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美食中有道菜叫骨头汤,民间也有多吃骨头有助于补钙的说法,平时有人伤了骨头,都会煲骨头汤来进补。
1、喝骨头汤只能长胖不补钙!
动物骨头中含有大量钙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这仅仅是生物钙,人体需要吸收的是游离钙,而骨头经过长时间熬制,产生的可吸收游离钙也是微乎其微。1公斤骨头煮汤2小时,汤中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单纯靠喝骨头汤很难达到补钙的效果。
骨头汤内脂肪的含量很高,喝汤同时摄入了脂肪,很容易造成体重增长过快,导致肥胖。
2、多补钙会补出“结石”?
很多人觉得结石的本质就是钙质,吃钙片就会引起结石,尤其肾结石患者,很多对于补钙相当排斥,但其实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导致人体肾结石的原因不是过量的钙,而是人体的钙代谢发生了紊乱,“去错地方”了:骨骼中的钙含量减少,软组织以及血液中的钙含量增加。此外,肾结石的发生还与高脂肪饮食、高嘌呤饮食以及喝水太少关系密切。
总而言之,肾结石的发生和补钙毫无关系,相反地,高钙饮食的人群比低钙饮食的人群患肾结石的风险要减少35%。因此有医学专家建议,有肾结石病史的人要想预防病情复发,尤其要重视补钙,并且只要定期检测血钙和尿钙,是可以放心服用钙片的。
3、每日补钙 ,每天一杯奶就行?
真相:一杯奶远不够
很多人认为补钙就是一天一杯奶,但其实如果是1杯250毫升的牛奶,含钙量仅有275毫克,远远达不到正常人每天需要摄入的钙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推荐:
婴幼儿(0-3岁)每天所需的钙含量为200-600 毫克;
儿童(4-13岁)所需的钙含量为800-1200 毫克;
青少年(14-17岁)所需的钙含量为800~1000 毫克;
成年人每日的钙摄入量是800毫克;
13周以上孕妇、哺乳妈妈以及50 岁以上人群所需钙含量在1000 毫克……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除了喝牛奶补充奶制品,大家还应该及时摄取其他含钙丰富的食物,比如豆类及豆制品、芝麻、虾皮等,同时适当补充钙类营养补充剂。
4、我给宝宝选高钙零食吃,不需要补钙
许多“高钙”的含乳饮料和饼干等零食获得家长信赖,很多家长觉得经常吃高钙零食,不需补钙,这是错误的。
这些所谓高钙食品,真正多出来的钙,没有多少。
尤其是乳饮料,虽然有维生素和钙添加,同时也添加了不少糖分和添加剂。甜甜的孩子爱喝,但喝多了对牙不好,也容易热量过剩。还有所谓的高钙奶粉,每100g的钙含量还不如普通配方奶粉,钠含量反而更高!!
5、最佳的补钙时间——睡前?
不完全对,所谓“晚上补钙效果好”,是因为人体大约在凌晨3时不断地排除旧的骨骼组织。所以,为确保体内钙指数更加稳定,适合晚上补充钙源。注意不要吃得太晚,以免形成尿路结石。
最佳补钙时间是:分2-3次服用,一次100-200mg,随餐或餐后即可。
在钙离子形成过程中,要消耗胃酸,一般解离200毫克钙离子需要200~300毫升胃酸,一个人24小时分泌的胃酸总量为1500~2000毫升,食物进入胃后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大约是2~3小时,之后就被排空进入小肠。
在这2~3小时中,胃只能分泌200~300毫升胃酸,也就是说一次只能分解200毫克左右的钙离子,多余的钙会以化合物的形式排入小肠。这部分非离子形式的钙不能被小肠吸收而被排出体外,造成浪费不说,如此服用的人还会误以为自己服用的量够多了,失去对钙的警惕。
6、保证骨骼健康,补钙和运动两手都要抓!
人体的生理机制是「用进废退」,长期坐着不动,身体对骨骼建设的投入就会减少。
有研究表明:运动能改善骨骼的新陈代谢活性,对骨骼形成的促进作用大于对骨骼吸收的促进作用。
并且运动在增加骨质的同时,也会增加人体对钙的需求量;反之如果人体长期不运动,骨质对钙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大量的骨钙会游离到血液中,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骨密度。
乐 佳 善 优
7、吃得好就不会缺钙啦?
很多人认为补钙即便不是喝牛奶的事儿,也是吃的事儿,“吃得多吃得好就不缺营养了”。但其实吃得好≠有营养,更≠钙量充足,甚至有时候吃得“太好”反而容易造成钙流失。
忌太甘甜:饮食中水果、精细糕点等含糖食物太多,会直接影响钙吸收,甚至间接导致骨质疏松症;
忌太美味:油盐丰厚的食物总是很美味,也会增加钙的流失。尤其是咸味食物,人体每代谢1000毫克的钠,就会损耗20毫克的钙,因为口味越浓,体内钙的损耗就越大;
忌太洋气:很多人青睐西式饮食,尤其喜爱喝咖啡。但其实已经有实验发现,嗜饮咖啡者较不饮咖啡者更容易流失钙;而饮食中碳酸饮料和烟酒较多,钙量流失也会更多。
8、忽视维生素D3
在维生素 D缺乏状态下,婴幼儿钙吸收率仅为10%-15%,而当维生素 D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时,即血清25(OH)D浓度为20ng/mL-35ng/mL,钙吸收率可提高65%。
期望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D,往这看:
动物性食品,如沙丁鱼和三文鱼、鱼卵、动物肝脏、蛋黄等。但它们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不能满足我们真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