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带孩子打针,是很多家长都非常头痛的一件事情,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对白大褂、医院的消毒气味和针头的恐惧可以说是深入骨髓,一听到要打针就恨不得一溜烟逃走。
不过最近看到一个有趣的小视频,视频里的这个萌娃因为生病也要去打针,但他打针时的反应却让周围人都乐了。
萌娃去打针,一边哭一边感谢医生
这个宝宝看着护士在给自己固定点滴,无助地看了看爸爸,又看了看护士姐姐,小声呜呜哭着,爸爸看他委屈的样子,却没有立刻上去安慰,而是引导他对护士姐姐说“谢谢”。
宝宝一开始还哭得有些喘不过气,但听到爸爸的话,他大声说了一句谢谢,把护士姐姐和隔壁床的宝妈都逗笑了,爸爸也跟着不厚道地笑了起来。
孩子说完后,看着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的护士姐姐,也没有嗷嗷大哭,只是继续小声呜呜哭着,委屈巴巴的,但一点也没有闹脾气的意思。
这段小视频在网上引来很多网友的赞叹,很少会见到有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不得不说这孩子看起来确实很有教养,在公众场合懂得自己小声哭,而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大哭大闹,即便是自己委屈了,也不耍脾气,乖乖给护士姐姐道谢。
打针在孩子眼里,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恨不得能拖就拖,能逃就逃,而且一看到白大褂,就觉得自己会受到伤害。但这位爸爸却让孩子谢谢护士姐姐,就是从根本上给孩子留下“护士姐姐是在帮助你”的印象。跟那些孩子一不听话,就拿“警察叔叔把你抓走”“让医生阿姨给你打针”来威胁的家长相比,这位爸爸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夸赞。
难怪网友也感慨:这才是优秀的家教!
其实生活中,我们在哄娃时,也会有一些自己都没注意到的话语,其实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会给孩子带来错误的认知。
这些家庭教育“误区”,很多家长还在犯
孩子摔倒了,让孩子对着物品发泄
相信大家都见过类似的场景,孩子跑步时不小心撞到了桌子,摔在地上,疼哭了,这时候家长带着孩子对着桌子说:“都是桌子坏坏,我们打它!”本意是为了缓解孩子心里的委屈,但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会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受到了委屈,都是因为外界的过错,自己是没有错的,缺乏归因能力和责任意识,比如孩子撞到了桌子,家长应该告诉宝宝:是你没有看清楚,撞到了小桌子,你感到疼痛,小桌子也会疼痛,我们跟小桌子道个歉,以后走路时会更小心的。
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还能让孩子以后注意避免类似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当跟其他小朋友发生类似的碰撞时,他们自己会明白到底问题在哪,互相理性处理问题。
“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是长大后才需要进行的事情,而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这个世界上的每一种职业,不仅是警察叔叔,还有护士医生,甚至“吃药”这个行为。
孩子调皮是天性,很多情况下他们调皮只是因为贪玩,或者自制力不足,本身并没有恶意,如果家长用警察、打针、吃药等来威胁孩子,孩子自然会对这些职业和行为产生错误的认知。
小时候本能害怕警察叔叔,害怕护士阿姨,但这些人实际上都是在保护孩子,家长没必要逞口舌之快,制造这样的误会。
“我不要你了!”
对于家长来说,“抛弃威胁”是极其有效的,孩子贪玩不肯回家,父母一个转身,丢下一句“那我不要你了,我们自己回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哭丧着脸自己跟上来。更有甚者,孩子只是犯了错误,家长就想拿“抛弃”来惩罚,让孩子感到恐惧,焦虑,以此希望孩子跟听话。
但这样的做法,其实对孩子的家庭安全感会造成很大的威胁,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家庭教育重在教育,让孩子理解父母明令的原因和目的,才能形成更好的家庭关系,完善孩子的性格成长。
育儿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光靠简单的管教就能做好的,在漫长的育儿道路上,还有很多需要家长注意的小细节,这些细节看似很小,但是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的育儿观念,家长还是要时刻审视自己,尽可能优化自己的教育方式,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成长。
今日互动话题:孩子打完针后,你会让孩子谢谢护士阿姨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