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又是它!4岁孩童以为是糖,一口气吞下26颗,结果……

由 豆更生 发布于 休闲

4岁女孩晚餐后叫“肚子痛”

疼得厉害时大汗淋漓

还吐了好几次......

到医院一查

发现肚子里

居然有26颗磁力珠!

 

当成“糖豆”吃

4岁女孩吞下26颗磁力珠

8月11日晚上,湖北鄂南的4岁女孩莎莎(化名)吃晚饭后总说“肚子痛”,疼得厉害时还大汗淋漓,还吐了几次。家长担心是吃坏了肚子,就莎莎带到当地医院就诊。

拍片发现,莎莎腹部有异常高密度阴影,看形状像是一颗一颗的小珠子,一数有26颗。

在父母的追问下,莎莎才说她吞了“彩色的小珠珠”,推测应该是家里的玩具磁力珠。当地医生建议立即转院,12日清晨,莎莎一家到达武汉儿童医院。

经过紧急术前检查,早上8点,医生给莎莎做了全麻下胃镜检查术。术中,医生发现莎莎胃里有大量成串的磁力珠,部分堆积在胃幽门口,成串的“骑跨”在胃角上。

医生拨动磁力珠发现,有一颗磁力珠深陷在胃壁中,考虑穿孔可能很大,经讨论后,决定直接转外科手术。

术中可见的磁力珠

胃肠道六处穿孔!

为啥磁力珠屡屡“犯事”?

紧急与家长沟通并取得其同意后,医生对莎莎进行剖腹探查,结果在莎莎胃内探查到大量的磁力珠,在胃大弯、小弯处发现穿孔,证实了之前的推测。医生在胃内共找到26颗磁力珠并顺利取出。

取出的一长串磁力珠

之后,医生继续探查肠道共发现六处穿孔,逐一精心修补。

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医生汪昕介绍,磁力珠吸力较强,颜色多彩,小朋友一旦当“糖豆”误食,珠子随着小肠蠕动向下运动,珠子与珠子间便会在肠道里不停挤压,很容易造成肠梗阻或肠穿孔,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腹腔的重症感染,危及生命。

在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几乎每个月都能收治到误食巴克球患儿,多因腹痛呕吐等症状前来就诊,大部分已有胃肠道穿孔。

记者在购物网站搜索发现,磁力珠(巴克球)是热销玩具,不少店家也有提醒:“禁止14周岁以下儿童使用玩耍,避免儿童误食或者出现其他意外情况。”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幼儿家长当益智玩具买给孩子。

8月12日

广州也有一名1岁男婴

误吞了一枚

直径达3.5厘米的

塑料花瓣玩具

奶奶看电视,宝宝吞了“花”

8月12日下午,吴阿姨(化名)抱着1岁多的孙子小金(化名)跑向抢救室,怀中的孩子已经脸色发绀、呼吸微弱。吴阿姨说,怀疑宝宝卡的是一枚塑料花瓣玩具:“我刚好在看电视,一不留神,孩子就把玩具吞了下去了,我抠也抠不出来!”经过检查,小金的咽喉部卡有一个红色的五边形玩具,已经完全堵塞了气道。更糟糕的是,因为气道的负压作用,异物被牢牢吸在里面,难以取出。两轮急抢救,取物兼复苏省二医急诊科立刻组织抢救。小金因为缺氧,出现了意识丧失,心跳和呼吸停止。医护人员迅速为小金进行小儿心肺复苏术抢救,同时不断尝试不同的办法取出物体。在医护的共同努力下,卡在小金气道里的物体终于用异物钳取了出来——是一枚直径达3.5厘米的塑料花瓣玩具!

玩具取出后,医护人员持续为小金进行心肺复苏。两分钟后,小金的心跳和脉搏逐渐复苏,青紫的口唇和脸蛋儿也转回红润,呼吸也慢慢恢复。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小金从抢救室出来后,转送至儿科住院治疗,目前恢复良好。

预防是关键

5岁以下幼儿远离“小玩意”

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一病区卞红强主任医师提醒家长,消化道、气管异物常发生在5岁以下的幼儿。小孩吞食异物后如果无人发现,一般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过了几个小时后可能会呕吐、肚子疼,家长可能以为是“肠胃炎”。而发现太晚,可能造成感染等严重后果。

“如果发生小儿异物卡喉,应第一时间送医,及时处理,切勿耽误了黄金抢救时间。即使孩子没有窒息的征象,也不要心大,异物梗阻还可能引起食管梗阻、消化道溃疡、穿孔、出血等危险。” 广东省二医急诊科负责人刘兴涛提醒:“想要避免孩子误吞异物,重点在于预防,尽量不要将易吞食的异物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也要注意看护,及时发现孩子误吞的情况。”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何雪华 通讯员 王舒慧

综合自湖北经视

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