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尼姑庵,不烧香只种花,看一眼就想出家,韩红也慕名而来
说起大理
都会想到它的“风花雪月”
泛舟洱海的浪漫
漫步古城的柔软
品味双廊的惬意
可你不知道...
在大理苍山圣应峰南麓
隐藏着一座颇为特别的寺庙
它虽小,却有诸多美誉加身:
中国最美的尼姑庵
中国最文艺的寺庙
它还有一个很美的名字:
寂照庵!
寂照庵这个名字
取自“感而遂通,寂静照鉴”
寺庙始建于明初,后毁
民国唐继尧主持重建
庵门上“寂照庵”便是他所题
寺庙周围松柏成荫环境幽静
处处透着是清新淡雅的气息
诠释着真正的诗情画意
所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说的不过就是这里了
这里没有焚烧的香火
没有算命大师
没有人劝导你放香火钱
没有卖转运的护身符
这里很特别
特别到需要娓娓道来
不烧香的寺庙
和大多数香火旺盛的寺庙不同的是
寂照庵简朴小巧,也不烧香
院落里先声夺人的
不是一般佛堂的青烟袅袅
也不是院落建筑的玲珑精致
而是扑面而来的
长势喜人的花花草草
在寂照庵里,用花来敬佛祭祀
为何如此,妙慧法师说:
佛什么都不缺,不在乎你一炷香,
但在意你一颗心。
妙慧法师从1989年
出任寂照庵的住持至今
晨钟暮鼓,青灯古佛相伴
几十年来,凭借一颗坚韧的心
把曾经破烂的寂照庵
修成了她内心的样子
△摄影/燕子
从小就喜欢花的妙慧法师
只要看到喜欢的花
就带回来育苗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如今已是百花满园
妙慧法师还修建了两座花房
一座培育多肉和苔藓
一座种鲜花
别说庵里的比丘尼喜欢这里了
就是凡尘士子也会爱不释手的
郁郁葱葱的植物
伴着佛音成长
仿佛更具仙气了
多肉的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沿着小径步入寺院
视觉和嗅觉就被花草吸引
你会不自觉的放低自己的声音
放慢自己的脚步
生怕叨扰到此时的清静
这种清心寡欲的佛系生活
是多少城市人
向往而不可得的
妙香佛国的神韵禅意
不经意就钻入心扉
△摄影/书影
大理给了我们温柔的时光
寂照庵给了我们一方后花园
女生们偏爱的多肉
在这里可谓是寂照庵的主角了
目之所及
都能看到它们肆意生长的样子
入堂前的台阶上、院子里
看似随意
实则用心栽种的多肉
装点的这里
四处皆花语,洁净清幽
多肉和小花的颜色
都会精心搭配
老旧的木船
也舍不得丢弃
种上各种各样的多肉
瞬间鲜活了起来
一块木头
只要真心相待
也会开出不一样的花朵
△摄影/书影
除了地上栽种的
还有房前屋后的吊篮里
△摄影/书影
挂在墙上的背篓
也装满了春天的味道
看着这样的小篮子
怕是少女心都要泛滥了
你能想到的一切器皿
都可以用来种多肉
带着岁月气息的石磨
也在花花草草的点缀下
重新焕发了生机
佛家的后花园
如果你以为只是院子里有花
那你就错了
在寂照庵的大殿——大雄宝殿
摆放的都是鲜花
△摄影/书影
其实有时候
不是这世界太复杂
只是我们越长大
想要的越多
可得到的越多
快乐似乎就变得越少
何不在这样的一个地方
静心思考自己的初心
去年五月
韩红也慕名到访寂照庵
与妙慧法师畅聊之余
还留下了
“寂照佛光,紫烟生慧“的墨迹
阳光正好
微风不燥
给自己一段禅意的时光
无需多说什么
只要感受它的“静”
感受它的每一寸时光
不会为了一个报表熬夜伤神
不会为了赶上末班地铁
脱下高跟鞋奋力奔跑
城市的一切
在这里都变得遥远
清心寡欲的斋饭
如果你来到寂照庵
一定要吃上一碗这里的斋饭
最初寂照庵是免费提供斋食
后来信众和游客越来越多
寂照庵就收每位20元
初一十五和周末免费
再后来,人实在太多
寺院承受不了
就只能初一和十五免费
许多人都对这里的斋饭赞不绝口
妙慧法师说
这里做饭的师傅都是普通的义工
只是在食材上
只要农家自种的蔬菜
即使有虫咬过
也要确保没有农药
浪费既是罪过
吃斋饭的人们切忌浪费
斋饭过后
在茶室泡上一壶清茶
不必计较时间的流逝
因为时光在这里
已经走的很慢很慢了
无人规定我们的人生该是怎样
你可以光芒万丈
亦可以平淡如水
守着那份不变的初心
在这世界披巾斩棘就好