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从孩子出生开始,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得到家长的关注,比如何时会翻身、爬得好不好、会不会走。
年前,在早教中心听到两位家长聊天,说到之前孩子学走路的问题。
一个家长说自己进行了各种训练,还准备了学步机,但孩子就是走得不利索;另一个家长则说,孩子发展是有规律的,只要到月龄自然就会走了;这时有位家长搭茬说:孩子会不会走并不完全看月龄,要是肌肉足够成熟,家长环境也营造得好,自然走得就早。
这样五花八门的说法,家长也不知道说得对,谁说得科学了。
小区楼下遛娃的家长,见面基本聊的基本也是娃的发育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动作发育。
其实关于孩子的大动作发育,第三位家长说的比较对,既不可顺其自然,也不可过多干预,提供脚手架式的支持,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
01为什么要给孩子提供脚手架支持?
1、大动作发育与外界刺激有关
大动作发展有一定顺序,但每个孩子的发育速度不一样,这个取决于他们小肌肉群的发展。
大动作顺序基本上都是由上至下、由近及远。说白了,也就是孩子对头的控制要早于对胳膊和身体的控制,上肢先发展,然后再带动下肢,由先探索自己的身体过度到探索周围再到别人的身体。
但先头后脚这个顺序是不太固定的,科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8周大的婴儿,爸爸妈妈不停地用玩具捏出响声,分别在手和脚的位置重复,结果这个孩子的脚更灵活地够到了玩具。
这是因为他的腿脚受到髋关节的限制较小,不像上半身受到肩部限制大。
由此可见,孩子的大动作发展顺序,也与外界对于他们身体的刺激有关,除此之外还有身体肌肉的发展程度,和对探索的渴望程度。
婴儿发展运动能力不仅仅是单一的动作,而是整个运动系统配合完成的,每个动作都需要有所关联,要经过配合训练包括外界环境刺激才能达到均衡发展。
比如让孩子翻身,要有上肢和下肢的共同努力,还要经过头部的配合,才能完美实现。
如果孩子想跳起来,需要做蹲、起身、膝盖用力、方向控制、起跳、落地、下蹲再起身一系列动作。
大动作做好,不要只知道顺其自然,家长创造适宜的环境给予刺激,会给到孩子一定帮助。
2、大脑中枢神经控制行动
从遗传性角度来说,孩子的运动能力受到大脑中枢神经的控制,何时会爬何时会走,都是大脑发出的信号。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遗传代码,家长不要把自家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较,即便别人家孩子运动能力强一些,也是大脑中枢神经发出的信号强。
只要孩子在正常的成长发育范围内,都是可以主导自己运动能力发育的。
蒙台梭利曾说:孩子拥有运动天赋,这种天赋还在不断发展中,让肌肉发展起来,开始慢慢趋于互相的协调,身体神经连接也会很自然地达到和谐状态。
因此,家长也不要过度干预,只要在孩子需要发展时给予帮助就好了。
中庸和有效的做法,就是给孩子提供脚手架式的支持。
02大动作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1、有利于大脑发展
家长会发现,孩子小时候都喜欢重复性动作,从咬手开始到翻身、抓东西、扔东西,孩子每天都能做上几十遍。
这是因为,如果这些动作不重复做,练习得不够,孩子就不会学会这些本领,不能刺激大脑突触,记下做每个动作的步骤。
当孩子熟练掌握了这样的动作,就会停止或者变换新的玩法,让自己开心。
孩子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大脑也在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如何尽快学会这个本领。
就像有的孩子一岁半左右总是愿意玩门把手,不停地开门关门,他们是在不断地训练自己的手臂力量,结合着腿的前后上步,学会开关门的本领。
通过运动,他们可以不断地接触各种材质的物品,丰富探索,刺激各种感官,让大脑更加灵活,充满智慧。
2、建立自信心
大动作为什么会和自信心联系在一起呢?很简单,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家长准备了新玩具,但孩子不会爬,根本就碰不到,他又怎么探索呢?
如果在几个孩子中,只有一个运动能力不足,其他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拿玩具,这个孩子心里多少也是有点小失落的。这样就会让他们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比别人差点什么。
当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动作完成一件事,就会觉得高兴、自豪,这时他们的内在潜力会被激发,更愿意接受挑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的事物。
3、增长认知和技能
孩子通过完成一系列动作,能够弄明白因果关系、个体永久性。
比如孩子拍打拨浪鼓,就知道是自己的拍打动作让拨浪鼓发声;当他学会了投掷动作,就会知道自己的动作可以让手里的物体离开,可以扔远也可以扔近;当他们遇到困难,就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和情绪以及交往能力结合,更好且完整地成长。
03如何给孩子创造脚手架式的支持?
1、创造适宜的环境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小,就只会让孩子在床上或者在有围栏的爬爬垫子上运动,这样无疑限制了运动发展。有的家长还会因孩子走得太快,或总愿意跑,准备一个手环拴住孩子的手腕,结果也是一样的。
在孩子每一个运动发展阶段,家长都要准备适宜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发展。
如此,孩子自然就会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做事,那些经常躺在床上、运动环境受限的孩子,行走能力也会晚一些,有的孩子甚至两岁多走得还不利落。
从运动开始,孩子就会习得运动的规律,更好地练习,如果没有发展或者受限,这项能力就会停止。
2、引导并给孩子做示范,不要过分干预
家长引导孩子运动的过程中,不要总觉得有自己的帮助孩子就能学得快,最好的方式是给予他鼓励,帮他自主发展运动能力。
当孩子探索运动能力时,积极和他一起练习,引导他的动作。
比如孩子爬行时,家长不要说“别碰着,或者是慢点”,而是“你在爬”或者“爬过来”。
如果孩子已经学会了爬行,家长就要引导孩子进行爬坡或者障碍爬行,让孩子更好地用身体运动解决问题。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运动的规律,不要超前,也不要总是干预过多。正确的方式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孩子够一样东西时不要代劳,准备一些工具或告诉孩子如何做就好,这样孩子才会真正习得本领。
发展孩子的运动能力,应该有规律、有耐心,让孩子在规则下更好地进行。调动起孩子的主观意愿,提供必要的支持,才是负责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