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要想健康,就得改掉这几个坏习惯

由 申屠仲舒 发布于 健康

1.不要等到饿了才吃饭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饿的时候吃饭才吃得香,营养也会吸收地更加充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饥饿感主要来自于脑垂体及下丘脑的相关刺激和胃的收缩。科学证明,在人吃完饭后的四五个小时后,胃中的食物就会完全消化干净,之后食物若是得不到及时补充,人体就会以“燃烧”脂肪等其他方式为机体中各种生命活动的进行提供热量,这时人还不会感到饥饿。但是当饥饿感突然来临时,说明胃里早已空空如也。长此以往,胃壁及胃黏膜组织就极易被分泌的胃酸“自噬”,势必造成对胃部的损害,影响人体健康。

2.吃饭时不可读书看报

有的人认为吃饭时读书看报是对世间的充分利用,其实,这种做法对身体健康有害,得不偿失。吃饭时,消化系统的运转需要大量氧气和血液的帮助,如果此时读书看报,会导致大量的氧气和血液仍汇集在脑部,消化器官的血氧含量就会相对减少,这样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的出现。

3.食物不宜过热食用

许多人都喜欢趁热吃饭,认为这样吃的痛快,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人的肠胃是敏感又脆弱的,尤其是肠胃黏膜易于受到各种伤害。口腔能承受的温度,肠胃却未必承受得了,食物过热食用很容易对肠胃造成灼伤,损害胃功能,并引发消化道疾病等,其中又以食管疾病的发病率最高。而且,食用温度过高的食物也会使头部汗腺受到刺激,容易导致脱发等问题的出现。

4.吃饭时狼吞虎咽有害健康

不少人由于时间紧张,所以在吃饭时总是狼吞虎咽的,实际上这种习惯对健康的损害是很大的。研究表明,吃一顿饭的时间应当保持在20~30分钟,吃一口饭在嘴里要经过20次以上的咀嚼,才最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如果吃饭狼吞虎咽,必然会减少食物在口腔中的存留时间,食物无法经过充分咀嚼和唾液淀粉酶的分解就直接进入胃部,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问题的出现。另外,由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得不到有效吸收,久而久之,人就会因为营养不良引发各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