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机,就医体验更方便
一间病房,感受数字化管理
一次就诊,远隔万里来会诊
风生水起,
土蜂蜜搭上电商快车,
直通致富之路
智慧互联,小康新生
今天21:20,
广西卫视《我们的小康》
讲述你我身边的小康故事
1
智慧医疗,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李雪,一位年轻都市女白领,怀着第二个宝宝已经6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李雪和家人静心准备迎接新家庭成员到来,与布置房间相比,她更关心的还是宝宝的健康。
每一次产前检查都要全家出动,大费周折,考虑到目前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给就诊带来诸多不便。随着“智慧医疗”理念不断地深入,李雪听说她所就诊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在推广“智慧医疗”就医新模式,可以减少家人陪同,提高就诊效率,她和婆婆两个人便可以放心去医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李雪所说的软件是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打造的网上医院,这款网上医院具备了传统就诊看病的全部功能,方便患者就诊的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在医院滞留时间。
和国内大多数医院一样,这里的门诊部前也排满了人,但是我们发现,在挂号处几乎没几个人在排队,李雪没有去挂号处,而是径直走上了五楼的产科门诊,每一位患者的候诊序列都有提示,大家可以知道大概多久排到自己。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挂号和候诊制度的创新改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就诊体验,而这只是“智慧医疗”的一小部分。王医师是李雪的主治医师,自从“智慧医疗”开展以来,她每天都能够多接诊5位病人。
在为李雪做完常规检查,问询医嘱,开具处方之后,王医师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手写病历。除此之外,王医师还有一项工作要做,通过绑定市民卡银行账户,为患者生成一个缴费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完成网上缴费,解决了患者就诊后集中交费的麻烦。挂号不排队,交费更轻松,缩短中间环节,提高就医效率,是医院推广“智慧医疗”的目的之一。
回到家中的李雪,通过手机已经能够查到检测结果。“智慧医疗”利用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方便了医院自身的信息管理,医院与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流,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智慧医疗”给患者带来了简便快捷的就医体验。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中国移动、华为、腾讯、微软(中国)等通信及IT巨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基本完成公有云存储项目等建设,为智慧医疗、智慧院区及跨境医疗等建设奠定了技术、网络及硬件的基础。
2019年8月,医院与中国移动广西分公司举行了一场5G+卫生应急演练。急救车还没赶到,在5G通信技术的支持下,伤者的心电图、超声等图像数据,通过手机很快显示在医院急救指挥中心的屏幕上,医生指导现场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救治,实现了急救“零时差”。当天,双方还签署了共建“5G+智慧医院”协议,标示着医院建设正式迈入“5G时代”。
长期以来,医院病房一直是就诊者体验指数较靠后的环节,收费高、环境拥挤、服务质量不理想,这是许多人的第一印象。然而,从现在开始这种体验将被刷新。病房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与别的医院不同的是,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智慧病房”护士输液换药,却显得从容不迫,甚至能提前预知。
这天下午,“智慧病房”全科医学科护士长梁黎黎,正利用生命体征智能采集仪,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只见她将体温枪放在患者耳蜗处,便完成了体温数据采集,同时,数据自动上传至医院的信息系统,并直接生成体温单。
在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智慧病房”不仅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也开启了医生查房新模式。
“智慧病房”作为智慧医疗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化技术,在保障患者安全的核心前提下,全面提升了患者住院感受,也改善了医患关系。随着城市优质医疗资源走向基层,“智慧医疗”又是如何服务县级医院的呢?生活在广西南宁市上林县的韦桂清,因为一场交通事故造成腿部骨折,韦桂清和家人来到上林县人民医院骨科,预约覃医生为她诊断骨伤。由于断碎关节部位比较特殊,虽然之前经过镇医院诊断治疗,可是韦桂清受伤关节却仍未好转。为了精确诊断患者受伤关节,及时进行康复治疗,这次问诊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覃医生请了一位顾问医师,这位顾问医师不是在县医院,而是在100多公里之外的南宁市。通过与顾问医师的视频交流,覃医生可以为韦桂清提供更权威的检查意见。
2016年国家卫计委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指南要求县级三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配备彩超机、CT机、核磁共振成像等基本检查及诊疗设备,提升了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和资源配置。韦桂清CT影像图片很快就出来了,她的腿部是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为了进一步诊断,上林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将韦桂清的CT影像图片、X光照片、读片报告,通过互联网上传到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远程医学中心,请中心的专家会诊。收到上林县人民医院会诊申请后,放射影像科和骨科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
通过这样的综合会诊制度,既可以充分保证诊断的精确性,又可以提高年轻医生的技术水平,专家们的会诊结果支持了上林县人民医院的报告,建议患者做手术治疗。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地深入大众生活,“智慧医疗”的核心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资源配置,今后的“智慧医疗”将会成为一种新型的就医模式。
“智慧医疗”较好地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体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的小康生活理念,随着医疗服务不断走向智能化,相信今后它将会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每次都要被野蜂蜇十几口,
这对父子胆子不是一般的大
逐花而居,
他们被称为“南方的游牧民族”。
驯养野蜂,
他们是甜蜜事业的酿造者。
土蜂蜜搭上电商快车,
新生代养蜂人开启互联网+新生活。
潘彦君,是当地出了名的“驯蜂人”。不同于一般的养蜂,驯蜂要危险得多,也辛苦得多。天气好的时候,潘彦君会和父亲到山里寻找天然的野蜂窝。
潘彦君找寻的野蜂又叫中华蜂,以大山石缝和树洞为屏障做巢穴,所酿之蜜是蜂蜜中的上上品。根据野蜂习性追踪巢穴,是驯蜂人的基本功。蜂巢少说也有几万只蜜蜂集结成群,潘彦君徒手掏出蜂窝还能全身而退,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胆量。
野生蜜蜂容易弃巢逃跑,驯养起来不太容易。从野外搬到蜂箱,野蜂需要适应自己的新家。为了让野蜂安心住下来,潘彦君自有妙招。徒手捞起一把把慌乱的小蜜蜂,轻轻地往巢框上赶,让它们熟悉环境,再辅以蜂子、蜂蜜、花粉等养蜂老三件,小蜜蜂们很快就适应了为他们精心准备的新家。
野生蜜蜂喜欢蛰人,毒性也强。作为驯蜂人,被蜜蜂蛰是常有的事,潘家父子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很少会戴保护面罩。他们说蜂毒也是祛风祛湿的良药,被蜇了也不怕,随便它蛰吧。潘彦君说,小蜜蜂很善良,一般不随便蜇人,因为蛰了人自己也会死掉,只有在蜜蜂王国受到威胁了,迫不得已才献出生命保护自己家园,所以他们特别理解小蜜蜂。
追花逐蜜,是养蜂人的日常。为了追赶花期,养蜂人一年四季风餐露宿,四海为家。花开到哪儿,他们就追到哪儿,把家安到哪儿,几乎过着游牧一般的生活,而蜂箱,是他们走南闯北最重要的家当。
土蜂蜜是中华蜂采集深山野林的花蜜充分酿制而成的蜂蜜,味道甜润,口感绵软。相比起普通蜂蜜,土蜂蜜在营养和药用价值上更胜一筹,价格也是普通蜂蜜的3-10倍。
《本草纲目》中曾记载,土蜂蜜是药引的首选蜜。因为酿蜜周期长、蜜源稀少,纯天然土蜂蜜被誉为“蜜之珍品”。
潘彦君的祖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养蜂人,父亲潘绍礼从十二岁开始“驯养”野生蜜蜂,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了。
2011年,三十出头的潘彦君从广东打工返乡,跟随父亲学着驯养野生蜜蜂。很快,潘彦君看准了养蜂是条好路子。最开始的时候潘彦君连两百块都拿不出来,只得跟女朋友借了两百块钱,从两个蜂箱,一箱蜜蜂做起。说起这两百块的故事,潘彦君莞尔一笑,他说这两百块再也没还给这个善良的女孩——因为她后来做了我孩子他妈。
不到一年时间,潘彦君的蜜蜂就从最初的两箱发展到了十九箱,当年底就挣了一万块钱,潘彦君仿佛看到了致富的曙光。到2014年,潘彦君蜂箱的规模就达到了200多箱。也是在这一年,潘彦君上了广西卫视《第一书记》栏目,此后土蜂蜜销量大增,门楼寨的品牌也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同年十月,潘彦君成立了桂林恭城门楼寨彦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养蜂专业合作社。此时潘彦君想的是,一定要抱团,把产量质量拉上去。
最早的时候,潘彦君除了拉着蜂蜜满大街吆喝,就是印名片和发传单,通过亲戚朋友口碑宣传。然而,传统方式能卖出的蜂蜜毕竟有限,2015年,潘彦君开始试水网络销售,通过开网店、发微信朋友圈把土蜂蜜卖到了全国各地。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潘彦君分到了一杯羹。
土蜂蜜的朋友圈越做越大,潘彦君的微信好友很快就超过了3000人。短短几年间,蜂蜜网上销售量已经超过线下交易的数十倍。光是去年一年,蜂蜜就卖出了四五千斤。每当有客户质疑土蜂蜜真假的时候,潘彦君总会把他们邀请到蜂场,让客人们现场体验取蜂蜜。客人亲眼看到蜂蜜是怎么酿出来的,也学会分辨真假土蜂蜜,一定会拍照发朋友圈,这等于又是一次成功地营销。
“哈罗宝宝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瑶乡驯蜂人直播间”,这段时间,潘彦君又迷上了时下正火的网络直播。通过直播平台,粉丝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潘彦君的蜂场。
活框蜂箱既是驯化后的蜜蜂们繁衍生息的家宅,也是它们辛勤酿蜜的作坊。一次偶然的发现,让潘绍礼决定对沿用了一百多年的传统蜂箱进行大胆地改造。潘彦君说一开始没有多少人理解他们,都认为他们两父子清高,做这事太可笑,有人还呛声说专家定的尺寸是最合理的,难道你们比专家还厉害吗?众人的闲话,并没有影响父子俩尝试的决心。而改造后的比对结果,更是让父子俩的努力有了回报。
改造过后的蜂箱,不仅整体高度比国标蜂箱抬高了十公分,蜂巢距离“屋顶”的空间也大大扩容了。无论是度夏散热,还是过冬保温,都比过去好了许多。小蜜蜂们住得更舒服了,逃跑的自然就少了,蜂蜜的收获也比过去的两倍还要多。潘彦君说,蜜蜂逃跑对于蜂农是巨大的损失,特别是有蜜的时候逃跑,蜂农是绝收的。他们去广东采蜂蜜,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气候,采同样的花种,邻居一天逃跑的蜜蜂有28箱之多,而他们用新改造的蜂箱,整个花期下来,只有两箱逃跑。
蜜蜂养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蜂王,蜂王的选种至关重要。蜂王需要每年更换,才能保持很强的产卵能力,因此自己培育蜂王对蜂农尤为重要。潘家父子通常会在山里挑选最好的野蜂来人工繁育蜂王,把三到两天的幼虫放到天然蜂蜡制成的王台上。王台是蜂王专享的房间,因此工蜂们会认定王台里的是蜂王幼虫,便饲喂蜂王浆,哺育它们成为未来的蜂王。
“人工育王“是养蜂最核心的技术,而潘彦君并不打算把这门看家本领藏着掖着,相反,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做技术推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们,并且分文不收。
听说瑶乡驯蜂人无偿传授养蜂技术,十里八乡的村民们纷纷前来取经,潘家蜂场隔三差五就围满各地的培训学员。在潘彦君的带动下,许多村民开始尝到养蜂带来的甜蜜。岛坪村的胡以仙学习勤快,经常登门求教,家里蜂箱的规模已有小五十箱了。
曾经是典型贫困户的潘彦君,自己生活好了不忘扶持更多的贫困户。贫困户养蜂,一没有本金,二没有销路,多少有些顾虑。潘彦君给贫困户们吃定心丸,除了无偿传授技术,他把蜂箱连同蜂种、蜂蜜和全套工具一起送到了贫困户的家里。
从九年前的一箱蜜蜂到现在的几百箱规模,从穷困窘迫的贫困户到甜蜜事业的领路人,潘彦君用养蜂圆了“靠山吃山”的脱贫梦,酿出了更加甜美的生活。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良好,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超过80%,为养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恭城积极推动养蜂产业,树起一批像潘彦君这样敢想敢干的养蜂能人,作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潘家父子也乐于把积累多年的经验,与乡亲们分享。他们担当起当地养蜂培训班的老师,无私传授技术。在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当地近200人走进养蜂甜蜜事业,20多户贫困户走在脱贫摘帽的路上。目前,生态养蜂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养蜂人数也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