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因为共同的摄影爱好,我认识了苏州朋友大兵。他和我同姓,年龄比我小几岁,是个成功的企业家。因为爱好一致,话就比较投机,所以我们常有走动。不经意间,我们的交往已经有10年了。
这次我去上海讲课,顺道去了苏州。到了苏州,兄弟们一起喝一顿小酒总是难免的。晚餐席间,大兵提议让我第二天跟他去他的家乡看一看,他说他的家乡是一个十分惬意的地方。正好最近舟车劳顿,一听说有惬意的去处,可以拍拍水乡古镇,喝茶聊天放松身心,我便满口答应。我确实太需要休息一下了。大兵的老家,在苏州吴江区的震泽镇。从苏州市区过去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交通十分便利。
第二天,懒觉过后,我们大约在中午的时候抵达了震泽古镇。信步走进古镇,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古镇环境的优美精致与安详,倒是“抵消”了不少酷暑带来的不适。还没完全走进古镇,我的照相机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
震泽古镇不算很大,地处苏州的西南角,算是吴江区的西大门。地理位置和浙江著名的南浔古镇、乌镇古镇都不远,也就是2-30公里的路程,呈三角形排列。这三个地方都属于太湖流域的吴越文化区,所以无论什么方面都十分相似。
去震泽之前,在大兵的介绍下,我对那里就颇有好感。因为大兵在描述震泽古镇地理位置的时候,用了一个词叫做“吴头越尾”。这就巧了,我的家乡南京在历史上也有一个“雅号”叫吴头楚尾。其实这个“头尾”表诉的都是一个地理位置。说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震泽地处在吴越两国的交界地带,由于吴越两国的国力在生存竞争中,反复此消彼长,不断在变化。两国的边境也随着国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震泽地区时而属于吴国又时而成为越国的领地,所以就有了“吴头越尾”这种形象的表述。而南京在当时的环境中,地处在吴国和楚国的交界地带。吴国和楚国的国力消长使得南京地区一会儿是吴国又一会儿又归属楚国。于是也有个”吴头楚尾”的雅号。除此之外,南京和震泽都还与一位春秋末期的著名人物有着很深的渊源。
这位著名的人物就是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的“商圣”范蠡。范蠡生活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末期,他是楚国人,只是可惜在楚国并没有得到楚王的重用,于是范蠡就跑到了越国,在越王勾践的手下当差。范蠡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个道家高手。在范蠡的辅佐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20年。终于打败了老对手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之一。
东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国灭掉了吴国之后,原来属于吴国的南京地域也成为越国的领土。东周元王四年,范蠡根据对楚国防御需要,建议在越楚边境,现在南京的长干里一带修筑一个用于军事防御的城堡。于是在南京的核心区域就有了一座周长“二里八十步”,被后世称为越城的军事城堡。这是南京市区历史上的第一座城堡。虽然在越城之前,南京境内已经出现了棠邑、濑渚两座城邑,但这两座城邑都不在南京主城区。所以,东周元王时期出现的越城,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南京建城史的开端。建城史已有2492年的南京,城市之父就是范蠡。
话说范蠡为越王勾践完成了霸业之后,他觉得越王勾践是一个可以同吃苦,但不能同享乐的人。因为惧怕勾践的加害,于是范蠡早早的辞官,隐居了起来。而据说范蠡的隐居地之一就是震泽。现在被震泽人津津乐道的“震泽八景”中的范蠡钓台,就是范蠡在震泽隐居时的遗迹。
跟南京有这些渊源,震泽很自然就给了我很多好感。虽然到震泽的当天,震泽所属的吴江地区单日气温居然高达“江苏第一”的38°,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对震泽的好感。因为除了短暂的户外拍摄时间外,我们大都是在震泽沿河的小馆子里吃面喝茶。在震泽“吃茶”,一定要领略一下震泽的“四碗茶”。这是十分别致又古老的吴越茶饮遗风。四碗茶,顾名思义,也就是有四个碗的茶点套餐,每个碗装有不同的茶品,分别是水潽蛋、待帝茶、青豆茶和清绿茶。
在震泽,四碗茶是不可以错过的生活体验。古老、淳厚的吴越民俗在这四个小碗里,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喝四碗茶必须按照次序进行:第一道是水潽蛋,以前专门用来招待刚上门的毛脚女婿或毛脚媳妇,选两个农家土鸡蛋,寓“成双成对”的意思,煮开起碗时兑入白糖,暗喻以后夫妻生活“甜甜蜜蜜“。第二道茶,叫待帝茶,相传寺庙中的僧人用此茶招待过明朝的永乐皇帝,故作此名。这是选自用太湖边的优质糯米,放铁锅里煮,然后铲一些煮好的精米均匀贴在锅底四周,等皮边缘翘开后铲出,就是饭糍干了。抓一把饭糍干放置青花瓷碗里,撒上细糖,冲入沸水,用筷子捣匀,待帝茶就这样“诞生”了。第三道青豆茶,是用熏青豆做的,味咸。最后的第四道茶,才是真正的绿茶出场了。经过前面的一再铺垫,当我喝到正宗的太湖绿茶时,已经是倍感亲切了…
聊历史、品香茗,逛古寺、拍照片,大兵的家乡之旅非常轻松惬意。其实,这样的生活并不难得,至关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心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