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推行的“3C教育法”具体是指:Control(掌控)、Commitment(责任)和Challenge(挑战)。
执笔:乔苏
编辑:王之风
定稿:苏子后
在生活中,难免有孩子闹情绪的时候,这时大多数家长要么直接棍棒教育,要么低下头来哄,往往导致孩子一时安静下来,但下次还是会因为同样的原因大吵大闹,或许家长可以变换个思路来教育孩子。
本文图片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1、想吸引父母的关注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自身没有能力去干好一件事,周围的世界有许多事物看不懂,但是爸爸妈妈会陪在他们身边,这是他们可以依靠的港湾,所以安全感大多来自于父母。
一旦缺乏父母的关注,他们常常感觉恐慌,就会做出一些反常的事情来吸引目光,这其中就少不了大哭大闹。
而现代父母工作时间忙,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少,再加上电子产品的出现,他们往往会忽视孩子的这一心理问题,孩子闹情绪的次数也比以往增加了。
2、模仿大人的坏脾气
孩子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就基本形成了,这时他们差不多可以理解外部的信息。简单来讲,周围的环境、社会关系、情绪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些家长在吵架时不避开孩子,大喊大叫、大打出手、甚至摔东西。这种大的情绪起伏不仅会吓着孩子,给其心理上蒙上阴影,也会使其形成一种观念:不高兴的时候就要像爸爸妈妈一样这么做。
这种无意识的模仿本能会深深的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孩子时常因为一点不满意就情绪激动,脾气就会越变越差,我们常说的“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就很好的形容了这种现象。所以父母必须起到一个很好的模范形象。
3、让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
中国的父母都喜欢什么事情都为孩子考虑周到,实际上,过度的掌控了孩子的人生,所以孩子自然而然的认为想要什么,只要想个办法让父母满足就可以了。
闹情绪是孩子经常使用的一个高招,尤其是在宠孩子的家庭,这种行为几乎百发百中。
想要一个玩具父母不给买,直接就在超市里撒泼打滚;想要新衣服父母不让,就干脆站着不走了,面对这种行为父母最后只得妥协。
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协,孩子就更加依赖父母,提出的要求也会更难,这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性格的养成都有非常不良的影响。
从这些角度来看,孩子闹情绪和父母的相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闹情绪时,中国的父母往往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小孩子又在耍小脾气了,想办法让孩子平静下来就可以了,但是没有去深究原因,在这里美国的教育就做得比较好,他们推出的“3C教育法”对孩子的情绪管理非常有效。
美国推行的“3C教育法”具体是指:Control(掌控)、Commitment(责任)和Challenge(挑战)。
1、掌控
即让孩子自己掌控情绪和时间。
孩子闹情绪时,不要只简单的哄、求和,这样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可以陪在他身边让他完全释放自己的情绪,哭就让他尽情的哭,摔东西就把东西拿远一些,不要干涉他的情绪。等到一切都平静下来了,再和他细心地交谈,询问闹脾气的原因。
如果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闹情绪,父母就要正确的引导,告诉他闹情绪不是一种武器,这样不会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而且还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你应该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在时间管理上,中国父母往往亲力亲为,总是不厌其烦的提醒孩子该睡觉了,该做作业了,看电视的时间结束了。而“3C教育法”建议将时间归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学会规划。
比如一周给孩子设定15个小时玩游戏的时间,如果提前将这段时间用完了后几天就不可以玩游戏了,这样严格的执行,让其感受到合理规划时间的重要性。
2、责任
责任感从小就要培养,中国的父母似乎很少意识到这个道理,每当孩子犯错,总是自己承担后果,往往让孩子认为自己干什么都是有父母这个靠山的,越来越张扬跋扈。
但是孩子总要进入社会的,没有一点责任感,是无法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家庭上取得幸福的。
美国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给他们布置许多任务,锻炼孩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每次的评价都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干的好不好,还有什么欠缺,这样可以不断的提升孩子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比如:孩子如果因为调皮打破了邻家的玻璃,可以先带着孩子主动去道歉,然后用孩子自己的零花钱来赔偿玻璃的损失,这样可以让其很好的理解自己的错要自己承担。
3、挑战
美国有一句教导青少年励志的话是“Dare to change(敢于改变)”。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年纪小,就对其处处保护,适当的挑战是非常必要的。
这里的挑战可以理解为孩子遇到的难题,当总是不能完成时,他们常常就会闹脾气,发泄自己的不满。
比如才开始学拿筷子总是拿不好,然后开始大哭大闹不要吃饭时,父母不要立即就上去哄,喂他吃饭,而是要自己演示给他看正确的姿势,交给他每个手指应该怎么握,慢慢的开导他没关系,多练习就会了,这样反而对安抚情绪更有效。
世界上没有不闹情绪的孩子,关键看父母怎么处理,“3C教育法”好处多多,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