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药厂借中国古方小柴胡汤,登上财富巅峰,为啥最后以悲剧收场
日本有这样一家药企,曾经凭借着中国古方小柴胡汤创下了收入奇迹,登上财富巅峰。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古方,这家公司走向破产,悲剧收场。
这家公司就是日本顺天堂公司。为何成败皆取决于一张古方?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家公司背后的故事。
日本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中医也当然包括在内。日本通常将中医药学成为汉方,历史上也曾盛极一时。但明治维新后,日本极端地推崇西方文明,信仰西方医学,因此汉方发展陷入了困境。此后汉方没落,西医兴起。
转机出现在上个世纪70年代。顺天堂是日本津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母公司创始于1893年,是日本最大的汉方药企,长期占据日本汉方药品市场80%左右的份额。
可谓是背靠大树好乘凉,顺天堂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根据中国古方小柴胡汤,研究出小柴胡汤颗粒,并申请了专利。随之而来的是汉方医学专家的一篇论文,针对小柴胡汤颗粒的药效进行了详细论述它的\"好\"。
这篇论文为小柴胡汤颗粒的使用提供了背书,加上媒体的推介,小柴胡汤颗粒的使用范围迅速扩大。日本医师和药剂师开始广泛使用小柴胡汤颗粒,并成功带动起其他汉方药品的发展,日本社会掀起一股\"汉方热\"。
汉方制剂风靡一时,备受追捧,随之而来的就是汉方药企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占尽先机的津村制药更是迅速攀上了财富巅峰。
津村制药的高光时刻出现在1992年,当年公司的销售额超过了1000亿日元,而小柴胡汤颗粒贡献了其中三分之一的销售额。公司的每股股价更是超过3000日元,一时间风头无二。
但是高峰很难持续,随之而来的往往都是低谷期。从90年代开始,陆续有汉方医学专家的论文开始探讨小柴胡颗粒的弊端。其中一位专家学者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小柴胡颗粒的滥用会导致间质性肺炎,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他们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位慢性肝炎的患者,在三年的时间内,一共服用了7.5公斤的小柴胡汤颗粒。
要知道每包小柴胡汤颗粒不过5克,这也就意味着这位患者服用了1500包颗粒。当时日本社会对小柴胡汤颗粒的滥用由此可见一般。
此事一出,引起了社会巨大的反响,日本民众意识到自己经常服用的药物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时,都强烈谴责小柴胡汤颗粒的生产厂家——顺天堂制药公司。
舆论哗然,日本政府也不敢轻视这一问题。日本厚生劳动省先后数次发出紧急通知,提醒医师、药师要慎用小柴胡汤颗粒。政府发声对于民众来说,显然是非常有冲击力的。官方对于小柴胡汤颗粒的观点立即扭转了民众原本的看法。
日本政府对小柴胡汤颗粒的使用发出多次提醒后,民众开始抵制小柴胡汤颗粒的使用。顺天堂多年以来的营收支柱坍塌,并且面临巨额赔偿问题。所以,顺天堂迅速跌下神坛,积攒的财富也迅速烟消云散,高光时刻成为历史,并最终于1997年宣布破产。
子公司的破产也牵连到母公司,津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也元气大伤。2001年,津村制药的股票价格仍然处于谷底,不足300日元,下降幅度超过90%。
顺天堂从繁荣到衰败也不过二十余年的时间,但这家公司带来的影响却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消失的。它的破产对母公司造成的影响暂且不论,甚至改变了汉方西化的整个进程,带给了人们许多教训和启发。
顺天堂真可谓是成也柴胡,败也柴胡。这家公司靠着张仲景的一张古方,在90年代就赚得盆满钵满,但高峰时刻并没有持续下去,最终又走向破产。网上有很多传闻,说顺天堂的社长津村昭也因此锒铛入狱,但实际并非如此。
津村昭并不是因此入狱,而是假借母公司的名义,非法向银行贷款70亿日元,损害了多家公司的利益,被判处\"特别渎职罪\",由此入狱服刑三年。
但津村昭的非法行为发生在1993年至1994年之间,正是小柴胡汤颗粒刚刚被爆出会导致肺炎的时候。
也许正是销售业绩严重下滑,顺天堂经营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津村昭才会选择非法贷款,试图度过难关。但他的行为不仅没有挽救公司,反而将自己送进了监狱。
母公司津村制药股份公司虽然也险些破产,但最终还是走出困境。日本社会逐渐能够相对客观地看待汉方制药,因此汉方药品的市场也慢慢回归正常。
时至今日,津村制药仍然是日本最大的汉方制药企业,也是最大的汉方药品出口企业,市场份额保持在80%上下,仍然是行业龙头。九死一生过后,目前津村制药有百余种汉方药品,仍专注于汉方研究。
医药企业每年都需要在研发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每一种创新药品的专利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药物是用来治病救人的,这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是成果的体现,也是风险所在。
一旦药品出现问题,那么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就会出现危险。所以医药企业理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对自己生产的药品负责,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利润。
日本小柴胡汤事件是中医西化的一个典型例子,因此至今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有学者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当年小柴胡汤颗粒致死案件是药物使用过量、药品相互作用、患者身体状况等多重因素导致的,可以说是科学的巧合。
虽是巧合,却给社会敲响了警钟,无论何时,药物的使用都应该慎重再慎重,毕竟这关乎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