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禅思妙趣皆入诗词——聊一聊“有趣”的苏东坡

由 回秀兰 发布于 休闲

欢迎小朋友们查看十日说历史的早晨分享,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人像苏东坡那样具有着近乎完美的人格和特质。在朝为官时,他极力坚持自己的主张,怀着一颗热忱的心为黎民百姓说话。贬谪在外时,他乐天知命,并不消沉,而是"不辞常作岭南人"。艰难困苦始终困扰着他,但是他却能将生活的种种坎坷化为诗中的笑料,大笑着将它读出来。
文学史中的苏轼地位非常高,如巩固诗文革新的成果,如开拓北宋词的新的境界,这任何一个成就都足以使苏轼在文学史上获得崇高的地位,但是这并不足以使他成为许许多多中国人的"精神偶像",所以,我们今天不谈他的文学成就,而是聊一聊他写过的那些“有趣”的诗词。
这些有趣的诗词也就是那些研究者口中所说的"谐趣诗词",所谓谐趣诗词,就是采取轻松戏谑或是调侃的态度,写作方法所作的诗词。我们的诗歌不应当仅仅是传达个人伟大志向抱负的传声筒,也应该有一定的娱乐的功能。
古人也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唐代诗人王昌龄主张"诗有三得",分别是"得趣"、"得理"、"得势",他就将"得趣"作为三得之首;宋代诗论家严羽也曾提出"兴趣"说,曾言"诗有别趣","盛唐诸人惟在兴趣"。
我们平常所见的诗词要么是正儿八经地表达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志向,要么是细腻婉转地抒发自己幽微的内心情感,虽然共情能力有余,但是愉悦功能却不足。而苏东坡却不相同,他的作品就可以找到许多描写生活的乐趣与诗人的奇思妙想的"谐趣"诗词,有时让人捧腹大笑,读来甚是欢快,也越能感觉出东坡的可爱。
刘勰《文心雕龙》有《谐隐》之篇,对"谐"有这样的解释:"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朱光潜先生的《诗论》中也说,"谐,就是讲笑话。"可见,"谐趣诗"首先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有趣,能使人感到轻松愉悦。
东坡诗词中当然少不了这些诗歌,如他写给弟弟的《戏子由》: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其中语多夸张,将弟弟的学舍比作"舟",极尽调侃之能,后边读到"屋打头"则更令人哑然失笑。
除了调侃他人,更有意思的是,苏轼常常将生活中遇到的趣事用诙谐的笔调诉诸笔端,如《海棠》诗:"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东坡不写自己对于花的喜欢,而是想象海棠花将要睡去,不得已才秉烛观花,这等行为,也只有可爱脱俗的人才会有,这样诙谐的写法,也只有东坡这样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才会有。
如果你还觉得不够有意思的话,那就来看下面一则故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十记载了苏东坡的一则趣事:"东坡夜宿曹溪,读《传灯录》,灯上的火花掉到书卷上,正好烧掉了一个'僧'字,于是东坡诗兴大发,随性写下来这样一首诗:`山堂岑寂寂,灯下读《传灯》,不觉灯花落,茶毗一个僧'。""茶毗"是梵文之音译,意思是火葬,将一个生活中的细节都写得如此有神有趣,大概也只有东坡可以办到。
不仅是诗,在苏东坡的词作当中同样也有这样类型的作品,有一次苏东坡参加宴会,席间有两个官妓名为郑容,高莹,他们想要落籍从良,不再为妓,便请苏轼帮忙向主家求情,于是苏轼便信笔写下了这首《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途,且以"郑容落籍,高莹从良"为首句》词: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大概一读,这首词甚至美得让人注意不到这是一首藏头词,意思表达得如此完整,并且读来妙趣横生,别有一番风味。
虽然读谐趣诗有可以让人捧腹大笑的娱乐功能,但若仅仅是让人捧腹大笑就只能算是稍欠火候的"半成品"了,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所谓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做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这样寄托着讽刺与深沉情怀的谐趣诗才是此类诗的较高境界。
东坡的谐趣诗就是如此,除了令人愉悦之外,更多的还是在读似轻松的诗中寓托着深沉的情感。苏轼为人旷达,什么事情都比较看得开,但是他却并非那种没心没肺之人,生活给他带来的伤害并不少,他谐趣诗中所透露出的对生活的复杂情感往往更加令人动容。如有名的《洗儿戏作》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全诗语调轻松幽默,但是细细一品可以发现诗人在诗中是寄托了深厚的情感的,那一句"我被聪明误一生"不知包含了多少诗人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与此相类似,他写于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之时的《初到黄州》诗:"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同样是乍一读感觉语调轻快,但是结合当时诗人的处境便可以知道,诗人当时的落寞,那种被生活打击之后的无奈通过这种调侃的态度写出来反而让人觉得更加凄苦。
除表达自己的情感之外,苏东坡还爱将禅理入诗,《醉僧图颂》, 描绘了一个不守佛门清规的醉酒和尚的形象, 他平日在床榻上稳坐修禅, 酒后就原形毕露: "人生得坐且稳坐, 劫劫地走觅什么? 今年且屙东禅屎, 明年去拽西林磨。"这种看似打破规矩的行为在苏轼看来正是冲破世俗藩篱的不二法门,也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可选之途。
在词作方面,可举他晚年所作的《蝶恋花》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同样是如此,词风极为日常化,但是细细一品便能品出那"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无奈与惆怅,也怪不得引得朝云泪下,不唱"天涯何处无芳草"之句了。
那么为何在这些作家当中,只有苏轼写的谐趣诗如此深入人心,如此优秀呢?
首先,苏轼的性格就比较诙谐幽默。《独醒杂志》卷五说"东坡多雅谑。" 北宋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记载,"贡父晚年苦风疾,鬓眉皆落,鼻梁且断。与子瞻小酌,子瞻戏曰:'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当时几乎要成为文坛领袖的苏轼,居然直接与朋友开这样的玩笑,只能用他天性幽默来进行解释。也许,把苏轼放到今天,他有可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脱口秀演员。
这种幽默的性格与其圆融旷达的人生观念也是相通的,正是因为他有如此天性,所以他能够养成后天乐观的人生观念。他曾经对自己有过这样的评论:"坦荡之怀, 任天而动",这也许可以用我们现在的一个成语来进行解释,即"随遇而安"。
与此相类似的是,他也在另一首词《沁园春·孤馆灯青》种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由杭州改知密州之时,苏轼也是一个在官场中摔打过的"大男孩儿"了,但是他仍然表现出这个年龄少有的豪放与达观,"袖手何妨闲处看"更是从字里行间都生发出了他的淡定与从容,可以说,这样的品格,这样的态度,简直就是为写谐趣诗而生的。
除个人原因以外,不得不提到文化传统对他的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便是庄子与陶渊明,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曾经回忆过哥哥的读书经历:
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之乱,不为空言。继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庄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对苏轼有极大的影响,每每遇到人生困难时,它都会想到庄子的豁达与自然,并由此获得超脱。此外,苏轼不仅在人生观上受到了庄子的影响,并且在文章的写法上也受到他的而影响。庄子的文章是先秦诸子中散文最有气势,视角最为开阔宏大的一家,那种自然而然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文章更是与后来苏轼的诗文如出一辙。
陶渊明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晚年的他专注于和陶诗,将陶渊明作为自己的精神偶像,一共创作了一百二十四首《和陶诗》。他在《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其一中说:"渊明吾所师,夫子仍其后。"他甚至将陶渊明的地位放在孔夫子之上,可见他对渊明喜爱的深沉。而陶渊明本人就被称为"晋末成熟的幽默大诗人",他所做的《责子诗》、《拟挽歌辞》、《乞食》都具有着有趣的构思,诙谐的语言,散发着幽默气息的同时又能让人回味出人生的道理,不仅读着有趣,更读着有味儿,极富神韵与哲思。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们已经不能知道苏东坡是否有一副好看的皮囊,但是从他浩如烟海的作品中便可以发现,苏东坡就就恰好是那个万里挑一的能够做到荣辱不惊的有趣的灵魂。粉苏轼,他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非常感谢你们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