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出院2个月后复阳,半年11例入境人员隔离解除后核酸阳性!清明节即将来临,一定要注意
最近,发生了1例境外输入感染者复阳的事情。马上要到节假日了,这也提醒我们,疫情防控不能松懈!
贵州:一例康复者出院2个月后复阳
3月27日贵州省卫生健康委通报,贵阳1例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康复期核酸阳性,目前已筛查1000人。
具体情况如下:
李某某,2021年1月4日在南非某医院进行新冠核酸鼻咽拭子检测,1月6日检测结果阳性,随后进行隔离治疗。
2月1日,李某某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后解除隔离,于2月24日由南非回国,2月25日落地深圳后进行集中隔离。
隔离期满14天后于3月11日乘CZ6372航班自深圳返黔,3月12日由社区工作人员接回家中开展居家健康监测。期间,3月18日其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3月25日李某某再次采集核酸样本,检测后结果显示呈弱阳性。
3月26日,经白云区医院、白云区疾控中心、贵阳市疾控中心、贵州省疾控中心复检后,复核结果为阳性。经专家会诊,李某某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输入型)康复期(核酸阳性)。
按照贵州省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规定,李某某3月27日已被转送至省将军山医院。其于2021年1月6日在南非新冠核酸检测阳性,2月1日核酸检测阴性,之后在南非4次核酸检测和回国后4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目前血清IgG抗体阳性,IgM阴性,新冠核酸检测阳性,无任何新冠相关临床症状,肺部CT、血常规等均正常。
截至3月29日12时,已排查李某某在贵州省密切接触者27人、次密接者77人,扩大搜索筛查896人,采集相关环境样本85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相关人员均已按防控要求落实管控措施,相关场所均已进行消杀。
半年11例入境人员隔离解除后核酸阳性
据健康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10月以来,半年内至少有11位入境人员在解除14天集中隔离后,出现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情况,其中有6人在隔离结束后7天之内被检测出核酸阳性。有1例病例在解除14天集中隔离后29天确诊。2020年12月8日成都报告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该病例2020年8月曾在英国确诊新冠肺炎,隔离治疗后,于10月27日自上海回国。入境后即在当地集中隔离。11月10日隔离期满,核酸检测阴性,11月15日返回成都后即接受居家隔离,11月17日解除隔离。12月7日因长期患有咽炎前往华西医院就诊。12月8日,因发热,咽部不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胸部CT检查结果异常,诊断为确诊病例。
2020年11月29日从韩国返回辽宁的老太太还引发了27名关联病例的感染。据沈阳市卫健委通报,该病例在解除入境隔离10日后确诊新冠肺炎,期间曾多次乘坐出租车,赴派出所办理户口,去商场、超市购物,还曾4次前往医院就诊。
目前,我国继续对所有入境人员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的政策,疫情较严峻时,部分地区还采取了“14+7”或“14+7+7”的模式。但偶尔出现解除集中隔离后核酸检测又呈阳性的境外输入病例或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仍引发公众担忧。
集中隔离14天足够吗?需要延长吗?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在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入境人员在核酸阴性隔离结束之后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并不是境外输入病例所特有的。出现这些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每个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后的临床表现不同,所以出现有时候阴、有时候阳的现象;另外一方面,还取决于采样质量,采样部位正确、采样操作规范,采到阳性标本的可能性就会大。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首席专家吴安华主任医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14+7”或“14+7+7”的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解除隔离后入境人员再次核酸阳性的风险,但未必需要在全国推广。隔离时间长短是按照新冠肺炎潜伏期长短来确定的,解除隔离后又核酸阳性并确诊情况仍然是个例,各地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隔离政策,是否需要全国推行21天集中隔离,还需要考虑经济性和人性化等多方面因素。
吴安华还指出,一方面要继续落实核酸采样与检测的规范性,提高采样与检测的可靠性与准确率,同时需告知刚刚解除隔离后需要流动尤其是采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一定的要求,强化他们的防护意识,比如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若必须乘坐的话,需全程戴好口罩,并尽量避免和其他乘客接触、交谈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病例在核酸检测呈阴性的情况下,仍然具有传播能力,这也再次提醒公众,虽然不必过度担忧,但在公共场所仍然要注意个人防护,切勿掉以轻心,相信疫苗的推广应用能够发挥保护易感者作用。”吴安华说。③
无论如何,告诉我们2个道理
1. 接种疫苗很有必要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3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苗本身有预防感染的作用,也有预防发病的作用,还有预防重症的作用,包括预防死亡的作用。接种疫苗的作用就是预防发病、预防重症,阻断疾病流行,让大多数人的健康得到保证。接种的人越多,建立的免疫屏障越牢固,接种的越快,也就越早一天形成免疫屏障。
此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3月24日在武汉参加活动时也谈到,目前发达国家在快速完成接种,一旦他们完成了新冠疫苗的接种就会重新开放。当世界上的大经济体如美国、欧盟国家、日本等等都重新开放后,如果我们国家继续关闭,那么给经济和大众心理造成的影响,会远大于新冠病毒带来的损失。
当国门打开,还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就会吃亏,去到哪里内心都会非常担心。
2. 康复期复阳情况很少,传染性也低,但防护还是要做好
据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在康复期出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有三种可能:一是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二是体内病毒又重新活跃起来;三是再次感染。
在我国新冠病人康复期随访中再次出现核酸阳性的比例约为5%左右。病毒核酸检测是检测病毒的片段,检测出阳性核酸片段并不代表检测出活病毒。
由于大多数病人康复后会产生抗体,血液里产生的IgG抗体增高,抗体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这时候,体内病毒都会失去活性,传染风险也较低。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指出,康复期检出病毒核酸阳性大多数应该是检出病毒核酸片段而不是病毒本身;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该种情况不具备显著的临床意义,在流行病学史上不会引起大面积爆发。①
不过,即便是这样,防护也要做好。勤洗手、少聚集、多通风、戴口罩。尤其是以下这些被大家忽略的防护“盲点”:
1. 使用公共厕所期间全程正确戴口罩。
2. 在电梯(厢式电梯)电影院等环境相对密闭、人员密集的空间必须全程正确戴口罩。
3. 佩戴口罩时,口罩要完全遮住口鼻,不要露出鼻子。
4. 佩戴口罩期间,不要随意调整口罩,更不要用手触摸口罩外面,以免污染双手。如用手触碰,要及时清洁双手。
5. 佩戴口罩前、脱除口罩后,应做好手部卫生。
6. 触摸电梯按钮、栏杆、座椅扶手等各公共物品表面后,应及时洗手。
7. 改掉总喜欢摸鼻子、揉眼睛、托下巴的习惯,尤其是用未清洁的手。
8. 改掉不用公筷的习惯。
9. 洗手应做到7步洗手法。
图来自中国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