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斯登原则:放下“家长权威”和孩子交朋友,进退有度进行沟通
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自觉进入一个误区:家庭交往中,父母是绝对的“权威”,孩子一般必须服从于家长的安排,因为从父母的角度来审视孩子,大人的考虑更趋向于周全与完善,对孩子的要求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一般这种家庭模式,会自动将亲子关系归为“不亲近”一类,因为家长的严格,使得孩子不敢也不愿去亲近父母,长此以往,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就会变得十分冷淡,甚至随着时间的构建,形成一道又高又厚的墙壁。所以说,孩子主动的去回避家长偶尔投来的亲情,也成了必然结果。
关于“蓝斯登原则”的实质:蓝斯登原则的实质就是“进退有度”。好比当一个人不断的向上爬楼梯时,一定要时刻保持楼道的整洁干净,以免下楼梯时会不小心滑倒。
为人处世是一门学问,当在与人交往,处理关系时可以宠辱不惊、张弛有度、进退适当时,在为人父母后就可以在维持与子女的亲子关系时游刃有余。
而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社会当中,如若家长意识过于强硬,规定好条例,不允许孩子有自由发言权、决定权,因不信任孩子而将事情包办一身,那么孩子的生活将来一定会长时间处于昏暗之中。
当父母开始学会以孩子的快乐为重,而不是一味地管教他们,那么亲子关系将会被经营的更加和谐。
对于“蓝斯登原则”,家长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呢?与企事业中上司管理员工的模式相类比,如果上司“崇尚”剥削制度,为其工作的员工就不能受到平等的待遇,自然工作的热情也被打消了一半,这与父母对孩子施加的权威形式的教育类比相似。尊重孩子的思想是每个家长都应该首要做到的事情,因此,通过该原则,为人父母可以从中得到这些启发:
一、可以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
孩子是非观的形成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而在这过程中,对孩子起到首要影响作用的人物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可以隐隐透露出自己的是非观,而这也会悄悄的影响到孩子,但是家长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将孩子的想法一概而论。
在教育孩子时,对给他们预留出一些空间,用相对宽松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多进行自己思考,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总结是非观,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能力一般会随着孩子的年龄与人生经历增长,这时家长就应该立刻意识到:不能再用自己惯用的法则来约束孩子的行为与思想了,相反可以通过某种方法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譬如,给孩子抛出一个问题,让他们自行思考,时间久了,孩子不仅会变得十分有主见,还能拥有很强的自我分析能力,以及遇事冷静的态度。
二、与孩子进行平等、有效交流沟通
孩子之所以与家长有代沟、冲突,主要是因为家长经常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和长辈视角来要求孩子,即便是正常谈话,最终也会因为其背后的“不平等”而不欢而散。
譬如当孩子没考好时,被家长叫过去,准备一次谈话,但当父母自身用教导和俯视的态度观察孩子的成绩和态度时,就会将谈话推入到一种僵局当中。
有些孩子天性活泼开朗,乐于与父母进行沟通,而面对家长的某些不正确的态度,这些孩子也会有勇气与其“对峙”,而许多性格内向的孩子,不会也不敢对父母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又因为父母并没有将自己放在与其平等的位置上,自然也很难对家长敞开心扉说亮话。
而这时父母最应该的是,放低姿态,与孩子平等的,面对面交流,用一种朋友的语气和态度,与孩子进行一次灵魂上的沟通。
比如家庭事务中,让孩子尽量成为商讨的一员,每周开展一次家庭小会议,多与孩子交流,彼此要在某些事情上形成共鸣,如果实在有分歧,家长也要重视着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三、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
每个人的内心都建筑者一所心灵城堡,而里面一般住着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般父母是不会被“邀请进入”的,这就相当于孩子心中的精神世界,很难接受大人的“入侵”。
因为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最关注的除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外,就是学习情况了,当孩子某次考砸,温柔的父母会帮助孩子耐心分析错题,脾气暴躁的父母会直接训斥到孩子头上。
因此常常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想法,生活上同样需要关注和引导。如果他们感受不到父母来自精神世界的关爱,会让他们主动封闭自己的内心,即使有什么心事也不愿意和父母诉说,这样的相处就是低质量的了。
所以,父母应该怎样正确的与孩子沟通呢?一、学会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世界
无疑,孩子眼中的世界与成年人所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孩子还是涉世未深的“小白兔”,外面的世界在他们看来是阔大而又美好的,而家长的观点却是大相径庭,也因此,孩子与父母在进行沟通交流时会产生很大的障碍。
而孩子因为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往往无法理解成年人世界和观点,这也是他们无能为力的,但是作为父母 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行动:
将自己置身处地于孩子的立场,用孩童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并甚至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孩,只有这样才能拉进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彼此之间产生许多话题。
就好比,幼师在照顾小朋友时,都惯用小孩子的语气与之对话,就像“哇,你画的小老虎真漂亮,你真棒”等等鼓励性的话语。久了孩子就能主动与家长交流。
二、多一些耐心给孩子
孩子在身心各方面都未发育成熟,而在探索的过程中总会犯下大大小小的错误,这时的父母不能火急火燎的批评孩子,这样会压制孩子的想象力与好奇心。
对孩子有耐心,首先就是要意识到,不能够一味的强调孩子要”听话“。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教育孩子并不是说,让孩子一定要做一个听大人话的孩子。
孩子可以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毕竟人无完人,但是决不能硬性要求孩子要做到完美。
当孩子在求知过程中,有了父母的陪伴,自然就拉近了与父母的关系,与家长随意交流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三、放下“尊严”,还给孩子自由空间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对方尊重,并且平等的看待,父母亦是如此,若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板着脸,展现给孩子一副严肃的面孔,那么孩子看了都觉得恐惧,更别提主动要求沟通交流了。
所以说,所谓的亲子关系,是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友人”关系之上的,这并不是让孩子忘记对父母必须给予应有的尊敬,但是父母也应该放下“尊严”,即在孩子面前摆低姿态,
当彼此处成朋友关系后,沟通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而对于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当然也是出于孩子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需要有独立思考、自由发展的余地,如果这些“私人领域”家长都要去干涉,那么孩子肯定就会刻意去排斥家长好的或者坏的干扰了。
所以说,不要总觉得孩子不够亲近自己,在抱怨孩子之前,家长们一定审视清楚自己的行为与过错。
上述这些只是一点心得和想法,让每个孩子都充满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做父母的能够注意方法,对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及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调查,并做好了详细的记录,使我们就对孩子成长过程有了一个全面了解,就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不仅是一个身体健康,也是一个愉快、大胆、主动、自信、容入团体、不怕困难的孩子。感谢大家对我们的知识,更多的育儿知识和咨询可关注爸妈起跑线服务号,下期同一时间再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