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前段时间朋友和我聊天,在询问了陪娃写作业的一些问题后,她突然感慨道:
当妈妈好烦恼,孩子小的时候一堆养育问题需要解决,等孩子大了,又要开始操心教育问题。
感觉自己像是个救火的,孩子遇上什么难题自己就得去费劲找答案。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有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只要父母遇上了养育难题,按照这个方法去找答案,问题就总能解决?就好比万能钥匙一样,一把钥匙就能解开多道难题?
我回答说,还真有。
其实朋友说的是育儿上“术”和“道”的问题。“术”指的是各种解决办法,而“道”则是推出这些解决办法的原理。
不是我吹牛,养娃路上父母遇到的所有难题,按照两个原则分析,都能找到答案。
原则一:孩子身上出问题,原因要从父母身上找
某个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家庭里,当孩子出了问题来找心理医生,往往意味着整个家庭都出了问题,他的父母问题更严重。
孩子身上如果有种种“毛病”,小到咬指甲说脏话骂人,大到厌学逃课、情绪抑郁。那么一定是整个家庭都出了问题。
要么是父母其中一方状况不对,要么是亲子关系的土壤——夫妻关系不和。
有位妈妈曾经特别苦恼地问我,自己为了孩子放弃工作,在家带娃三年,结果孩子上幼儿园后老师说孩子特别没有安全感,而且十分胆小不自信,她不明白,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孩子为什么还这样?
聊了之后我发现,这位宝妈的情绪很不稳定,有轻度抑郁的倾向。她告诉我,当她说什么孩子不听时,她会突然发火,拍桌子能拍得手掌疼,孩子就会吓得哇哇哭。
我叹气,这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根源——妈妈突然的情绪大爆发,成了导致他战战兢兢的引雷。
至于孩子不自信,是因为妈妈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很少表扬和鼓励娃。
如果觉得孩子社交能力差,父母不妨想想,自己社交如何,给孩子创造条件了吗?觉得孩子悲观、自暴自弃,不妨想想自己是不是近段有什么不顺,把这种情绪带回了家里?
原则二:想让孩子做到什么事,父母要先做到
这个原则适用于父母的很多问题,比如“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孩子总玩手机怎么办”“孩子不爱做家务,特别懒是为啥?”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总是做不到某事,可以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先做到了。
我一表嫂知道看书对学习有好处,就天天逼着孩子去看书。但越催孩子越不动,表嫂为此生了很多气。
我建议她先拿本书看起来,表嫂很诧异:我都十几年没摸过书了,还看什么书?
事情不了了之。
后来她又一次问我,我还是原话,这次她下定决心,自己也开始拿书看了。虽然表嫂拿的是杂志,而且有时还偷偷藏个手机在书页里,但小侄子显然受到了影响,也开始拿书过来靠着妈妈坐了。
这个原则的底层逻辑是:孩子的习惯是家庭氛围熏陶出来的。如果家里没有一个成人那样做,孩子又怎么可能自然习得某种习惯呢?
有些家长说,这太难了,难道我作为父母,就不能有自己的生活了?一切都要以给孩子树立榜样为首要任务?
父母当然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也不必非得为了孩子而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但要注意,如果你自己都没有做到,就不要强求孩子做到了。不然对孩子也不公平不是吗?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懂养育懂心理,也关注宝妈自我成长和家庭经营,力当妈妈们的贴心人。
欢迎关注【育儿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儿护理、成长发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