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女王战士、红颜祸水,与被忽略的大多数:早期英格兰女性面面观

由 无英 发布于 休闲

大家好,我们的小仓鼠打洞学会另一种情怀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都铎王朝时期,开启英格兰黄金时代的“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生活在1500多年前的爱西尼女王布狄卡推崇有加。关于这位布狄卡女王,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是这么说的:

(她)身材高大,外貌可怖,并且有着一副粗嘎刺耳的嗓音。茂密的鲜红色头发直披到膝部;她戴着一副粗大的编织的黄金项链,穿着颜色繁多的束腰外衣,在束腰外衣上罩着一顶厚斗篷,用一枚领针扣紧。

从这段描述中,布狄卡俨然一副随时可以上阵杀敌的巾帼英雄架势,事实上,由于她在带兵反抗罗马暴政中的英勇举动,后人也常常称她为“女王战士”。在伊丽莎白一世看来,她与布狄卡之间有着诸多的相似性:她们的身上都有威尔士血统,而且都长着一头红发,更重要的是,两人在位期间,同样面临着与外敌抗争的严峻形势。

伊丽莎白一世对布狄卡其人其事的大力宣扬,可以激发起民众一致对外、追求独立的决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战术”。与此同时,这位曾一度被世人遗忘的布狄卡女王,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

在英国资深作家埃德·韦斯特的《黑暗年代:阿尔弗雷德大帝与公元5-10世纪早期英格兰》一书中,对早期英格兰历史上(即1066年威廉大帝实现诺曼征服前),包括布狄卡、西科斯宝、艾德博等上层女性的传奇人生,以及普通女性的生存状况等,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介绍。

她们有的身居高位,却要走上战场,在浴血奋战中死去;有的背负上“红颜祸水”的骂名,从私生活到政治表现都为世人所诟病;而更多的女性在那个尚未完全实现文明开化的时代里,尊严、乃至生命都可能受到无情的漠视。

01 “女王战士”布狄卡:奋起对抗罗马暴政的女英雄

对于布狄卡来说,公元60年是她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转捩点,她的丈夫、爱西尼国王苏塔古斯在这一年去世,留下妻子布狄卡和两个女儿。在临终之前,考虑到此时与罗马人的结盟关系,苏塔古斯国王把包括领地在内的所有财产一分为二,一半献给罗马的尼禄皇帝,另一半则交由布狄卡继承,于是布狄卡的身份就由王后变成了女王。

苏塔古斯原本以为,这样一个天衣无缝的安排,既能稳固与罗马人的关系,还可以保障妻女今后的生活。然而,他大大低估了罗马人的野心和对女性群体的轻视。

在罗马人看来,既然苏塔古斯已死,那么所有土地都应该交由更强大的罗马人管理。而且在古罗马社会中,女性位于鄙视链的下游,被排除在公民范畴之外,主要承担管理家事的职责。即便是地位显赫的贵族女性,通常也只能在家庭与婚姻中扮演从属角色,更遑论成为女王了。

然而,在不列颠这样的“蛮荒之地”,罗马人惊讶地发现,他们竟然可以任由一个蛮族女性做女王,还拥有大片的土地和民众,简直是匪夷所思。

面对罗马人的无理要求,布狄卡断然拒绝了,恼羞成怒的不列颠尼亚行省官员德齐安努斯,不仅派人将爱西尼贵族们的财产洗劫一空,还鞭笞、凌辱了布狄卡与她的两个女儿。遭遇如此横祸,布狄卡没有选择屈服,她的遭遇引起了周边部族的同情,他们纷纷与爱西尼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罗马人的暴政。

在战争的前半段,布狄卡的军队占据优势地位,他们以势如破竹的速度在伦敦、科尔切斯特、维鲁拉米等地,打败了罗马军队,据说罗马方面的死伤人数超过7万(数字本身可能存疑)。对此,罗马历史学家迪奥·卡西乌斯说:

“这一切毁灭都是由一位女性加诸于罗马人头上的,仅仅这一点就足以令他们羞愧难当。”

只是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虽然布狄卡的军队据传有23万之多,远超过罗马人的1万兵力,但罗马人更为先进的装备、占据峡谷的有利地形,以及后续精英部队的加入,迅速扭转了一败涂地的局面。根据埃德·韦斯特的观点,爱西尼人在作战时,习惯于将家眷带着身边观战的传统,也给起义军的撤离带来了很大麻烦,以致最后有超过8万布列吞人丧生,而罗马军团的损失不过数百人。

接连遭遇溃败的布狄卡女王,最终选择了服毒自尽,她不愿成为罗马人的俘虏,再次遭受他们的羞辱。

关于她的埋葬地点,有不少人认为,大概是在今天国王十字车站九号站台附近,也就是说,与哈利·波特魔法世界里的9又站台只有短短数米距离。古代与现代、历史与魔幻,穿越千年的时空,在这一刻产生了新的联结。而“女王战士”布狄卡的抗争虽以失败告终,但她追求独立、自由的精神,依然被人们所铭记。

02 黑暗年代的贵族女性: “红颜祸水”与“信仰使者”

布狄卡女王的故事发生在公元1世纪,那时罗马人设置了不列颠尼亚行省,他们在以暴力手段征服这片古老土地的同时,也带来了罗马文明的曙光,如基督教信仰、先进的建筑形式、丰富的娱乐活动等。到了公元410年左右,受蛮族入侵,瘟疫与自然灾害频发等的影响,罗马人无暇自顾,于是选择从不列颠撤离,英格兰进入了600余年的“黑暗年代”。

在漫长的黑暗年代中,史料记载中有关上层女性的故事虽然不多,但她们的形象却十分具有代表性:有的通过婚姻关系,传播基宗教信仰;有的则以蛇蝎心肠、干预政治被世人不齿;有的虽兼具谋略才干,却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斥、被遗忘。

公元6世纪左右,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的王后贝尔莎,是一位来自法兰克的公主,她从小就有着虔诚的基督教信仰。在与埃塞尔伯特的婚约中,明确提出必须给自己足够的信仰自由。

结婚后,贝尔莎努力在丈夫和传教士奥古斯丁之间牵线搭桥,试图让丈夫改变信仰。一开始,埃塞尔伯特国王对传教士和他们宣扬的教义多有怀疑,认为其观念“太新颖、太奇怪了”。但在妻子的影响下,他逐渐接受了全新的信仰体系,不仅准许奥古斯都丁在境内传教,还颁布了专门的法典,其中就有对偷窃教会财物者进行处罚的条款。

在韦塞克斯王国的历任统治者中,贝奥赫特里克被许多人认为是邻国麦西亚操控下的一枚棋子,后来还娶了麦西亚国王奥法的女儿艾德博为妻。奥法以修建奥法大堤和撒克逊经院、并且几乎实际统治英格兰全境而闻名,但相比于父亲取得的成就,艾德博的名声要糟糕得多。她被学者阿塞尔评价为“控制欲强且恶毒阴险”,在掌握权力之后,想方设法谋害国王身边的近臣,结果竟把自己的国王丈夫给害死了。

贝奥赫特里克去世后,他的对手埃格伯特(也就是阿尔弗雷德大帝的祖父)上台,艾德博只得离开韦塞克斯,前去投靠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却被送进一间修道院。据说,在修道院里的艾德博私生活很不检点,被逐出修道院后,后半生过得十分凄惨。

原本地位显赫的王后,沦落为人人唾弃的潦倒妇人,艾德博的人生可谓一落千丈。《黑暗年代》中还提到,为了避免“艾德博”们再次出现,此后韦塞克斯国王妻子的地位变得极低,既不能被尊称为王后,连坐到王座上的资格都被一并剥夺。

另一位韦塞克斯国王爱德华的姐姐、麦西亚王后埃塞尔弗丽达,在丈夫去世后成为麦西亚的实际掌权人。在短短6年的统治期间,她通过数次战争、建立防御工事等方式,将丹麦人逐出麦西亚的领地,还一度入侵威尔士,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战争女王”。然而,在她死后,原定由其女儿继承领主的计划被爱德华打破,女儿被送往修道院,这位“麦西亚贵妇”也几乎被人们彻底遗忘。

03 被忽略的大多数:窥见早期英格兰女性的真实生活

在早期英格兰历史上,以国王、英雄为主角的故事,要远多于女性主题的记载。至今都为英格兰人所称颂的阿尔弗雷德大帝,留下了无数的传说,但关于他的妻子是谁、有哪些事迹,我们却无从得知。还有一位名叫西柯斯宝的女王,除了一处简短的记载,再没有更多的辅助信息。

对于贵族男性来说,女性还常常要扮演“工具人”的角色,用于帮助他们在政治斗争中获得优势。前面提到的韦塞克斯国王爱德华,在年轻时与牧羊女(一说是贵妇)埃吉娜有私情,生下儿子埃塞尔斯坦。但为了巩固盟友关系,他迅速抛弃埃吉娜,娶了埃尔芙莱达。之后又故技重施,迎娶埃德吉夫,前任们无一例外被他亲手送进了修道院。

身处社会上层的女性尚且如此不自由,普通女性又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在史料中,鲜有关于她们的专门介绍,但透过各种蛛丝马迹,我们还是可以大致推测她们真实处境的片段。

面对外敌入侵时,普通女性很容易成为被侮辱、被伤害的对象。维京人肆意劫掠修道院时,修女们的命运往往十分悲惨,或遭到蛮族凌辱,或被卖到远方成为奴隶。在另外一些情形下,女性为了守护家园,也会加入军队,以柔弱之躯奋起抵抗。在布狄卡女王的队伍中,女人的数量很可能要超过男人。

值得关注的是,在英格兰各王国的法律体系中,女性受到关注和保护的程度整体要弱于男性,比如克努特国王推行的法令中针对通奸行为,男性只是受到谴责,但女性会遭到“公开羞辱、剥夺财产、割去耳鼻”等多项处罚。但与此同时,其中也不乏一些保护女性群体利益的条款。甚至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英格兰妇女所享有的权利,可能要比维多利亚时代更为完善。

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颁布的法律中,允许女性在有正当理由的前提下,可以提出与丈夫离婚的请求,甚至还能带走一半的财产。

阿尔弗雷德大帝制定的法律体系下,对侵犯女性的行为依据程度轻重,分别处以相应金额的罚款。如触摸自由女性的胸部,要罚款5先令,差不多可以在肯特郡买5头牛,如果犯了强奸罪,则要被罚60先令。

这些法律条款虽然相对粗糙,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起到了对女性,特别是自由民群体的保护作用。

从罗马军团进入不列颠,到七国时代的征伐混战,再到维京人不断侵扰,在千余年的时间里,恺撒、亚瑟王、阿尔弗雷德……在英格兰这片土地上,一众英雄人物留下了或辉煌、或传奇的篇章。

女性们则通常隐匿于他们身后的暗影之中,等到若干年后,由于某种机缘巧合,如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出于政治需要,诸如布狄卡女王等人会被从尘封的历史记忆中记起,再次回归人们的视野之中。

但更多的时候,她们依然是漫长历史中的静默者,或者是史料中以寥寥数语一笔带过,或者真假混杂的传说,赋予她们各种标签,却模糊了原本的真实面目。就像韦塞克斯的艾德博王后,她是否真的有如此不堪,犯下了种种不可饶恕的罪行,还是说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成了无辜的“背锅侠”?

其中真相究竟如何,如今我们已无从知晓,但是透过这些散落于各处的零星记载,我们可以窥见特殊时代中女性群体的命运悲喜剧。在关注宏大历史叙事、英雄史诗的同时,不时把目光投向这些被忽略的大多数,或许也是我们读懂历史的另一个有趣视角。

参考资料:

1、 埃德·韦斯特,《黑暗年代》

2、 埃德·韦斯特,《1066》

3、BBC纪录片,《英国史》

注:配图来自网络。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