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仲尼
千百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影响着世人千秋万代。践行其思想的不少,今天要谈的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吴越钱氏家族。
提到钱氏,想必各位定会谈及现当代鼎鼎有名的大家们,诸如"科学三强"——
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
国学大师钱钟书和钱穆,外交家钱其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
钱学森、钱钟书、钱其琛、钱永健......钱氏家族为何人才辈出?究其原因,原来他们同祖同宗,共信念,这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的钱镠。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中国几千年历史经历不少分裂局面,其中五代十国便是一个大动荡的变革时期。在那飘摇的时代,
偏偏却出现了有别于他国的"温柔乡"——吴越国。
这一切得归功于吴越国的创始人,钱镠。
钱镠,谥号武肃王,在公元907年被中原王朝封为吴越国国王。地盘分布在两浙十三州一带。因为地域狭小,钱镠对朝廷没有二心,只是专心于打理好自己的国属。
他奉行"保境安民"的国策,以民为本,发展农业,鼓励桑蚕,兴修水利。就兴修水利来看,
钱镠在钱塘江的管治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曾经的钱塘江因为浪潮汹涌、声势浩大被称为"罗刹江"。
前人有对抗钱塘江的勇气,乘风破浪,却没有人能真正地改变它的原状。直到钱镠的出现,
他把钱塘江一带开发成对外贸易的优良港口。
如此一来,商业就繁荣了,地区经济也发展起来。经过几代年的努力,渐渐地把这个地方变成富庶之地。原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局面就是钱镠始创的。
他的一番努力为江南在历史上奠定经济地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从小好读书,可直到钱镠在位期间,他才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因此他广纳贤士,爱护儒生,提倡大智兴邦。于是,读书在王室蔚然成风。
后来钱镠还将读书列入家训,
钱氏家族世代谨记,这也奠定了江浙文化的基础。
钱氏家族显赫千年的秘密
家风教育,这几年因为央视《家风》纪录片,家风又再一次引起大众的关注。
其实早在古时,不少家庭就重视家风。
比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都属于家风教育的体现。良好的家风塑造孩子的优秀的品性,影响孩子的一生。话说钱氏家族家规由三部分组成——
"武肃王八训"、"武肃王遗训"和《钱氏家训》。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便是:"读书为第一等事,读书子弟为第一等人"。
钱氏人家嘱咐自己的后代无论做什么行业都可以,唯有读书不能变。古者有云: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因为钱镠重视读书,也引导家族的人读书。
甚至民间在宗族祠堂设立教育经费,提供给不能支付读书费用的穷苦人家。两浙一带读书风气甚好,整个社会祥和,看起来一点儿都不像在战乱年代。
《钱氏家训》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三个方面,个人层面强调人不可有意违背规律和天地,要自省,处事要恭敬,得读书写作。家庭层面强调要孝悌,与亲友和睦,勤俭,看淡富贵荣华。
社会层面强调要爱人仁人利他。
国家层面强调务被本爱民恤民养正气。
这些就像是家族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钱氏历代子孙的精神导向。
家族千年显赫,青山不改依旧在
编定于宋朝的《百家姓》中,因为赵氏是统治王朝的家族,排在第一,这不难理解。
而钱氏被排到第二位,可见钱氏在社会地位之高。
在历史上,部分钱氏还曾因家族兴盛招来妒忌怨恨,被迫改彭氏流亡一路南下。
但因家训的影响,钱氏家族青山依旧在。是金子总会发光,
在近现代,一批伟大的钱氏又涌现出来。
钱穆,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历史学家,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钱钟书,中国近代知名作家,文学研究家,在中国文坛留在重彩一笔。钱学森,中国航天导弹之父,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一星的元勋,创立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他的父亲是鼎鼎有名的钱同玄。
他们皆是近代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钱氏,
隶属钱氏不同分支。
"科技三钱"属于无锡钱氏,钱学森属于杭州钱氏,钱三强属于湖州钱氏。现在,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钱氏企业家。2013年,"钱氏家训及家教传承" ,成为中国第一个家训类的省级非遗,被收录进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见,钱氏家族力量之大,
当然这力量还是得归功于"软力量"——好家风!
回顾历史,钱氏这个饮誉世界的名门望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延续千年,长盛不衰,名人辈出。
他们在两浙一带,通过代代辛勤的努力建造了一个世外桃源。美丽而富庶、安宁而祥和的"人间天堂"。
他们为江南文化璀璨不朽做出超越前人的贡献,培育了一大批贤良人才,甚至还把优良的家族精神带到了世界的五湖四海……《钱氏家训》中,最重要的一条还是第一条。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里面提到了对圣贤之道的践行,更重要的是对规律的遵循。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历多少风云,有英雄好汉能垂青千古,有多少家族王室贵胄能真正的传到至今呢?终究烟消云散罢了。
过去的贵姓今日都化为了普通百姓,"泯然众人矣"。然而吴越钱氏,超越时空、穿梭千年,如今依然屹立在江南大地。
"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