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挑的食品达标了吗?真实检测数据告诉你:有两样正在坑娃
风靡育儿圈的儿童专用食品,号称是最适合儿童的,不过真的如它所言吗?
执笔:毛婷
编辑:刘一之
定稿:苏子后
有人说,带娃就是“带五关斩六将”,一路上会遇上各种各样的挑战,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陷阱中。
光从饮食上入手,就有颇多禁忌,许多风头很盛的“儿童专用食品”,表面披着“为娃好”的外衣,实际上却可能是花钱买罪受。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一板奶片=一杯鲜牛奶”?
上面的宣传语,很多宝妈们信以为真,以为奶片真能帮助孩子补充蛋白质,但事实真是如此?
相关检测带你了解真相:
浙江湖州安吉县市场监管局随即抽取了市面上比较常见的5种奶片,检测其中所含的总糖和蛋白质含量。
根据结果显示:这5款奶片的含糖量都偏高,且最高的一款达到28.5%,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成人与儿童最佳摄糖量25g。
再来看宝妈们最看重的蛋白质,是否如同商家宣扬的一样,200ml的鲜奶中蛋白质含量在7.52g,总糖含量为6.4g,而随即检测的这几款奶片,其蛋白质最低含量在7.08g/100g,总糖含量最低为21.4%。
这就是说,一片2g的奶片,如果要摄入和鲜奶同等含量的蛋白质,需要摄入53片奶片,但总糖含量会高达22.68g,远超于鲜奶。因此宝妈们最好擦亮眼睛,不要再轻信这些“智商税”。
对孩子有何危害?
小孩如果过度摄入糖分,会大大提龋齿和肥胖几率,还会因为甜甜的口感影响孩子正常的三餐摄入,无法获得足够营养。
这也是风靡育儿圈的儿童专用食品,号称是最适合儿童的调味品,不过真的如它所言,更加安全吗?
1、相关检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儿童酱油的生产标准,那么连生产标准都没有的儿童酱油又是靠什么生产出来的呢?
国内某知名检测机构选择了市面上常见的12款国内外儿童酱油进行检测,主要从营养指标、安全指标与鲜味指标进行检测:
其中2款检测出重金属砷、3款检测出甜味剂三氯蔗糖、2款检测出防腐剂山梨酸,而最让人大失所望的是,儿童酱油所宣扬的低盐根本不存在,因为其中的钠含量与普通酱油基本无差别。
2、儿童酱油不低盐
随机抽选的12款儿童酱油中有9款钠含量高于成人普通酱油,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建议:0-2岁的宝宝不需要额外添加食盐,这些平均钠含量达到1.025g/15mL的儿童酱油,基本一勺就到达了5岁左右儿童的摄入标准。
低盐有风险,宝妈需谨慎,可不要好心办坏事,让娃变成“咸宝宝”。
3、对孩子有何危害?
摄盐过多会加重孩子肾脏的负担,对肠胃消化也会产生负担,不利于其正常发育。
除了上面比较典型的儿童奶片和儿童酱油,儿童食品中还有许多需要家长仔细甄别的,比如儿童奶酪棒、儿童磨牙棒、儿童水饺、儿童饼干等,这些食物其实都有一定的“套路”和“陷阱”,宝妈们可要睁大眼睛看清楚哦!
1、看配料表
根据国家标准,所有的食物都需要在表面附清配料表,尤其是产品原料,一般来讲,排在最前面的最重要。
如果写的是鸡蛋、牛奶等天然原材料,就属于正常的情况,但如果把白砂糖放在最前面,就说明这是糖和水含量较高的食物,儿童食用的话摄糖量会比较高。
2、看包装放大的点
很多食物会将自己的卖点刻意放大, 以此迷惑家长忽略其他重要的成分,也就是消费套路常用的噱头,比如宣称自己无蔗糖,三个大字要溢出包装了,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兴起就买了,观察一下成分部分是否有添加安赛蜜、糖精钠等糖精。
在2019年12月评测的儿童零食外包装情况的数据统计中,研究人员发现:仅有15.93%的儿童零食会标注其适用人群(68.42%是国外进口,32%是国产品牌),但有24.52%的零食生产标准和普通零食一样,但包装上都用了“儿童专用”的噱头。
3、看不健康添加剂
食品中会有一些常用的成分,但并不健康,很多家长因为缺乏这方面知识被蒙蔽买了,但有些词汇还是要注意“提前避难”,比如反式脂肪酸、氢化植物油、人造黄油、奶精、代可可脂等,都需要了解。
6月15日《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实施,将儿童按照2-6岁和6-12岁分为两个阶段,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确定不同的营养素需求。
最关键的是儿童零食所使用油脂不应该含有反式脂肪酸,糖、盐、氯化氢和油等均有限值,且外包装不能够有突出尖锐物或者锋利处,食物口感不能崩牙齿,对添加剂和微生物指标都有了明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