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大湾区最古老的石桥,已有800多年历史,藏在荒草中鲜为人知

由 缑风彩 发布于 休闲

贞女桥是大湾区最古老的石桥,始建于南宋宁宗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四年乃成,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贞女桥也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古桥,虽然位于繁华的顺德区,但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贞女桥更是一座极有故事的古桥桥,这座桥是一位女性用一生的哀思与怀念建成。

这是一座已被荒草掩盖的古桥,石桥始建于南宋,牌坊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贞女桥不太好找,凭借百度地图出色的定位到了附近之后,却看不到桥在哪里,桥必然在河面上,虽然已经800年了,但这条河也许还存在,贞女桥会不会在这条小河上呢?

岭南午后的阳光暴晒,凭着直觉顺着一条被荒草掩盖的小路,进入了两条公路之间的一片荒地丛林。

虽然百米之外就是车水马龙的公路,但在这两条公路中间,却犹如一片原始森林。

不经意间突然发现地面的土路变成了石条,自己已经站在了一座桥梁上,一座牌坊出现在眼前,荒烟蔓草间的,正是800多年历史的贞女桥。

贞女桥是顺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顺德是广东比较独特的一个地方,历史上经历了县、市、区的行政区划,虽然属于佛山市,但从来不愿意接受佛山顺德的叫法,起码也要广东顺德,甚至中国顺德。

顺德是大湾区内乃至广东省内,古桥遗存最多的县域,据不完全统计,现仍存有近百座古桥。

而贞女桥大概是其中最有故事的一座,也是珠三角地区鲜有的宋桥明坊桥梁。

《顺德县志》记载:“贞女妙静,宋高宗朝助教吴南金道遗女。南金无后,女许嫁新会李氏子,及婚,所许子由陆来渡龙江,溺死。贞女誓不再适,以嫁资为石桥五眼,用石长二丈二尺,于李溺死处,故后亦呼老女桥。自宁宗嘉定四年至八年乙亥乃成。”

贞女吴妙静,顺德龙江人,祖父吴详、父亲吴南金都是南宋朝廷官员,吴妙静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花季之时许配给了隔壁新会县的李姓望族公子。

大婚之日,李公子偕同亲属前来迎亲,南宋的龙江,河网交错,进出时必须经过一条水流湍急的“白鹤滩”,李公子不谙水性,渡滩时不幸船翻溺水而亡。

喜事变成了丧事,但按当时婚俗,女方接受男家茶礼后,就算为未过门的妻子了,饱受儒家礼仪道德熏陶的吴妙静只能遵循旧礼,终生不嫁。

大婚之日丧夫的吴妙静,从此便在深闺中独自度过花季的年华,一转眼就是几十年。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位女子是如何守寡数十年的,只记载数十年后,吴妙静罄其所有积蓄在李公子溺亡处,建了一座坚固的石桥。

桥建成后,当地人称为“老女桥”,因为此时的吴妙静已然是一位老妇,而她心目中的李公子,大概仍是当年的风流倜傥、美如冠玉。

我们无法得知这座石桥是否寄托着吴妙静数十年来对李公子的哀思和怀念,但可以知道这座石桥十分坚固。《龙江乡志》记载:“桥长十一丈,阔一丈,桥石每块长二丈二尺,方二尺。贞女之先祖,原福建人,桥石皆来自福建”。现存桥面的四条大麻石,每条长达7.9米,宽0.63米,厚达0.55米。真不知道如此巨石是如何从福建运来的。

桥建成20多年后,后人在桥东西各建男、女庙一座,如牛郎织女隔桥相望,也许这个做法不得人心吧,现庙早已不存。

又过了300多年后,明代嘉靖年间,乡中有名儒张世美,深感妙静的节义,于是上书广东学政张希举,报朝廷批准,在石桥上建造了一个旌表吴妙静的牌坊。

张希举在牌坊上亲笔书题“贞女遗芳”四个大字,500多年后刻字依然清晰可见。

明代著名理学家湛若水还为坊表题写了一副对联:“贞忠义节无双士,古往今来第一人”,未曾想到经过500多年的风吹雨打,牌坊仍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再细看桥面巨石的坑槽,不难想象当年贞女桥上那车水龙马的繁忙景象。

桥柱的石条依然坚固,只是原来的五眼石梁桥,现仅残存一孔。

时光如梭,让我们再看一眼百年前的贞女桥,这座古桥已经屹立于此800年了。

架桥修路,行善积德。这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朴素的为人观念,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古桥都有故事,但如同贞女桥这般,以一座桥纪念亡夫的,却是少之又少,也许正是这样一个故事,数百年来一直感动着乡人,这座古桥才能得以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