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些真心话,想对所有送孩子学艺术的家长说
扫一扫添加助教老师,免费领取1节试听
如今,最流行的、也是普遍认同的教育观点就是:尊重生命个体,快乐教育,多鼓励少批评,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可这一切,在孩子学音乐以后便逐渐瓦解了。
家长送孩子学音乐,起初让孩子学习音乐是个美好的初衷,希望能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可你踏上了这条路,才知道这是条"不归路",不是孩子是否能坚持的问题,是家长是否能舍得时间和精力去陪伴。
曾经看过一篇介绍郎朗的文章,郎朗之所以今天如此有成就,离不开父母的付出:
郎朗的父亲为了让郎朗到北京拜师学艺,毅然辞掉公职,陪伴郎朗做起了北漂。有次在老师那里学琴后,老师评价不高,回来后郎朗又不肯好好练琴,郎朗的父亲生气的打了他,因为失手郎朗的头被打出了血,这时又心疼的父亲抱着儿子痛哭。在那篇文章里,这个细节我印象最深。
这里面岂能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能诠释啊,学音乐的孩子的父母付出的太多了!
前些日子,我看到一篇音乐教育家对家长说的真心话,看完后,我个人认为这是我看过的最中肯的心水指点,看的我只想哭,句句说中要害。
音乐终身受用
学音乐的人,成年后没有后悔学音乐的。反而是后悔以前没再努力一点学的更好!中途放弃的人更是悔的肠子都青了,但是错过那个年龄段就什么都补不回来了。
学音乐并不是非要成名成家,但贵在坚持,终身受用。
孩子有所成就,必须满足三个件:
1. 从小学习,十年如一日;
2. 经济上能满足学习需求;
3. 尽早确定目标,下定决心。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家长让孩子学音乐的初衷
决定了孩子日后的成绩
现在的父母让孩子学艺术,大多数都并不是想让孩子成名成家,享誉全世界。所以当孩子不想继续的时候,父母会说:唉,不想学就别学了吧,反正咱们孩子将来也不想当音乐家!于是孩子就“合情合理”地半途而废了。
如果有家长问我这个问题,我个人观点——孩子不愿意学,也得让他学。因为学习从来都不是娱乐、消遣或游戏。
我要对学音乐艺术孩子的家长说:学任何一样艺术都是学业,就像孩子去上学、去完成作业一样。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没兴趣就学不好,不如不学。我对家长说:别问孩子,问自己!
还有的家长觉得学乐器就是文娱活动,培养高雅的情趣,是闲着没事时候的消遣。有这样想法的父母,也不会坚持督促孩子学的。
试想,如果孩子对写作业没有兴趣怎么办?家长一定不会说“不想写就别写了”,大家会想尽方法让孩子完成作业,而且完成的质量还要好。在这些方面,家长的办法是很多的,拿出同样的办法来对待孩子学乐器,就没有难题了。
哭着练和笑着练
出来的效果没多大区别
学乐器的关键不在兴趣,但是家长们会这样想——强扭的瓜不甜,孩子没兴趣怎么会学得好呢?
其实,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因此我说99%的孩子都不愿受苦去练是正常现象。但是,只要家长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孩子就能学得好;相反,家长不管而依靠孩子自己学习,就没有可能了。
学乐器的关键不在兴趣,没兴趣的孩子不比有兴趣的孩子学得差,有兴趣的孩子也不比没兴趣的孩子学得好,关键是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或者干脆这样说,哭着练和笑着练,练出的效果没多大区别。
有的家长炫耀,我的孩子什么都喜欢,是的,孩子基本上见什么都有新鲜感,最重要的是,这种新鲜感能持续多久?还有的家长想让孩子某个乐器,先问孩子你喜不喜欢啊?孩子说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唉,大人也会上小孩的当。
比只练三年每天三个小时的强多了
对于学习相对较紧张的孩子,每天需用多少时间练琴?每天一小时,暑假寒假多练,我认为差不多了。还是那句老话:贵在坚持。小孩子不懂什么前途、理想,大人让弹就弹呗,也不懂得把成绩和理想、前途一类的结合起来,那是大人们的事情。
要用鼓励、引导、奖励,适当加入威严、强制的手段,让孩子学下去。“没兴趣学不好”是针对成年人而言的,成年人成就一项学业,没兴趣就不可能学好,但孩子可不是。不能拿成人的思路套孩子。
千万别以为学音乐是享受
最后,用两个比喻来形容学琴和练琴:练习就像在车间里干活,是一项既艰苦,又枯燥、乏味、苦闷的工作,与其看到孩子半途而废,莫如事先看清楚这一点,并有足够的信心(不是指孩子,而是指家长),不断督促孩子学成。
弹琴又像是拍电影,坐在电影院里欣赏电影,自然是赏心悦目的事情,然而拍电影的过程又是极度乏味甚至痛苦的。因此我主张家长在孩子不愿意学的时候,“也得让他学”。因为学音乐特别能锻炼——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