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曾被徐霞客点名的青岩龙井村

由 许爱花 发布于 休闲

在《跟随徐霞客游花溪》一文中,我讲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考察“青崖城”北门时说:“有溪自西北老龙脊发源,环城北东流南转。”考证了青岩河由两条河流汇合而成。一条是从“头目岭”方向来的,一条是从西北方向“老龙脊”发源地来的。而他所说的“老龙脊”就是今天的3A级景区龙井村。当然,徐老先生为什么说是“老龙脊”,我们不得而知,正如他说“华仡佬桥”是九孔桥一样,或许是笔误,或许是听音错误,也无丛考证了。对于“老龙脊”的提法,我更相信他是听青岩方言“老龙井”错误所至,而青岩河西北方向河流的源头在龙井村,那是不争的事实,这条河本地人称为西门河或玉带河。

关于龙井村的历史,从记事起,我断断续续听了不少。虽然算不上轰轰烈烈,但也算得上青岩地区很有故事的布依族村寨之一了。

起龙井村最自豪的事,莫过于村中长年水流不断的水井啦,这也是龙井地名的由来。龙井水由村子后山地下涌出,地下水源头至今没人说清楚。儿时在村后大苗山溶洞中玩耍,曾跟随小伙伴下到洞的中心,我们称为“客厅”的部位,然后再攀岩继续前行,再下洞,会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因害怕,我没有再往前探行,然而对洞内鬼斧神工的钟乳石奇观,几十年来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中。听胆大的小伙伴说,里面的钟乳石造型比外面的更漂亮,更奇特,在地下水中,他们还看见了鱼。在大苗山脉往燕楼方向延绵几公里的几个山洞中,同样有地下水涌出,在地表上均往龙井村方向流淌。龙井水冬暖夏凉,夏天冰冷彻骨,三伏天炎热难熬时,不用冲凉,只需到井边将脚泡在水中2分钟,双手捧一捧井水送入嘴中,顿感凉爽,满口甘甜。或者在井边百年古树下打牌、下棋、聊天、对山歌等,都是不错的消夏纳凉的好方式。至于冬天,村民都喜欢在井里洗菜、洗衣,因为此时的井水热气腾腾,水温比自来水要高得多。2004年,龙井村有了自来水,结束了村民几百年来挑水吃的历史,但井水一直保留下来,并修建了石护栏等设施,成为村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除了不挑水,村民与井水割舍不掉的情感如故。

龙井村千年古井

龙井村大院后山有个大地基,至今无人使用,只是附近村民在地基上种了一些蔬菜。这可不是普通的宅基地,这是修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青岩龙泉寺的老地基。布依族村民对在寺庙用地上建住宅有忌讳,因此该地基才没有人敢使用。关于龙泉寺的搬迀,在村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明天启年间,龙泉寺僧人与当地布依族村民发生矛盾,寺庙住持与布依族“僕摩”斗法,“僕摩”施法将“茅绕”变成大蟒蛇缠绕在寺庙内,吓得住持连夜安排将寺庙拆掉搬到青岩北门现在的位置。故事的可信度不高,然而史书上却有另一番记载。据《青岩镇志》记载:“龙泉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天启年间由龙井寨迁入青岩北门外重修,清嘉庆三年再修。该寺原有僧侣较多,在大坝寨后山建有龙泉寺圆寂僧人墓地,现有7座墓葬,其中有高僧七级墓塔2座,在44代住院主持朗绍钡老和尚修的墓塔上,有状元赵以炯在光绪二十一年题写的碑文。”因该墓塔在大坝村后山,距离龙井村只有1公里,日前我专程到墓塔前核实,看到七级墓塔2座,为前后排列。前一座碑文为:“临济正宗四十世上朗下绍钦老和尚之墓,大清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吉日立......”。由此可见,《青岩镇志》的相关记载是不准确的。此外有状元赵以炯题字:“菩提树,种得早,身本西来谁知晓?今日涅槃归静定,德沛沙门岚名表。名慧窟修佛骨宝,塔造矗立光皎皎,永共青山终不老。翰林院修撰赵以炯谨赞。”在墓塔中自然长了一棵松树,形如伞状,很是奇特。后一座碑文为:“临济正宗第三十九世上光下远旵大和尚之宝塔,大清同治七年岁次戊辰天中月建......”。由两座碑文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二者为师徒关系。

龙泉寺老地基

光远旵大和尚墓塔

朗绍钦老和尚墓塔

龙井村有名的美食要数村民自酿的米酒啦。来到龙井村的客人都会感受到布依族村民的热情好客。当客人到家时,主人会端出一杯米酒来招待客人,并自谦为“凉茶”,意思是没有什么好招待客人的,只有一杯“凉水”罢了。而在龙井米酒中又要数刺梨酒最出名。刺梨酒主要由自酿的糯米甜酒浸泡野生干刺梨半个月,滤渣,再用土坛密封火烧7日而成。烧制好的酒成蜂蜜状,饮用时与新酿的糯米酒调配,这样的酒甘甜、醇厚、色泽淡雅耐看,与火爆的蒸馏酒比,更适合妇女和老人饮用。在村中,这套工艺很少有人做了,儿时我见奶奶做过,至今还依稀记得,布依话叫“佬包”。相传龙井刺梨酒曾作为贡酒上呈朝廷,状元赵以炯儿时曾作《咏刺梨》诗一首:“生在山间不入盆,擅妍不肯进朱门。却和龙井酿成酒,贡上唐朝承圣恩”。从这首诗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龙井美酒的魅力,也将龙井村的历史从明朝一下子提到了唐朝。也不知道是赵老先生随口一说,还是有史料记载,这值得研究一下。不过,据史料记载,青岩附近在隋唐时为庄州都督府治地,《唐书》记载:“庄州,故隋牂牁郡地”,“庄州,本南寿州,贞观三年以南谢蛮首领谢强地置,四年更名,十一年为都督府,景龙二年罢都督。”《贵阳府志》记载:“庄州应在今定番之北40里。”赵状元家学渊源,由此可见非随口一说。在《贵阳府志》“食货略第五之四:土贡、土物”中记载:“食物之属则有茶......。酒,有水酒、甜酒二种,糯米作者为上,晚米作者次之,近人多用包谷为之,其味辣而不养人,又有以茨黎掺糯米造酒者,味甜而能消宿食”。由此可知,刺梨酒作为贡酒也是有史可查的。

唐矩蛮勋功庄明剡乡清今十州既罗甸国图

龙井村屯脚院牌坊前有一对刻有漂亮花纹的石柱,儿时我和小火伴们常在这里爬上爬下,但多年来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直到上个月,村干部发了个材料请我修改,说这对“夹耳”是我们这条街老祖宗龙士兴的,乾隆年间作为贡生被推荐到国子监读书,后来在广顺州廪生庠任职,还写了《龙氏家谱》。其实村里所说的“夹耳”是旗杆石,古代科举制度,经过科举应试获得功名者,就可在宗祠或祖屋门前树旗杆石,以此彰显身份,昭示世人,激励后辈。龙士兴算是龙井村第一个“农转非”吃皇粮的人。

龙士兴旗杆石

当然,龙井村也不止这些历史遗存,还有村后山的“尖山”“屯脚”两个古屯堡、多人合抱的古榉木树等。在饮食上还保存有“七盘八碗”的布依族特色饮食,深受游客青睐。七盘为:盐蛋血豆腐、粑粑果、盐豆腐香肠、腊肉、瘦肉、腊猪耳朵和腊猪肝、腊猪肺和腊猪肚;八碗为:腊猪脚炖金豆米、红烧肉炖豆腐果、山药海带炖猪皮、酥肉或鸡肉粉丝、排骨炖萝卜、素南瓜、素豆腐、乌米饭。看到这些美食,读者想必已经流口水了吧,要不就直接去村里嗨一顿,听着布依山歌和古歌,品着“好事成双、四季发财、六六大顺”酒,跟着漂亮的布依姑娘和帅气的布依小伙跳篝火,那才叫爽呢。布依刺绣也是龙井一绝,大家来时可不要忘了到农家欣赏一下喔。

古树逢春

龙井新农村

龙井村寨门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龙井村已由过去贫穷落后的偏僻村寨发展到今天拥有全国文明村寨、三A级旅游景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国家级金字招牌的布依族村寨。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莅临考察指导工作,多位外国政要、文化影视界名人也曾到村中参观。

龙井村已今非昔比,龙井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1、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校注《贵阳府志》;2、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青岩镇志》。

龙华,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研修部部长,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