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红土地上小康路:庐山农人的新“归园田居”

由 喜东付 发布于 休闲

中新网九江12月6日电 题:红土地上小康路 庐山农人的新“归园田居”

作者 王昊阳 金烨 符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1600多年前,隐居在江西庐山脚下的陶渊明用诗歌描述他归园田居的简朴农耕生活,开创田园诗派,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千年之后,随着科技发展,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已让大地“华实蔽野,黍稷盈畴”。江西省庐山市倚名山傍大湖,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在庐山脚下的星子镇,新时代的农人程招星有一个梦想,“我想把庐山农产品品牌做好,让庐山品牌走向世界。”

现年45岁的程招星身体壮实,皮肤黝黑,一双大手粗糙有力。“小时候家里兄妹7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吃饱饭。”

程招星成年后赴沿海打工,6年后他回到庐山,看到大片土地抛荒,心里特别难受。“土地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那一刻,程招星萌生了承包土地种粮食的想法。

2011年3月,程招星签下星子镇11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春耕时他开着拖拉机翻田,秋收时他驾着收割机收割,这一年他承包的土地平均亩产达到950斤,纯收入5万元。

2012年,程招星又扩种130亩,有了上年的经验积累,他选择优质稻种,采取更科学的管理方法,年纯收入近13万元。

2013年,程招星留下了多年在外打工的二哥、三哥,成立家庭农场,又成立招星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00余人,一起逐梦田野。

“当时一共流转土地1200多亩,合作社100多户农户每亩增收200余元,还带动60余人就业,每人每年增加收入5000余元。”这一年,程招星被评为全县农业专业示范大户。

“随着种植规模不断增大,我们自筹资金购买设备,建起了稻谷烘干基地和大米加工厂,不仅解决了合作社社员晒谷子的问题,让粮食品质有了保障,还为周边种粮大户、农户共计烘干粮食200多万斤,盈利50多万元。”

“农业要发展必须科技兴农,质量兴农,我们不断学习,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还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产学研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程招星说。

建造工厂化育秧基地,购置坐式快速插秧机、无人植保机,在科技力量的帮助下,程招星流转经营的土地年纯收入150多万元。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程招星运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加快产业发展,目前拥有有机富硒种植示范基地8246亩,服务其它农田6万余亩。他创办的庐山市绿游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也分别荣获“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省级示范合作社”等荣誉。程招星也在202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21年3月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机一线“土专家”称号。

“我饿过肚子,我希望再也没有人会饿肚子。”程招星得知星子镇胡华南和他的妻子、儿子都有残疾,家庭困难,主动为胡华南提供工作岗位,每月发放工资并提供种粮技术支持,胡华南每年增收近万元。

为帮助更多人增收致富,程招星从海南引进种植新品种沙地参薯,解决了星子镇千余亩沙地抛荒问题,又与星子镇翻身村签订了200余亩果树种植产业项目。

“目前我们的产品有大米、红薯粉、沙地参薯、菜籽油、稻鸭蛋等六大系列上百个品种。”程招星表示,下一步他将不断拓展线上线上下销售渠道,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庐山,走进千家万户,也让更多群众共同走向小康之路。

庐山脚下,鄱阳湖滨,程招星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正逐步推进,他的绿色田园之梦也在一步一步实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