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仙胎鱼实现规模化繁育,10年培育全过程揭秘
“海上第一仙山”崂山,孕育着一种特有的鱼类——仙胎鱼,素有崂山中华鲟、“仙山第一鱼”美誉。今年6月,2500尾崂山仙胎鱼鱼苗投放到景区水系当中。近日,记者来到投放水系,看到这些仙胎鱼悠游水中,生存正常。而这些鱼苗都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培育的,成鱼能长到20厘米左右。培育人员日前向记者揭秘了仙胎鱼拯救的全过程。
2500尾仙胎鱼回到崂山
时间来到2020年6月7日,全国放鱼日的第二天,崂山北九水景区,工作人员把2500尾崂山仙胎鱼的鱼苗,投放到景区水系当中。
全国放鱼日在崂山水系放流仙胎鱼
这次放流的是经过人工培育的崂山仙胎鱼鱼苗,是崂山仙胎鱼首次在其发源地崂山水系当中进行放流,可谓是仙胎鱼正式回归大自然的怀抱重获新生的一天。
放流的仙胎鱼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遗传育种中心主任薄万军介绍:崂山仙胎鱼是很珍惜的鱼种,作为崂山十大特色产品之一,曾经是皇上的贡品。仙胎鱼现在很难见到,有多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自然方面,虽然仙胎鱼是在崂山水域生活,但是它是洄游性的鱼。每年的春天之后,在大海里越冬的幼鱼会回游到温度适宜的河水中,进入各河道开始觅食生活。到了秋天,在河流中的仙胎鱼都长为成鱼,当水温降至20℃以下时,就回到下游河口近海处浅水地方产卵,雌鱼在产完卵后大部分因力竭体衰而死去。也就是说野生仙胎鱼只有一年的寿命。
再就是由于兴修水利、河流改道、水系断流等原因,崂山仙胎鱼的洄游通道几乎没有了,所以崂山仙胎鱼野生资源急剧减少到现在几乎就算是绝迹了。
为此,青岛市于2003年启动了仙胎鱼拯救行动,原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现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和崂山区相关部门开展了保护仙胎鱼的活动。
仙胎鱼成鱼
2010年,黄海水产研究所在市政府的支持下,立项对仙胎鱼开始保护研究并尝试人工繁育。此次放流的仙胎鱼都是由青岛黄海水产研究所培育的。
“10年围着仙胎鱼转”
仙胎鱼放流的两个多月来,有个人每周都会来到崂山的水库观察放生仙胎鱼的生活情况。他是助理研究员孔祥科,他在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遗传育种中心主要是负责崂山仙胎鱼项目。
孔祥科观测水样盐度
自2011年研究生毕业,孔祥科就投身到这个项目当中。他笑称,“仙胎鱼围着池子转,我这10年就是围着仙胎鱼转”。
记者随着孔祥科来到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遗传育种中心,记者看到池中的仙胎鱼都向同一个方向有序地快速游动。孔祥科介绍说,这是因为仙胎鱼的天性,逆流而上。
“这次放生的仙胎鱼就是这里培育的,我们基地培养出来的鱼要比野生的大一些,成鱼一般都会在20cm左右”,孔祥科说,“这条鱼已经活了2年多了,现在重量大概3-4两”。在另一个池子里,记者看到了一条接近30cm的仙胎鱼。
从黄海所立项到此次野外的增殖放流,这十年间的科学培养,孔祥科是最有发言权的一个人。
仙胎鱼成鱼
“我们在最初的两三年间,其实就掌握了人工繁育的技术。当时也有企业的扶持,我们最多的时候大概可以达到一年产五十万尾。2013年,曾经一度推向市场,引起过不小的轰动,听说不少高端的饭店专门开发了仙胎鱼的菜系。但是,当时还有技术不成熟的地方,比如鱼的上市时间短等等。”
这种鱼非常有个性
孔祥科介绍,培育仙胎鱼其实是比较困难的,首先是它不能用地下水直接饲养。每一池的水都需要根据模拟相应自然环境下的温度和盐度来单独配置。而仙胎鱼又是一种非常有个性的鱼,它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是生长在不同的水体环境中的,所以吃的食物就会不同。仙胎鱼是在河水中育苗,起初以浮游生物为食,但出生后就会游到大海中去,以硅藻为食生长,等到长大后又重新回到河流中。
长度达到30cm的仙胎鱼
孔祥科说,仙胎鱼出生之后,它吃的食物是动物性食品,一些轮虫、卤虫等浮游生物,这个也是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就像我们小孩新生儿要喝奶粉一样,我们要提前把它的食物准备好。
在成鱼方面,孔祥科说,我们主要是做了三个方面的研究,一个是体格方面,另一个是反季节培育,再就是延长寿命。普通的崂山仙胎鱼在自然环境下,只能长到1两左右的大小,现在我们实验基地已经能长到3两到4两了。
反季节培育主要是要解决上市的问题,这个算是一个难关。自然环境下的仙胎鱼是雄性先发育,通过性腺去刺激雌鱼,让雌鱼再性成熟。但是在实验室的育苗计划,需要雌雄同步成熟。
仙胎鱼具有逆流而上的天性
自然环境下的仙胎鱼只有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进行繁育,这就导致每年的上市时间只有3到4个月,我们现在已经可以控制性腺让鱼在五六月份进行繁育,实现全年都可以出鱼。
孔祥科介绍,现在正在做的是延长这个鱼的自然寿命,打破1年生的禁锢。在我们实验基地,现在已经有鱼可以达到2年多的寿命了,我们想看看能不能活3年甚至4年,这个就是要连续不断地对鱼进行研究。
让皇家鱼游上老百姓餐桌
这次仙胎鱼在发源地崂山水系的增殖放流,是黄海水产研究所经过10年研究的成果,这既是对崂山水域他鱼类资源的补充和修复。也是可以观察到仙胎鱼能否在不洄游的情况下,在陆封情况下在水库里面进行繁殖,两个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仙胎鱼吃饲料
据了解,黄海水产研究所会将仙胎鱼的增殖放流活动形成常态化,通过增殖放流,促进仙胎鱼自然资源恢复,“以鱼净水,以鱼养水,以鱼活水”,进而推动整个崂山水系生态功能的保护,重现“鱼翔浅底”的崂山美景。
更重要的是,以增殖放流活动为契机,加大科技和产业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崂山仙胎鱼规模繁育能力,建立产业技术体系,做大做强崂山仙胎鱼产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王印庚说:“养殖技术我们已经成熟了,现在想通过3到5年的时间,通过规模化的繁育,使得苗种的数量大大提升,争取达到产业化,让仙胎鱼游回老百姓的餐桌。”
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青岛建设和城市品牌建设交汇发力的新时期,具有悠久历史文化沉淀的仙胎鱼回归自然,对延伸崂山文化,打造“崂山仙胎鱼,仙山第一鱼”的文化品牌,丰富青岛海洋名城的特色内涵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关链接:
历史上和传说中的崂山仙胎鱼
“仙胎鱼出白沙河,从九水来,山回涧折,其流长而清湛不染泥尘,鱼之游泳于清泉白石中者也,大可五、六寸,鲜美异常。”这是清同治版《即墨县志》的一段记载,记录了崂山人的骄傲——仙胎鱼。
实验室
仙胎鱼从明代始即作为贡品上送皇帝的宴席,历代来到崂山的官员无不以尝到仙胎鱼为荣。成鱼逆游于清水急流中,以浮游生物、藻类为食,体侧扁长,约20厘米,重1~2两,色青黄,鳞细,口方,唇边生豆瓣状物。
崂山九水景区50岁的当地工作人员说,自己还是赶上了品尝仙胎鱼的末班车。“我小时候水里还有这个鱼,我也抓过,但是就不是很多了。这个鱼游得速度很快,很难抓。只有我们当地人有办法,就是找个棍子或者绳子在水里投影,仙胎鱼遇到黑影就不敢靠近,逼到死水的地方就可以用网捞了。要说味道,还真是挺不一样的,吃着发甜,有个黄瓜味,很清新。”
薄万军(左)孔祥科(中)在养殖繁育基地
关于仙胎鱼的民间传说也不少,主要有这样三个:
1、当年八仙一行从蓬莱仙岛来崂山游玩时,何仙姑发现清澈、甘洌的崂山水中,见不到鱼游,便顺手从身边的一棵千年高龄的崂山人参的枝杈上,撸了一把红色的种子撒到溪水中。只见那人参种子一落进水里,立时变成了一条条奇特的小鱼。因它出自何仙姑之手,山里人便给它取了个带神话色彩的名字“仙胎鱼”。
2、当年有一位县太爷到崂山视察灾情,见山民没有吃的,难度饥荒。于是,县太爷当众撸了一把柳叶,撒入溪流中。只见柳叶变成了许多小鱼,山民就是靠着吃这些小鱼度过了饥荒。因此,后来人们称这种小鱼为“县太鱼”时间久了,人们又叫成了现在的“仙胎鱼”。
3、当年胡峄阳之子胡影到千里岛寻父时,胡峄阳给儿子带了一些柳叶回家,胡影不小心将柳树叶散落山中,从而变成了仙胎鱼,惠及民生!
【来源:半岛都市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