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又一次出圈了!
在英国牛津大学的演讲台,来自中国四川的手工姑娘雁鸿,用一组作品惊艳了所有人。
《半面妆》,前后历时半年
围观的学者纷纷上前,感叹着中国古风“半面妆”的艳丽绝色。
又被精致的细节吓到:啥?这是纯手工艺术品?
难以想象,这幅惊倒众人的作品,灵感来源仅仅是一幅雁鸿偶然看到的画。
把画中仙变作世上人,神笔马良也不过如此了。
但雁鸿的奇思妙想,远远不止这样...
2019年8月,雁鸿用了13天画图、打磨和掐丝,组装整整2天,共计耗费200小时。
打造出了一顶绝无仅有的孤品“京剧凤冠”。
而打造这顶凤冠的原材料,居然只是平平无奇的18个易拉罐!
连原版设计的官博都前来膜拜:大佬,请赐给我一双能做出同款的手。
最后的成品,不出意料引来了上百万人的刷屏围观:
“天哪……神仙技法,太美了。”
“我又一次爱上了国风,老祖宗真的牛X。”
而这些作品的作者雁鸿,其实并不是什么大师,而是个入行才一年多的“菜鸟新手”。
这个89年生的四川姑娘,读了7年医学,又做了3年化妆师。之后,她顶着众人的反对声,投入了传统古风的手工创作领域。
“国风有不同风格的美,因为美,所以有人喜欢。美的东西就是灵感,就是思路,所以我喜欢多元化的国风之美。
因为喜欢,所以创作。”
她曾经用一张薄如蝉翼的纸,1:1做出了原价值几十万的点翠饰品。
因为痴迷点翠工艺,便仿着《如懿传》里的耳环做出了同款。
同款耳环
雁鸿另一件掐丝仿点翠作品
为了研究传统头饰的特点,非科班出身、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的雁鸿,常常要翻阅大量专业的书籍,进行反复试错。
光是一顶仿明朝的翟冠,从构思到完成,就用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
材料也别出心裁,用的是……鹅毛!
而引来百万流量的京剧凤冠,前期准备的工作量更是巨大。
光是线稿就画了10多页。
羽毛要一根根剪开再粘好,记住每一片的位置。
共计3只凤凰、31只蝴蝶,全部都是亲自选料、裁剪、缝补而成。
还在细节上雕琢,特地分为触须款和无触须的。
大师般的精湛工艺,轻轻一捏一拼,蝴蝶便栩栩如生起来,仿佛下一刻就能飞走。
远看造型,紧凑精致;近看,形态又生动不已。
她用一双巧手,如法炮制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明兰的凤冠。
工艺传统繁杂,色彩喜乐鲜妍。
《香蜜沉沉烬如霜》里,别人看锦觅大婚,她却盯上了婚礼用的头冠。
清冷出尘,意蕴悠长。
还有《十面埋伏》里,章子怡戴的同款发冠。
玲珑璀璨,精致高雅。
《如懿传》的周迅,也逃不过被雁鸿支配的恐惧。
钿子、护甲,无不沉静温和,稳重端方,连服饰都是纯手工制作。
以及《武媚娘传奇》里的徐慧造型:
由于古风式微,很多细节都已经失传,需要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图册里查找。
雁鸿便天天上网查阅教程,翻阅文献,边学边用;还去报班学习了传统工艺花丝镶嵌。
连续好几个月,都要熬夜至凌晨三四点。
雁鸿的想法很赤诚:“有人对文字过目不忘,有人喜欢数字,而我对国风头饰情有独钟。”
既然选择做一名中国风的手工艺人,就要恪守匠人精神,将国风妆造发扬光大。
不仅如此,她还认为,“既要继承古代美学的传统,也要开动脑筋,创造属于现代国风的创作。”
在《山海经》系列第一期的设计,她就大胆将国风和欧式花纹元素结合。
关于西王母,原本只有传说“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
观赏完毕后,网友:本来没想象过器化的“西王母”,现在觉得,她就该是这个样子。
之后,她又以神兽夫诸为原型,设计创作了一款头饰。
形似白鹿,有角四只,性情温柔,喜爱嬉戏…简直是神还原。
在雁鸿的手里,头饰不必拘泥形状、色彩、甚至材料。
它可以是古色古香的。
也可以不敛光华,流光四溢。
复古娃娃仿妆的头饰,使用了烟壳和餐巾纸。
山海经的耳鼠头冠,则是纯粹由剪纸完成。
雁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非常鼓励大家来一起创作,不断学习,研磨出更多有生命力的作品。”
也因此她的作品,常常打破常规,将大胆的题材和丰富的造型结合。
《山海经系列:九尾狐》
《岭南异物志》里罕有的南海蝴蝶,也是信手拈来。
妖艳鬼魅,仿佛扇动翅膀就能引起大西洋另一侧的风暴。
对雁鸿而言,一个作品从头饰制作、道具制作到背景设计,都要经过无数的考量与打磨。
除却单纯的展示美感之外,还须担负起继承与发扬传统国风的责任。
她通过参考大量古画名迹,还原了敦煌晚唐五代供养人,不遗余力地向大众科普晚唐造型和敦煌莫高窟的文化沉淀。
同时,雁鸿连续还原了簪花仕女图的5套妆造,详尽科普了中国历代不同时期的面妆种类。
从一个行业小白到把作品带出国门,雁鸿逐渐成长为了一个合格的中国手艺人。
即使经历磨难和重重考验,她始终没有忘记对传统古风饰品的热爱,和国风的传承责任。
她放弃了很多,脚步却从未停下,不断努力着,试图把千年前的审美与智慧分享给世人。
雁鸿的愿望非常简单:
在未来,希望去碰撞其他元素,不断创新,实现更复杂的可能性;
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创作,将国风妆造真正地发扬光大,让世界真正地为中国风喝彩!
雁鸿在牛津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