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苦孩子一生的4个坏习惯,再不改就废了,智慧父母要警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儿童时期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最容易养成坏习惯!孩子自私、叛逆、磨蹭、暴躁、不合群等负面人格的滋长,就是家长在这一时期对不良行为习惯没有及时纠正造成的。
如果孩子有下面的几种坏习惯,爸妈必须留心了,要及时给孩子纠正过来。
1. 重度沉迷手机游戏
孩子沉迷手机,这估计是让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
很多家长孩子一闹就给他玩手机,导致孩子养成了对手机的依赖性。家长本身就是个重度手机控,形成的家庭氛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一味的顺从孩子的喜好,尤其在玩手机上,没有原则和底线。
孩子长时间玩手机的危害很大,影响身体发育,造成视力下降,甚至有些孩子晚上玩手机会因为兴奋而难以入睡。有些家长会说,自己很严格的要求孩子了,但还是没有用。要我说身教重于言教,很多家长自身就存在不良的手机使用习惯。
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这样做,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
2. 要挟父母
孩子3岁前,哭闹常常是因为饿了、渴了、身体不舒服等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3岁后,孩子的哭闹常常伴随着一定目的。
尤其是当孩子哭闹一会后,家长招架不住向他妥协,会让孩子会觉得哭闹是很有效的方法,屡试不爽,逐渐学会用“哭闹”来要挟父母。
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坏习惯,因为他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一遇到不如意就哭闹,最后只会变得越来越任性霸道。
所以说,如果你家孩子有这种苗头,你最好反思一下:是不是经常轻易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是不是经常用物质奖励诱惑孩子做一些事情呢?
3. 使唤爷爷奶奶
平时经常能看到一些孩子对爷爷奶奶吆三喝四:“真是的,为啥不提前叫我啊?”“你怎么这么慢,别人家长早就来了?”“怎么果汁这么难喝啊?”……
孩子对老人吆三喝四时间长了,“自我中心”的意识会急剧膨胀,变得目无尊长,叛逆难管。等到了青春期,就会很难控制。而且,孩子现在对爷爷奶奶的态度,就是将来对年迈的父母的态度。
这样的孩子,目无尊长,对长辈毫无敬畏之心,越长大越难管教。而且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基本不怎么孝敬父母。他小时候怎么对待爷爷奶奶,将来也会怎么对待年迈的父母。
4. 从来不帮忙做家务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
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个孩子只有通过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建立起了对家庭的参与感、责任意识,才会觉得自己是家庭一员,才能体谅父母的辛劳,才能变得听话懂事。
望子成龙的父母就应该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手,使其终身受益。
我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嘴上教训孩子千百遍,不如身体力行的演示给孩子看。你演示坏习惯,孩子就会受到坏的影响;演示好习惯,孩子就会受到好的影响,成就孩子一生,亦或是误导孩子一生。因此在孩子面前,请时刻注意你的言行,不要给孩子播下坏习惯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