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控力差的几个典型表现,妈妈这样定规矩,娃越变越优秀
自控力指的是人对外界诱惑及自身行为习惯的一种控制。
执笔:明珠
定稿:苏子后
最近和闺蜜聊天,她一个劲儿地向幸孕姐吐苦水:“真的是愁死人了,我家娃放假一个月整天就知道玩,眼看着假期都快结束了,作业还剩一大半没做,每次都要催着、逼着才行,从来不主动做,要是再这样疯玩下去,学习不知道要落后多少了……”其实啊,这就是孩子自控力差的典型表现。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如果您的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动不动就喜欢发脾气、做事拖拉墨迹、沉迷于手机游戏不能自拔等等,都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现。
要是你直接吼,只能换来孩子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并且会加剧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发生,其实,孩子的多数毛病都源于成长环境和家长的教育,作为父母一定要先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孩子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研究表明,自控力良好的孩子在成人后犯罪率极低。
那么孩子自控力和什么有关?
1、父母过于溺爱孩子
如今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几乎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多数父母将娃视为家庭的中心,竭尽全力满足孩子各种需求,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放任不管,其实,这样只会使其养成骄纵跋扈、目中无人、凡事以自我为心的秉性,没有了父母的约束和管控,孩子的自控力自然得不到提升。
2、父母尚未做好引导
在孩子是非观和自我意识的建立阶段,父母应该及时做好引导,比如0~2岁的宝宝由于大脑的抑制机能有限,容易冲动无视规则,父母应该尽早培养他们的意识,明确告知其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是被禁止的,慢慢提升自身的控制力。
3、家长制定的标准太高
如果父母的期望太高,容易施加给孩子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觉得自身能力不够又害怕失败,于是干脆一拖再拖,为此,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制定合适的目标,当孩子完成效果不错时,及时给予口头鼓励或者物质奖励,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提升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
4、父母没有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如果父母的自控力较差,比如一玩手机就忘了搞正事、一遇到问题就发脾气等等,那么孩子自然会受到影响,成为父母的一面镜子。
1、及时制止错误行为
凡事都得有个度,如果孩子的行为是错误的,父母一定要及时制止,并杜绝再次发生,避免成为习惯,只要不娇纵孩子,他们会明白失控行为和情绪并不能换来他们想要的东西,逐渐会学会自我控制。
2、延时满足孩子的需求
等待的过程可以提高孩子的耐力、缓解不良的情绪,当孩子想要吃糖时,父母不要立刻满足他们,而是让娃等一等,先让他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写完作业再吃、整理好玩具再吃等等,以此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
家庭与孩子使用小工具在沙发上
3、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自身具备超强的自控力,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的自控力主要表现在日常的小事上,比如陪孩子时不要玩手机、饭后不吃零食、每天坚持运动等等。
4、制定合适的规矩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才能约束其行为,提升自我控制的能力。比如父母可以制定时间表和履行条例,什么时间睡觉、吃饭、复习功课,吃饭时不许看电视、逛街时不许撒泼打滚等等,长期坚持并执行规则,可以让孩子高度自律。
当然,规矩不是法律,它必须具有人情味,如何制定规矩才能让孩子接受呢?《这样定规矩,孩子才愿听》一书中会告知你答案。
作者通过对孩子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寻,以及自身在教育和家教中的不断实践、检验、修正、更新,总结出的一套教育观点和理念,希望帮助更多的面对“熊孩子”手无足措的家长,更加省心、有效地处理育儿问题,解决孩子不自律、多动症、拖延症、贪玩等常见的叛逆行为和成长问题,帮助父母巧妙制定规矩,让“熊孩子”分分钟变成“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