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它是朋友,不要借给别人玩!请别再强迫孩子分享了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条新闻,5岁的小朋友毛毛带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去了公园,但是他的好朋友球球也想玩这个玩具,一个不想分享,一个对没有见过的玩具充满了好奇。年纪只有3岁的球球还没有征求他人同意的概念,直接跑过去抢了毛毛的玩具。毛毛发现自己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打了球球几下,拿回了玩具。球球的哭声让他们的妈妈寻声而来。对着毛毛大声说:“你都玩了那么久了,分给弟弟玩一会不行吗?”于是毛毛一怒之下扔了玩具跑开了。
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希望他们可以学会分享,成为一个拥有良好品格的人。所以我们常常都会听到家长苦口婆心或者大声要求,让自己的子女去分享自己手上的玩具。但实际上在孩子不愿意的情况下,这种分享实际上有些“强迫性”的味道!用这样的方式去让小朋友学会分享,不但不能够令他们学会慷慨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反而更容易适得其反!
“强迫性”分享对孩子的影响?
在孩子不情愿的情况下,强迫性的分享,首先很容易让孩子讨厌“分享”这件事,其次对于被分享孩子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强迫性”孩子去分享会给孩子对“分享”这件事建立一个负面印象。因为强制让孩子去分享物品或者玩具时,孩子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对于孩子而言,自己还没有玩够就突然被人叫停,本身就很不愉快,何况家长再要求孩子分享时经常会出现大声吼叫等情况,这些都会让孩子认为 “分享”是一个非常不美好的回忆,是一个不开心的过程……所以未来对于关于分享的事情他会更加的抵触和抗拒!只要没有人要求他分享,他肯定不会主动去分享!
其次,“强迫性”分享对于被分享孩子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被分享的小朋友而言,这样的分享也会容易让他以为只要大喊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连属于其他人的东西一样可以很简单的得到。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会去抢玩具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自己年龄较小,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对别人的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即便不能很快得到回应,但是也可以通过过激的行为,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分享其实是一个相当成熟的行为,首先要能理解别人的需要,更要懂得平衡情绪,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和引导才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分享姿势!
如何教孩子去学会真正分享呢?
要让孩子真正学会分享,除了避开“强迫性”分享外,还可以在生活中参考下面6种方法:
①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
物权意识只是培养孩子的“物权”观念,让孩子拥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帮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别人的物品。也就是在孩子学会分享自己物品的前提下,要知道自己所属的物品是自己的,有支配物品的权利。这里分享三个培养孩子物权意识的方法:
首先,要给孩子灌输抢和借的区别和概念,不能随随便便去抢和直接拿走。并通过角色带入的方式告诉孩子假定自己是被抢走玩具的人是怎样的心情。
其次,当孩子想要某个物品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告诉他们在想要得到物品的时候不是用的钱,而是需要经过同意,例如告诉孩子“你想要这个东西,要去问问哥哥愿不愿跟你分享,要得到同意以后才可以拿”。
最后,家长要多和进行亲子对话,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可以及时预防孩子在观念上出现偏差的问题
②尊重孩子的意见
家长要尊重小朋友才是玩具的拥有者,当碰到分享事件时,应该要先询问孩子自己是否愿意和小朋友分享。过问了孩子的意见后,给出适当的意见后,再告诉孩子分享的意义是什么,如果孩子确实不愿意,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帮他“解围”例如,当孩子不愿意借出玩具时,你可以和借玩具的小朋友说:“这个玩具哥哥,非常喜欢那或许现在还没有于够,你看阿姨再拿件玩具给你,你们一起玩好嘛?”
③孩子分享后适时的赞美和鼓励。
当孩子自己把玩具主动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妈妈要适时的给出赞美和鼓励,例如:你真乖,妈妈很高兴你这样做。”孩子得行赞美便知道这种行为是可以受到认可的,在鼓励和赞美之下,他自然会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适时的鼓励能够是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换位思考,当家长自己在做某些积极向上的事情的时候,都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的。所以在孩子做某些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可以适当性的给予孩子一些鼓励,让其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④多让孩子与不同的小朋友接触
平时多让他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多接触自然更容易出现分享事件,小朋友实践多了自然就知道怎么办了。当然实践中也少不了家长的引导,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更多的生活经验。让自己的孩子看看除了自己目前所接触过的世界以外是怎样的,和更多的小朋友接触,认识更多人。看看别人在礼让和分享中收获了什么。例如:当家中来小朋友做客时,正是孩子学习分享的最佳时机,父母可以请孩子照顾比自己小的Baby讲故事、一起共享玩具,赋予他责任感和使命感,借此方式让他跨过成长的门槛。与此同时,也逐渐能培养孩子去分享自己喜欢的物品。
⑤教孩子进行换位思考
在当自己的小朋友想要某个物品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去等待对方是否同意自己的要求后再去玩。这个时候可以告诉他,在自己等待想要物品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换位思考下,当别的小朋友想要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能不能和他人进行分享。
如果别的小朋友同意让自己可以共同分享想要的东西的时候,自己是怎样的心情。在下次别人要求自己进行分享的时候,是否可以共同分享这份快乐。与此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耐性和同理心。并且也要让孩子知道凡事要商量,孩子还小,也许不了解为什么看到喜欢的东西不能拿走,这时家长可以这样及时告诉他们:“如果你想要或者很喜欢这个东西,可以告诉妈妈,我们可以问问他愿不愿意借给我们,但是不可以直接去抢,如果别人帮你喜欢的东西抢走了你会不会不开心。”类似这样的对话可以让亲子之间,有谈和商量的余地。
⑥通过教育节目和故事引导孩子发现分享的意义
孩子在收看电视节目和听故事的过程中,可以生动形象的展示“分享”这件事情完整的过程。比起家长在实践中的口头引导能够更直观的将“分享”的思想灌输给孩子。
总结:别让孩子把“朋友”给别人玩!
最后我想说的是,玩具在我们眼里只是玩具,但在孩子眼里也许是重要的“朋友”,把“朋友”给别人玩,他们当然不愿意!
父母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孩子分享精神,但也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这样才不会出现“强迫性”分享的情况!
我们真正希望小朋友学会的,并非一有人有要求,他就得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是懂得在这个时候,用合理的方式去拒绝。同时小朋友在看到其他人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也能希望他能控制自己的冲动不会去抢走他人的东西。懂得用语言去表达自己,请求对方可以同意,这才是他们应该学会的待人处事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