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生于脾,藏于肝千古清湿热妙方,治口苦、阴汗、腿抽筋

湿热,生于脾,藏于肝千古清湿热妙方,治口苦、阴汗、腿抽筋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中医里头如何应对湿热。

我前段时间曾写过一篇文字,介绍了湿气“源于脾、存于肺”的理念。

那么,湿热呢?湿热和单纯的痰湿之邪相比,多了一点热邪之象。湿热这个东西,又有什么规律呢?

现在,我告诉你一句话,这就是湿热“生于脾,藏于肝”。

为什么这么说?我先给你讲个小故事。

湿热,生于脾,藏于肝千古清湿热妙方,治口苦、阴汗、腿抽筋

我以前在工作单位,认识一个收发室的老爷子。我常常过去取一些报纸、信件什么的。一来二去,和老爷子就熟悉了。

有一回,他趁屋里没人,就低声向我询问一件事儿——阴汗。

什么是阴汗?就是说,他大腿根,两股之间总是汗涔涔的,如果一天不换内裤就发出异味来。他当时是快60岁的人,这毛病困扰他两三年了。他说他为这个事儿十分苦恼,因为只要一到夏天,他都不敢往人群里头钻。

我仔细看了一下他的舌苔,发现舌红苔黄腻,脉象偏于滑数。

我看着他,问,你有没有口苦的毛病?

他一听,点点头。

我又问,你小腿爱不爱抽筋儿?

他一听,又点头,而且惊奇地问我:“你咋什么都知道”?

我说,这是当然啊,因为这是湿热蕴于肝经的基本规律啊。

我告诉他,你可以回去弄两味药,是苍术、黄柏。两味药各等分,研成细末,混匀,每次服3到5克。你要是没有时间研成细末呢,就把两味药混匀,研成粗末,取5克,泡水代茶饮,放在水杯里一天到晚那么喝。味道肯定是不好了,但对你改善身体症状有帮助。

湿热,生于脾,藏于肝千古清湿热妙方,治口苦、阴汗、腿抽筋

后来,这个老爷子就整天泡水喝。味道确实不太好,但是他坚持用。一旦时间以后,他告诉我,阴汗、口苦的现象都有所减轻。至于说小腿抽筋,已经好久没发作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很简单,他有湿热,而且湿热蕴于肝经。

湿热这个东西啊,毫无疑问,是源于脾的。脾是生痰湿的根源,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痰湿蕴久,化为湿热。湿热产生出来以后,容易去哪?我以前说过,容易到肺里去。今天我再告诉你一个,它容易到肝经所循行的部位去“藏着”。

肝经循行的部位是哪啊?你看吧,上到口腔巅顶,吓到两股之间,再到小腿。这一条长长的线,都是肝经所及啊。湿热,就容易藏在这条线上。

也许你会问,湿热这东西,为什么会偏好藏于肝经呢?我告诉你答案:肝经主疏泄啊。湿热这东西,粘滞重浊,天然地容易影响疏泄,谁管疏泄,它就容易首先伤害谁。故而和肝是“天敌”。其次,你看,湿热这东西容易往下走。肝经循行的很多地方,在人体下肢,肚脐以下,所以湿热就喜欢往这儿来“积聚”。

我这么一说,你就明白了——肝经湿热的人,上头可能口苦、舌苔黄腻,下面可能阴汗湿疹,还有可能痛风、小腿抽筋,两条腿无力。有些人,湿热日盛,他就会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湿热,生于脾,藏于肝千古清湿热妙方,治口苦、阴汗、腿抽筋

你看看,这个问题是不是弄清楚了?

这时候怎么办?我给他说的,其实最简单、最基本的清湿热办法,就是朱丹溪在《丹溪心法》里头的二妙散。基本配伍,就是苍术、黄柏各等分。其中,黄柏清热除湿,苍术健脾燥湿主运化。两者配合,不寒不热,比较科学。这个可以说清楚湿热的最基本配伍了。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朋友们学习、借鉴。当然,我说的,只是其中最粗浅、易懂的部分。我说得不全面,这我承认。

但是,我希望我的读者朋友,通过这篇文说能懂一件事儿,这就是肝经湿热的表现、基本成因和基础的应对之法。你把这个搞明白了,很多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当你心中对疾病豁然开朗的时候,你就真正在保健养生领域,占据了主动权。

切记:黄柏和苍术的配伍,阴虚火旺者不能用,下肢疼痛源于寒湿者不能用。任何人都不可常用久用。特殊人群慎用。应用期间切忌饮酒。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欢迎关注“微门诊”。文君然每天和你聊健康。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98 字。

转载请注明: 湿热,生于脾,藏于肝千古清湿热妙方,治口苦、阴汗、腿抽筋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