的话,我为你祈祷,愿你健康,快乐,美丽,安宁,你会是一个懂礼貌爱学习的孩子,你会成为一个对大家有帮助的人,在梦里,你看到一面蓝蓝的大湖,湖上有睡莲,有云朵的影子,旁边有起伏的山峦,天使和仙女来问候你,你会甜甜入睡直到天亮,祝福天下所有的孩子。

清澈芬芳的笑容,天真烂漫的话语,矫健踊跃的小身体,她们总是带给我们那么多美好与感动,她们的存在,如细雨中的微风,露中的花,更如淡淡的月光,闪闪的星辉,她们的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成人世界的浑浊与僵硬。

小贝的绘本

04 让孩子买“苦”吃

孩子的游泳课是暑假前爸爸给他报的,我们一直比较注重孩子身体素质和运动习惯的培养,这点我和他爸三观比较一致。2岁多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带着她跑步弹跳,那两年我工作比较自由,每天下午或者晚饭后必须出去玩1~2个小时,户外活动不仅保护孩子视力发展,也开阔孩子的心胸。有时候我会跟她一起跑,也有时候会鼓励她和小朋友比赛跑,孩子天生是上进好胜的。刻意的给她找点苦吃,的确会增加她的耐力与韧性。现在的她虽然人小,但是跑的快,跳得高,坚持的时间也久。

我一直觉得,决定意志力的不是智力而是体力,“让孩子买苦吃”,“带心爱的孩子去旅行”,这些古话,无疑不都是通过锻炼孩子的体力而增强强孩子的意志力。

我钟爱了多年的一个作家庆山,在她的书里说,幼小的孩子也应该经常被带出去跟父母一起去旅行,经历交通工具的跋涉,旅馆的辗转,亲身经历这段路途的种种展开,当他看见父母与外界和他人的接触对应,会学到现实的交往,此时,父母待人处事的态度,孩子看在眼里,也会默默吸收。同时,对景物如何审美,对文化的传统如何讲解,都是给予孩子的学习。

孩子小的时候,我没有带她去很远的地方旅行过,因为自己身体不好,体力经常无法支撑自己的长途跋涉,更何况要照顾一个年幼的孩子。等她渐渐大了,应该会逐渐增加这种体验。

温情的一面和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严厉的一面要相互依存,取得平衡。

4岁半的时候我就开始让她学跳绳,跳绳一般在孩子6岁左右开始学。我为什么那么迫切的想让她学会跳绳呢,因为她个子很小,我想通过这种方法让她长高,这可能更多是我多余的焦虑。

之前关注百度贴吧的一个妈妈,因为孩子性早熟,医生说如果不进行药物干预,孩子身高应该不会超过150。她的妈妈怕药物有副作用,再三考虑还是决定顺其自然。当然这种顺其自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从孩子看完医生后,决定运动控制体重,抑制发育早熟。每天坚持跳绳2000个,拉伸10分钟,蹦床10分钟,除非生病发烧特殊情况。这样一坚持就是近三年,可想而知妈妈背后的付出了多少,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注意饮食的清淡均衡,帮助孩子合理规划学习和休息时间。现在孩子还不到10岁,身高已经155左右了。这个帖子每天都在更新,已经到Day900天。

我看了这个帖子,被这对母女锲而不舍的精神震撼了。觉得能为了一个目标坚持这么久很了不起,当孩子日后翻到这篇帖子,她会感同身受到妈妈那些年的用心良苦,这些和妈妈并肩奋战的日子,也会激励她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从一个小胖妞,到一个长腿高个的青春女斗士,身体素质更是像专业运动员一样棒。

这也是所谓的因祸得福吧。我也一直跟孩子说,人生的不确定性很多,你会遇到很多苦恼,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事情糟糕透了,但是你的态度不同,你应对他的措施不同,取得结果也会不同。有时候坏事也会变好事。

既要乐观,又要理性。乐观是你不会轻易因为眼前的坏局面而灰心放弃,不管不问,采取鸵鸟政策。理性是,如果你想改变,你必须得为你的焦虑做点什么,具体的,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坚持不懈的。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克服生活和事业上的难关,当你走过去回首这些槛时,你会发现也正是因为人生的这些蜿蜒曲折,才让生命变得奇妙无比。

而认识我的朋友也知道,我本身也是一个一直在争取的人

小贝现在跳绳已经很溜了,每个孩子的智能发育情况不同,不要与其他孩子做无用的攀比,不要用过多的规则去束缚他,只需要默默地守望,适时地鼓励。

“习以成性”,运动这个习惯希望一生都能伴随她她,新长出的幼芽,一时看不出太大区别,但遇到大风大雨时,根基是否茁壮就会立刻显示出来。

05 父亲的怀抱

孙俪在微博上吐槽,说邓超是她育儿路上的“绊脚石”,这当然是开玩笑,在平常的微博互动里,看得出来他们夫妻恩爱,教子有方。

小贝爸爸在她小的时候,也会给她喂奶{用奶瓶},哄她睡觉,大点的时候,陪她做游戏,带她出去游玩,在我累的时候给她讲故事,完成老师给家长布置的作业。也会给她买很多零食,当然这点我不是很赞同,但现在也不是特别的反对,我想这可能是他们之间特有的快乐,我体会不到,两个人一起躺在沙发上,吃零食看电视,也确实美好。

日本有一句谚语:“孩子是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的”,这可能是指在以前,父亲工作比较忙碌,担任育儿角色的一般是妈妈,在父亲忙碌的背影中,孩子不知不觉就长大了。现在的家庭经济情况相对比以前更富裕,孩子也更少,爸爸花在家庭事务与育儿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爸爸给予的不再只是背影,更多的是怀抱与笑容。

相比于我的急躁担忧情绪化,她爸爸更耐心温柔,悠然豁达,情绪也相对更稳定。对付孩子,他们有时候比妈妈方法更多,参与育儿过程中,收获的快乐越多,越能促进父亲承担更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有时候我失控,孩子逆反,相看两厌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就上场,发挥光和热。

孩子幼年时代,似乎看不到父亲的影响,但其实夫妻之间的谈话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看到一句话,一个带着丰沛感觉出生的孩子是来拯救这个家庭的,有了孩子之后,有上进心的父母会想把这个家变得更好,也会让彼此变得更有爱。稍微大点,父亲的作用就更加凸显出来,爸爸应尽量多了解观察孩子,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兴趣,多带孩子参与体力活动。

父亲的观念与格局,影响孩子看待世界的态度。对孩子来说,你不需要说太多道理,你只要做一个安静的人,不在他身边制造抱怨,指责,随意地评价否定别人,孩子的心地自然会清净,父母的共同陪伴,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父母的相处模式,也会是孩子日后恋爱,婚姻的缩影。

06 一个日本老人的育儿经

在庆山的书中,看到很多日本老人家守拙堂的育儿观点,觉得很受用。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从网上买来这本书,一是想从这本书里获得一些写作上的帮助,二来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一切教育的前提,是基于爱的滋养。淘宝店主给我打电话,说这本书已经绝版,现在在售的是影印版,问我介不介意。我说不介意。

“孩子是上天寄存在我们身边的宝物,养育孩子和上天和我们共同的行为。如果我们用这种态度,我们会更谨慎地,长远地为孩子考虑,而不会为暂时的表象所迷惑,我们会把自己的心放下来,更务实也会更享受。”

爱不是占有,更多地是理解与尊重。

相比于报多少个兴趣班,没有比让孩子保持“好奇心”更重要的了。好奇心是一切学习的动力,任何习惯的培养,最初都应该从简单的事做起,让他容易获得满足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此为开端,让他记住其中的乐趣,持之以恒,最终养成好“习性”。

现在小贝学的有绘画,思维课,英语,舞蹈,游泳,孩子对未来世界的憧憬是没有什么理由的,仅是这个喜欢,那个爱好而已。这些模糊的愿望,大点的时候,父母要慎重地帮助孩子取舍,选择正确的方向,不断精进。

相信孩子自身的潜力和无限延展的可能性,经常地,随时随地地为孩子一点点进步,表扬孩子,鼓励孩子,孩子好的行为,你看到了,肯定了,这行为一次次重复加强,最终内化成孩子性格的一部分。表扬孩子这点我觉得自己做的还是不错的,我的父母从小对我也是经常性地表扬,这大概也是我迷之自信的来源。

书中还提到,幼儿时代要注意“欲望,情操,知识”的综合教育,欲望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基因选择的结果,学习知识,渴望成功这些都是欲望的驱动,但即使有卓越的知识,缺乏对人的仁慈心,同情心,社会价值感这些情操,也不是拥有一个完整人格的人。

父母应该视孩子为天赐的恩惠,在孩提时期,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情操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要让其接受做人最基本的道理,特别是培养孩子对事物彻底理解的能力。

要经常练习日常的礼貌用语,扎实地用,让孩子在家庭中首先接受以举止,礼貌为中心的情操教育。

老人注重的是智慧,是“道”,而不是“术”。中国古代就有士大夫的“修身”之说,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我们在过分强调自由与平等的同时,几乎忘却了责任与义务。很多丢失的东西需要捡回来。同时也提到培养孩子一个宽容,平和,坦率的胸襟,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是必要的。

不挑剔他人的缺点,原谅他人的过失,对我们成年人也是必修课。

学会等待,对任何事都是重要的。等待是建立在理智与忍耐力的基础之上,当两者保持平衡时,等待的作用才会形成。

在孩子尚年幼的时候,忍耐力还没形成,对任何事物都会性急,父母自身也必须有足够的内心去坚持培养才行。在孩子培育过程中,要有长期的心理打算。

有时候我望着她睡着时蜷缩在一起小小的身体,会问自己:有什么好着急的呢?,陪伴她充分的过好每一天,剩下的交给时间。

在亲子乐园玩累了的小贝

日本老人这些朴实简单的道理,在今天一点也不显得过时,这本书应该放在床头常翻翻。

07 终身教育

对孩子幼儿教育的学习,也是我自己的终身教育。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种了一棵树,它长得不好,你不会责备它。你会观察它长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肥料,或多些水,或少些阳光。你永远不会责备树,然而你却责备你的孩子。如果我们知道怎么去照顾他,他就会像棵树一样长得很好。责备根本没有用。

我有数不清的缺点,最大的优点可能就是会经常地反思,反思怎么样更好地去爱,去成长。

我是一个理论派,常常是说的多,做得少,手的学习能力远远跟不上大脑。所以我的很多观点即使是正确的,但在身上我实行的效果也很差,更多的是,说的容易做的难。

可是孩子不一样,孩子是一张白纸,染成什么样的颜色是父母的责任。他们把父母的话视为真理,所以我超正的三观在孩子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她自律,认真,能吃苦,爱整洁,能忍耐,会等待。

她现在经常对我说的是,鞋子脱掉放好才进屋。刷好牙,杯子及时放回杯架。还会在我着急的说,你就不能等待一下吗?在我运动喊累喊苦的时候,对我说,你不要放弃呀,你看我虽然很累,还在坚持。我现在感觉她已经分分钟钟碾压我。这也侧面说明,我的话已经在心里发芽了。

孩子更多地时候像我们的老师,他们认知,学习世界的过程是智慧的开端。

当然她也继承了我的坏脾气,急躁,爱哭,玻璃心,情绪化,还有不懂得节制自己的心。疫情这段时间,小区里有很多摆摊卖玩具的,她要求我给她买,被我严词拒绝了,在外面我不多说话,任她发脾气大声哭闹试探我。晚上回家我会好好跟她捋一捋这件事,我说,我决定什么是你需要的,我才会买。克制欲望,延迟满足是需要从小学习的。

我动手能力之所以这么差,是因为我小时候基本没做过家务,一门心思在学习上,所以一直也是学霸的存在。为了不重复我的错误,我会带着她一起收拾,整理,让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自立能力也不是天生的,勤快,多做事,有眼力劲,功能性变强,到哪里都能创造价值,做什么工作都能适应,不用担心他收获不了一个幸福的人生。

今天的话题写的有点大,是我在带孩子中做到的,还有想做到的。当然很多话可能会让人觉得狂妄或者浅薄,纯属我自己的一些心得,毕竟是90后么。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希望你们或多或少会有所共鸣,有所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