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一辈子丨还记得那个给咱称过体重的“包公”吗?“包大人”:心中有杆秤,才有好名声
“包大人”介绍对联的含义
“大宋公平秤”成为景区独特“IP”形象,备受游客喜爱。受访者供图
开封清明上河园刚刚开园迎宾,王惠就扮演“包大人”为游客称体重。受访者供图
开栏的话
阳光3月,春天来了。是的,没有一个冬天不可跨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您的生活中,是否会遇到“一件事,温暖一辈子”的瞬间?或一件感人的事,或一句温暖的话,或一次陌生路人的援助……虽然形式不同,但有着共同特点,那就是“难忘”。
今天起,我们将推出“一件事一辈子”系列报道,见证那些感人的故事!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张超文图
开封清明上河园,一处门梁下,悬挂着2米多长的大秤,门框上联“上量名流贤士”,下联“下称黎民百姓”,横批“水浊心清”,这就是“大宋公平秤”展示的小舞台。
近日,记者来到了开封清明上河园,领略了“包大人”王惠的拿手绝活。一杆大秤称体重,一段风趣幽默、押韵的话语,总能激起在场游客的好奇和欢笑。王惠扮演“包大人”的形象,为游客称量体重,与游客谈笑风生,“大宋公平秤”也成为汴梁“打卡”地。
这位“包大人”为何会干起这个营生?又有何妙招,让“大宋公平秤”成为园区独特的“IP”形象?
大宋文化熏陶下“包大人”来了……
“春风化雨笑开怀,包老爷欢迎你到来。眼镜一戴,一看是识文断字的女秀才,有福你发发发,姑娘圣洁灵秀顶呱呱,如出水芙蓉一般,姑娘大了要成家,回去转告您妈,包老爷说了,有这么好的女儿,可不敢轻易许配给人家。穿戴打扮不俗气,蛮大方蛮秀气,你的重量很可观,别再这样吃下去,重量保密……”
记者见到这位风趣幽默的“包大人”时,他正在展示自己的称秤“绝活”,扮演“包大人”的王惠,嘴上可是一套一套的词。
记者在与王惠交谈中得知,1999年1月,他就来到清明上河园扮演包公的形象,以为游客称量体重为营生。起初的“大宋公平秤”也只是一个一百来块钱搭建起来的小台子,开门就营业,此后,王惠就在园区开始了一人一台“戏”的表演。
回忆当年,王惠仍记忆犹新。他在开封城墙根长大,见证开封近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开封清明上河园刚刚开园时,自己查看《清明上河图》发现,有位老者在称重量、做交易,又联想到此前包拯陈州放粮,制作大宋公平秤的典故,所以自己就在清明上河园里开设了“大宋公平秤”这个营生。
王惠介绍,以前家里有满满两个书柜的藏书,《说岳全传》《三侠五义》都是他非常喜欢看的小说,都跟宋代历史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能和我的工作有如此巧妙的结合,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我的一生。”王惠说。
“一开始,想着自己在园区扮演‘包大人’,配合擅长的口才表演,就单纯想为游客带来快乐。再有,装扮这个‘包大人’形象,还可以弘扬传统的宋代文化,这个事情干得有意义。”王惠告诉记者。
“大宋公平秤”——景区独特“IP”形象
其实,王惠也记不起来曾为多少游客称过体重!不过,来过清明上河园的游客,肯定都熟悉这位为您称体重的“包大人”。
现如今,“大宋公平秤”也成为清明上河园内独特的“IP”形象,被很多游客所熟知。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游客从上秤称重到喜笑颜开地下台,大概需要1分钟,王惠还需要利用三四十秒的时间,以游客的特征、面貌、家庭关系等细微的信息,对每位顾客即兴创作一段话术,也并非易事。在旅游旺季,王惠一天就需要站上七八个小时,忙得停不下来。
王惠告诉记者,本着以游客至上、逗“您”一笑的理念,23年的时间里,“大宋公平秤”始终是零投诉。
那么,王惠经营的“大宋公平秤”小营生,为何能一直坚持到如今?
王惠已经习惯了谈笑风生、寓教于乐的工作方式,这也让他对深厚的宋代文化有了崭新的诠释。
“不管年龄有多大,我还想继续给游客带来欢笑、寓教于乐,这才是我的立足之本。”交谈中王惠还说道,能够对一件事情认真起来、坚持下来,其实就已经成功了。
传统文化的滋养
赋予“大宋公平秤”新的内涵
在王惠看来,包公文化在开封已经传承了1000多年,是开封文化的代表。如今,这杆“大宋公平秤”不仅是个衡量体重的器物,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凝结着老百姓对清官廉吏的喜爱,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更透露着游客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为了‘大宋公平秤’这项工作,我也看了不少历史书籍,到其他地方学习,说不上饱读诗书、博学之人,自诩也算是半个秀才,哈哈哈!”王惠风趣地说道。
闲暇之时,王惠喜欢读读书、写写字,及时扩充自己的知识量。
在交谈中,王惠告诉记者,平时自己还会通过看书、上网等方式,学习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市井文化,和国外的历史文化。“出口成章,一定在于胸中有墨,‘大宋公平秤’也在与时俱进。”王惠说。
王惠感叹道:“从1999年1月来到清明上河园工作,来的时候40岁,我的头发一天天变白,也见证了清明上河园一天天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滋养了我的成长,我还是想通过我的工作、言谈举止,把更多传统文化和快乐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