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著名的“黑狗”,困扰全球数亿人口,每年引起自杀人数超过几十万人。除了使用不同抗抑郁药物治疗,利用经颅磁刺激调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等物理技术已被用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然而,目前的额叶皮层经颅磁刺激干预需要六周起效,治疗有效率约为50-70%,而在额叶皮层的磁刺激还常伴头痛、恶心等副作用,甚至导致患者终止治疗。
东南大学张志珺教授、新乡医学院张红星教授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袁逖飞教授团队近日联合发表了利用近红外神经导航精准靶向视觉皮层的经颅磁刺激快速抗抑郁的新策略,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视觉皮层信息加工异常是抑郁症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且可作为临床物理干预的有效靶点。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利用动物实验证明了视觉皮层的磁刺激可快速缓解慢性应激小鼠的抑郁症状,并通过磁共振研究明确了视觉时序加工任务的激活区可以作为精准、个体化的经颅磁刺激视觉皮层干预靶点,为本项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随机双盲分组,对比了任务态磁共振个体化靶点的视觉皮层刺激、标准化视觉皮层V1区刺激与伪刺激组的抗抑郁疗效。令人激动的是,仅在五天内,个体化导航的视觉皮层刺激组就出现了症状减轻,其组内群体分布优于非个体化组与伪刺激组。抑郁症状的改善伴随了视觉皮层到额叶/扣带回等脑区的功能连接异常的逆转,有望作为临床抑郁干预的新生物学标记物。值得注意的是,靶向视觉任务态激活区域的干预没有出现常见的额叶靶点经颅磁刺激的常见副作用(如头痛、恶心)以及视幻觉、视力模糊等。
图:视觉任务激活区域的靶向干预
本研究令人振奋,为抑郁干预首次提出了视觉皮层任务激活区的新靶点新策略,其快速起效机制与低副作用机制也可能优于现有的磁刺激方案,从而为快速缓解抑郁状态,有效防止自杀行为等提供临床手段。研究团队指出,他们正在进行更大样本的随机分组临床试验,希望进一步优化干预方案,简化操作流程,强化治疗效果,为构建抑郁症的快速干预体系做更多努力。
本论文发表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杂志上。研究主体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张志珺教授和新乡医学院张红星教授团队完成,合作者有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袁逖飞教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Georg Northoff教授等。
作者:bioartreports
论文链接:
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007/s11427-020-17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