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家张载有名言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无论是深谙教育学、心理学的学校教师,还是谆谆教诲、望子成龙的父母家长。教育,对于很多人来说所赋予的意义远不止识文断字、学好数理化这么简单。教育是作为一个文明之邦的精神与传承。
中国的孩子很辛苦祸起于谁?中国的孩子,相比较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孩子都要辛苦,辛苦于繁重的作业,辛苦于各种培训班,辛苦于被父母给予了太多"教育的意义"。
但是中国的教育很成功。同时也给予了中国的孩子们,最为辛苦的童年和最为严苛的竞争环境。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却有着最为勇敢与坚韧的品格。
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广东中山基础教育论坛上有这么一句话说得挺好。他说:"我们的教育很变态,我坚决反对望子成龙。"
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不能太功利,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肩负着改变门庭的重任,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该以精英教育的方式成长,他们都应该享有自己的成长心路与青葱岁月里面的负重前行。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提倡为学生减负。
但是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却逆向的为学生与家长灌输着竞争的观念,甚至肆意渲染和夸大中国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其目的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兜售相关的课程。
一些学校的老师也对此津津乐道,认为让学生陷入不必要的攀比与竞争之中,对于学生也是厚此薄彼。在学校里面教学很随意,伴随而来的却是推荐家长们参加各种补习班。
一些盈利性质的教育培训机构和补习学校,正在不断的将中国的教育商业化,国家三令五申依然难以遏制这种趋势。教育正在被一只贪婪的推手,推向变态的深渊。
"教育求稳 资本求快。"商业化的教育观念,对于我国教育的改革盛大程度上起到了负作用。
中国现行的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句在我们小时候就听得两耳起茧的话,似乎被所有人都遗忘了。尤其是我们的下一代,是否还能记得这句话所赋予的真切含义。
教育究竟是为何?难道学习第一,成绩第一,考试第一就真的可以在社会会上获取资源第一吗?并非如此。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划分一个人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同样知识的多寡也不是划分品德的标准。
正如约翰纽曼所说的那样:"知识是一回事,美德是另一回事。好意并非良心,优雅并非谦让,广博与公正的观点也并非信仰。"
随着社会的逐渐富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中国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中国人更多的应该是找寻生存于世,我之为人的意义,而不是渴望着在大学毕业之后如何找到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
这里不是否认社会财富对于个人与家庭的意义,而是必须明确一个点,即收入水平的高低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其实没有直接的关系,正如知识带来不了美德、良心与优雅。
先立心,后立命那么教育该是什么?正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此便将教育划分为四个层面。即哲学层面、社会层面、学术层面以及国家层面。
哲学层面来说,教育是教会人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说,认识自我与认识世界在成长阶段学习似乎不那么经济。但是作为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在学习阶段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不能正确的对待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从这个意义来看,心灵的建设首先应当优先于能力的建设,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意义乃是教育的基础。
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可能有正确的方法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之后才可能对于未来有正确的规划,这似乎成为了现在很多孩子所极为欠缺的一点。
当一个个体最终能够正确的处理我与世界的关系之后再去看待未来的规划,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在此之上才会有第二个层面的意义。
先立心再立命,与古人所言的"修身齐家"大体一致。有了正确的世界观,自然也就有了正确的方法论。明白了我只为人的意义自然也就知道了自己将要去哪,自己该做什么。也只有如此才能从内在迸发出真正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动力。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做到内心澄明、如如不动。如此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那么教育才是一项对于普罗大众都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国家从1986年4月开始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所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也正是向着这个方向所做出的努力与尝试。
当然,如果说教育的第一第二层面都是在说个人发展,那么教育的内涵未免也太过狭隘。就像是"横渠四句"里面的后两句一样"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解决了个体的发展之后,站在国家层面看待教育,则要具备发展性的眼光。
在这里考试对于个体与社会的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来。这不是一场优胜劣汰的淘汰赛,而是一场寻找自身定位以及为国家寻找学术人才的定位区分。将适应于学术教育的人放到本科进行教育,将适应于实践应用的人才放到高职专科院校之中。如此才能做到人人有参、分工明确的教育方针。
最后,写在此文末。中国的教育创造了世界前所未有的成绩,今天的中国基础教育水平领先于世界。
中国的高考制度也为国家选拔了许多适应于科学文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让许多并不擅长于学术的人拥有了在社会上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
其实变态的不是中国教育,而是残酷竞争之下扭曲了对于教育的认识。望子成龙的心理源于中国父母对于子女未来的责任与期盼,可不要忘记若不立心,何以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