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抱怨“我不会”,畏难怕事,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新学期刚开始,家长群的妈妈们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吐槽。

这个妈妈说,自家孩子做作业碰到难题就“绕路”,只愿意写简单的题目,遇到太难搞的,还要生气,急眼了作业本都能撕。就几道题而已就如此畏难,以后可怎么办啊!

孩子抱怨“我不会”,畏难怕事,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其他妈妈也表示认同,自己家的孩子也经常这样:兴致上来了要拼图,还没拼到一半就嫌麻烦放弃了;

攀比心理作怪,别人骑自行车自己也要学,买回来骑了没几次车子就丢在一边;

假期刚开始还按老师的话准备学习计划,没两天就没了……

这些情况还不是偶然出现,导致家长们既暴躁又纳闷:要啥给啥,天天捧在手心里鼓励,怎么这孩子就这么畏难呢?

其实这是宝宝们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跟孩子的性格没什么关系,多半是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出了问题。

孩子抱怨“我不会”,畏难怕事,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自我效能感”是什么——确信自己拥有能够达成目标的能力。

“橙王”褚时健,早期从政,三十岁因特殊原因下乡改造,时来运转下海从商,开创了一段“烟王”传奇,却在退休前期马失前蹄锒铛入狱,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的一生就此结束时,七十岁的褚时健白手起家,再创了“橙王”的传奇,如今80岁高龄的他已经成为亿万富翁。

褚时健就是自我效能感十分强烈的人,他对于自己从事的每一份工作都充满了信心,并不是盲目自大,而是确认过自己有达成目标的能力。

孩子抱怨“我不会”,畏难怕事,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所以说比起空洞的鼓励,激发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确信自己有做好事情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给孩子提供榜样作用

为什么大家都爱看励志故事?因为这些故事带给我们良好的体验感,让我们自己代入主角,觉得自己也能完成N多困难的考验,达成既定目标,这就是榜样带来的力量。

在孩子们心中,最开始的榜样莫过于爸爸妈妈,因此爸爸妈妈们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们讲述一些自己在低谷中战胜困难的故事,以此来鼓舞自己的孩子,告诉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跌倒了也是可以爬起来的,爸爸妈妈就是最好的例子。

孩子抱怨“我不会”,畏难怕事,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更多的鼓励孩子

鼓励包括很多,物质鼓励精神鼓励,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孩子需要的不是敷衍的、空泛的口头表扬,而是父母打心底里的认可。

就算没有其他条件,拥抱也是可以的,你的信任和认可,将会化为孩子前进的勇气,获得父母的鼓励,可以有效的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孩子抱怨“我不会”,畏难怕事,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通过真实体验树立孩子的信心

还是那句话,口头表扬不切实际,鸡汤灌多了谁都会烦,不如试试真实体验:不要树立过大过远的目标,把孩子的目光转移到他们目前能达成的小任务上。

总有家长觉得“你以后上清华还是北大”是玩笑话,其实孩子是会认真的,往往在他们懂事之后会发现,这个目标太远了,自己根本不可能达到,沮丧由此而生。

如果换成小目标呢?“这次考试比上次进步十分”,“明天被老师表扬”,一点一点的小事累计起来,孩子在不断的成功之后,建立起信心,最终克服掉畏难心理,有足够的自信去完成最后的目标,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孩子抱怨“我不会”,畏难怕事,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放弃拼图、放弃骑车其实都是小事,但是从小事中帮助孩子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是父母的大事。

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可以成为褚时健、成为大人物,但是父母仍然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让孩子意识到:

他们自己的潜力要远远超过他们的想象空间,只要相信自己,成功绝对不是什么难事。#畅谈家庭教育##育儿#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53 字。

转载请注明: 孩子抱怨“我不会”,畏难怕事,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