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台山拜佛时,你也许会领悟到一个奇特的理念——“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似乎是出家人的生活理念,但“五”这个数字与五台山却有着太多的不解之缘,这里实在有太多的东西都在“五行”中。
从地缘上来说,五台山是由五座高耸入云的平台山峰组成的,表示文殊顶分五簪(童子形),首载五佛之冠和具有佛的五种智慧:即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这是五台山的“五”字缘。
从佛法上来说,五台的五座平台又表示文殊具有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已经清净,象征文殊已经了解了佛教中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的真正根源,以及济度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等五乘精要,已经清除了劫、见、烦恼、众生、命等五浊的灾难。
除此之外,五台山上不仅有五方菩萨,还有五色菩萨;有当年杨五郎出家时的五郎庙,更有供奉五龙王的“五爷庙”,还有那康熙皇帝五上五台山寻父的传说,还有创行了五会念佛、有五会法师之称的竹林寺开山住持净土高僧法照。
就台怀镇而言,不仅有五大禅处,而且在大五台之中还有小五台……
五台山上可谓五中有五,五五相圈,这个九个个位数正中的“五”字确实具有非凡意义。
智慧的“文殊”之所以与“五”结缘,也许是在告诉众生一种先天注定的“中庸之道”;也许是在告诉众生在后天中凡事要“承前启后”;或许也是在告诉我们……
总之,在五台山游览中,五方文殊似乎给了我们智慧的“五”心:即“心要真, 心要活,心要纯,心要平,心要广”。心不真, 则不会求真,易被假相蒙蔽,不得以理解真理本质,这是真容殊相显身的意义;心不活, 则无变通,不能小中见大,小中容大,这也是小朝台与转经之本。貌随心转,变则通顺, 这是聪明与大智的本质体现;心不纯,则墨 守成规,受制于前,不能创新求新,唯有童心才可无拘无束,这是后无垢与儒童文殊所愿;心要平,心不平则不能谦受益,这是文殊发簪所启示;心不广,则孤陋寡闻,不能集众所长,这是千手文殊所意。
“一花开五枝,结果自然成”,这是禅宗达摩祖师的偈语,也是五台山昭示给信徒和游客的启示:如果一个人在智慧上真的可以做到“一心有五念”,那么他一定可以“综合大智成”。
“天得一清,地得一宁,人得一圣”,这正是:
人生世间在红尘,祈愿有为亦无为。
无时无刻不领悟,糊涂聪明总相随。
眼前身后万事难,心绪浮沉喜忧连。
文殊道场走一回,求得慧心五台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