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有了朋友的孩子,能够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探索世界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上。
同样是进入了小学阶段,有研究发现,具有社交能力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也更好。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技巧呢?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些建议。
帮助儿童创造社交机会
跟学知识不一样,交朋友这个事情,单靠父母教不能教。儿童需要有与人相处的机会,才能逐渐积累经验,懂得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什么,才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和喜欢。
因此,我们应该多带孩子接触不同的人,或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
在这期间,让孩子有空间自由交流。如果行为不伤人,就不能过分干预,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矛盾和冲突。
协助儿童制定规则
在陪孩子玩耍时,我们可以帮助他建立一些社交规则。比如不能抢别人手中的东西,玩公共场所的东西要排队等,每个人轮流玩。
只要孩子能遵守这些规则,就会更容易融入同伴之中,而不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熊孩子”。
教会孩子一些社交技巧
通过演示,我们也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游戏策略。
例如想要加入其他人,就可以提出要求,“我能和你玩吗?”
也可以通过帮助的方式,让其他小朋友在玩积木的时候,给他递一块积木,问他是否需要。
同样的,也可以学习分享,赞美他人,帮助有需要的人等等。
通过这些策略的加持,孩子可以照顾到别人的感受,而不会以强硬的方式让别人烦恼。
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众所周知,孩子是模仿能力最强的人,特别是父母在家的相处方式,是孩子最早见到的一种社交模式。
假如父母之间相互尊重、体贴,如周末时,父母也会一起帮忙做家务,这张图片就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种子:互相帮助。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是会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
假如父亲总是对母亲颐指气使,特别是在一些家庭中,父亲是那种大男人主义,说大话的时候,那么孩子也就学会了这种说话的语调和方式,即我们常说的“以自我为中心”,这明显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因此,在家庭中,父母自己要学会观察,并调整夫妻间的相处方式,要孝顺老人,给子女最好的教育环境。
理解他人的感受
人际间的矛盾经常是你不了解我造成的,所以爸爸妈妈要培养孩子的理解力,让他们学会理解别人的感受。
父亲和母亲教给孩子表达情感的词汇,让孩子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并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看着哭着的孩子,爸爸妈妈教孩子说:这一刻,这小朋友很难过。所以,我们宝贝知道什么叫悲伤。首先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情绪,知道如何去识别别人的情绪,了解别人的感受,学会将自己的情绪与别人比较。
人生的种种现象都能与孩子们交流,比如两个小朋友在公园里因为玩具车吵了起来,父母就能与孩子们谈论当时两个小朋友内心的感受。
但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当我们和孩子交流时,我们只是讨论了现象,讨论了事件双方的感受,却没有做任何判断,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自己了解别人的感受。
儿童的社交能力
社交,简单地说就是社交中的人际交流,但准确地说,三岁前的婴儿谈不上社交,这段时间,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发展自我意识。假如孩子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就不能认定孩子的社交能力很差,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在这一阶段培养宝宝的安全感是父母应该做
宝宝开始去幼儿园是培养宝宝社交能力的好时机。到那时,宝宝的语言已经发展到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父母可以鼓励宝宝多与宝宝沟通与交流,也可以让宝宝描述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也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好方法。当儿童语言能力提高时,他们的社交能力也会得到
性格内向的孩子未必社交能力都很差。父母不能以孩子的性格来判断他们的社交能力。宝宝的社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但没有强烈的社交欲望,或者宝宝很喜欢社交,但能力不足,阻碍了宝宝社交能力的发展。父母要谨慎观察,理性判断。
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多鼓励多表扬,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给孩子时间,给他机会,让他慢慢地进步,慢慢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