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脾气时,你的“第一句话”至关重要,可能很多父母说错了
作家雷布斯曾说:孩子冲你发脾气,是想让你走进他的内心解决问题,我们应该高兴才是。
在很多场合,我们都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孩子一旦乱发脾气,我们就会盲目认为孩子是被宠溺得太深了,是惯出来的毛病。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不但冤枉了父母,也冤枉了孩子。
01.孩子发脾气,可不是宠溺出来的个例
和几个闺蜜出去聚餐,因为忒咪奶奶这两天回老家了,没办法,只能带着这个小拖油瓶。
饭桌上气氛很融洽,女的嘛,只要跟闺蜜在一起,难免就聊得热火朝天,一不小心,就忽略了小神兽。
结果,饮品上来的时候,忒咪就双手环抱,板着个脸,一直没说话。
等到正菜上来的时候,忒咪突然就情绪爆炸了,大声哭闹说:妈妈,你不爱我了……。
几个闺蜜看得目瞪口呆,一边安慰孩子,一边揶揄说:你看你给孩子气的。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几个小姐姐的合力安慰之下,忒咪终于暴雨转晴,倒是把我们几个累出了一身汗。
经过了这事儿,闺蜜们也打开了话匣子,因为都是同龄人,自家孩子的年龄都差不多,纷纷吐槽起了家里的小魔兽。
我家那个吃饭吃得好好的,突然就炸了。
我们家欢欢也是,你说从小被我揍大的,现在脾气咋这么大。
一样,乐乐发起脾气来,拿到啥摔啥。
这个时候才发现,原来,爱发脾气,真不是因为家长宠溺出来的坏毛病。
这种突如其来的脾气,就跟女人的脸一样,说变就变,前一秒还风和日丽,下一秒可能就暴雨雷霆。
给讲道理吧,听不进去。
不搭理,那完了,哭得更伤心。
要是家长妥协,又怕纵容孩子。
其实,孩子发脾气,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这可能只是一种语言方式,来向我们释放信号。
正如《儿童情绪心理学》一书中所说的那样:
孩子的情绪和大人不一样,他们的情绪表达往往更加直接。
所以,作为家长,可不要单纯地认为,孩子发脾气就是坏毛病,而应该从情绪语言的背后,去捕捉孩子内在的表达。
02.孩子的脾气,就是他们的语言
对于小宝宝来说,当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没办法跟上自己的情绪表达的时候,唯一能够去做的,就是发脾气(哭闹)。
而所谓的发脾气,就是孩子们所想要表达的语言。
接下来咱们一起了解一下,孩子发脾气,所想要表达的语言,究竟是什么吧。
其一,孩子发脾气,可能大脑在发育。
西格尔曾在《全脑教育法》一书中表示: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当情绪泛滥不可收拾的时候,罪魁祸首就是我们的右脑和上层大脑,出现了问题。
西格尔在书中,把人的大脑分成了横向左右脑,以及纵向的上下层大脑。
孩子情绪的失控,主要跟右脑和上层大脑有关。
右脑负责情感、非语言的信息,比如说表情、眼神、语气语调等等。
上层大脑主要负责情绪的控制,是“理性的脑”。
而孩子时常出现哭闹、发脾气的情况,其实是因为此时,他们的右脑占据主导地位,而上层大脑,还处于发育之中。
所以,在理性与情感的对抗中,由于发育早晚问题,只能是理性完败。
其二,宝宝发脾气,可能是诉求没得到满足。
在上述也提到过,孩子的语言发育,是要经历一段时期的。
根据研究发现,孩子的语言系统的完善,要在成年前,才能真正成熟。
这就告诉我们,孩子很多时候,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嘴巴是跟不上的。
尤其是2岁左右的宝宝,因为没法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诉求,就会着急上火,通过发脾气来表达。
其三,宝宝发脾气,可能是没感受到爱
《妈妈是超人3》中,霍思燕的小暖男嗯哼,就出现过无端发脾气的情况。
当时,霍思燕的闺蜜带着孩子来做客,但嗯哼突然原地爆炸发脾气,还要跟妈妈绝交,甚至要离家出走。
而嗯哼之所以会突然狂风暴雨,其实是因为妈妈忙于照顾客人,而忽略了他,他觉得妈妈不爱他了。
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其四,宝宝发脾气,也可能因为挫败感。
对于2—5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这个时候,宝宝的独立意识萌芽,从而越来越喜欢自我掌控感。
比如说,不想被妈妈喂饭,不需要别人穿衣服穿鞋等等。
但是,当他们的行为没有得到满足和实现时,就会出现巨大的挫败感。
而这种挫败感,就会导致情绪的失控——发脾气。
心理学家在经过研究后发现:在自我保护意识的作用下,孩子不愿意面对失败是正常,是人类本能反应。
事实上,原本在我们看来的无理取闹、发脾气,其实是孩子的一种“求救信号”。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就值得我们家长仔细琢磨,而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开口的第一句话,尤为重要。
03.宝宝发脾气,你的第一句话至关重要
宝宝发脾气,有的家长会安慰,有的家长会讲道理,也有的家长会责备。
但上述这些方法,都不对。
儿童心理学家黛博拉·麦克纳说过:让孩子将脾气发完,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之前,娘娘孙俪也表态过自己对于孩子发脾气的看法: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不要说教,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所以,当宝宝发脾气时,收起我们高高在上的说教,先无条件去接纳孩子的情绪。
然后,开口用第一句话做出自己的表态。
这句话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用“我知道……”代替“别哭了……”。
《不可思议的妈妈》中,有一期节目,胡可带着小鱼儿吃饭,可是孩子却想要玩新玩具,并且要求妈妈赶紧帮自己组装玩具。
当小鱼儿听到妈妈的拒绝后,逐渐开始愤怒。
而胡可接下来的表态,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面对孩子发脾气,胡可淡定且温柔地说道:我知道你很想让玩具变身,你很想让它变成机器人,但是要等吃完饭以后,这是规则,我们要遵守规则。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所以,家长在面对孩子哭闹时,第一句话是重中之重,先具备同理心,去肯定孩子的需求,然后,教会孩子规则。
因为,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发脾气就能够解决问题的,所以,从浅入深,步步为营,帮助孩子建立规则,而不是把发脾气当作手段。
寄语:
作为家长来说,在面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首先要保持耐心,不能用过激的手段和口吻,去命令、吓唬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害怕孩子发脾气,其实是因为担心孩子脱离我们的掌控。
事实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也是需要合理的窗口去发泄自己的情绪。
育儿,就是育己。
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不同之处,或许都是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