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每年8月9日前后就立秋了,可在故乡安庆,9月前后,秋才犹如刚刚成熟、亭亭玉立、一脸羞涩的少女,缓缓地向我们走来。
安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边有起伏绵延的大龙山呵护,南边有蜿蜒而去的长江环绕,加上东西长、南北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安庆春秋短冬夏长,因此人们格外珍惜短暂的春秋。
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在安庆城区,等到落叶而知秋,已是9月初。在没有电器的时代,安庆的人们在夏天有句口头禅:“扇子是个宝,日日不可少,你热我也热,扇子借不得,若要向我借,等到中秋节。”
秋的姗姗来迟,也更突出了江畔的秋色更具看点。江边的秋韵来得特别早、特别清、特别润、特别有趣。防汛墙上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等,不但是中老年人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年轻人谈恋爱的好地方。花好月圆夜,胆子大的少年,携着自己心爱的女友,经过岸边的栈桥,坐在趸船船锚的系桩上,相依相偎、窃窃私语,享受月白风清,直到东方欲晓。
入秋后,江畔的月亮格外圆、格外亮、格外近,月光如水水如天。岸边树荫下、栏杆边、趸船上以及伸到江水中的观景台都有恋人的身影,浣衣女的棒槌声此起彼落,江岸边不时有三三两两悠闲纳凉的人影。尤其是江边居住着的大老爷们,仍保持着往日的那份洒脱。人们喜欢听秋夜江畔渺渺传来的汽笛声,它把秋夜的宁静、凉爽、祥和、深沉浓缩在这个美妙的空间,让你乐意沉浸其中。秋水缠绵地吻着堤岸,就是到了午夜,江边的人也不少。在凉爽的夜风中静静地伫立江边,临水观月,静听秋声,的确会让人心情奔放的。这份静凉,让人陡生喜欢,就像一个人想吃一盘可口的佳肴,顷刻间就心想事成。然而这美好的秋意是随着水温风情的波动而变化的,你能在恰如其分的时候感知到它带给你的愉悦,这真的是一种享受。
有人告诉我,大龙山的秋色曾是安庆十大秋景之一。大龙山的秋来得比较早、比较浓、比较迷人。立秋后,大龙山的枫叶就红了,漫山遍野的红叶,还有点缀其间的秋橘、秋菊,在秋阳里如火如血如胭脂。节假日,在半山腰喝酒、赏秋,不用三杯两盏就醉眼蒙眬、心猿意马、有倚红偎翠之渴望了。
据说当年郁达夫只要在安庆,是逢秋必游大龙山的,还写下了不少诗文;与之同期的迎江寺的住持也蹑足其间,留下了“大龙山秋色图”;还有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刘文典,他也喜欢大龙山秋色……这些都是安庆文人茶余饭后的佳话。
也有人说,安庆的秋天只适宜在欧阳修的《秋声赋》里低回徘徊,我想欧公笔下有七分萧瑟、三分消沉,有点凝重。我喜欢的还是郁达夫《故都的秋》,没有悲戚之感,无论是情、景、意、味,都恰到好处,真的让人“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秋,在任何地方都是美好的。不过只有自己身临其境的秋,才是最值得歌咏的。
秋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我不见家乡的秋已有两个年头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可能会有人说,我住在江畔,有着得天独厚的专利,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有一种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的空间,让人把“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总是在嘴边,脱口而出。似乎不需要任何思考、任何语言组合、任何理由就能抒发心里的情感,就会牵情系恨,低声浅唱:“请明月代问候,思念的人儿泪长流。”
心有灵犀者是有感应的,因此在“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江畔,你可以放飞一个美丽而缥缈的梦,与之亲昵而温存的愉悦肯定会潜入梦境。
天凉好个秋!好梦留人睡!新酒又添残酒困,今秋不减前秋梦。情如水,梦如初。念君遥在江畔月,静思当年情意长。谁能说在异国他乡的我不是当年放飞梦想的幸福者之一呢?
故乡的秋,“着人滋味,真个浓似酒!”(毕家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